本文針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壓力過大,從專業發展的現狀、畢業生自身、社會、學校等方面對影響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原因做了一個粗淺的探討,就如何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競爭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影響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競爭力的原因淺析
1.從專業的發展的現狀來看
信息與計算科學是由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運籌學與控制科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專業。迄今為止,全國已有近500所高校開設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但相當多的院校存在著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匱乏,以及辦學條件、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首先,專業定位不明確。由於該專業是由老的計算數學或應用數學專業改造而成,因而存在照搬舊專業培養模式的現象,很多學校要麼是以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體為發展方向,要麼是以計算機科學作為發展方向,無法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及就業市場的需求。
其次,課程體系混亂。由於專業定位不明確,因而造成了課程體系混亂,有的是開的計算數學的專業課程體系,有的則完全按照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課程體系開設,更有的是開設一部分數學,一部分計算機,一部分管理課程,造成該專業看似是「什麼行業都能勝任」的萬金油,實則是「蜻蜓點水」,影響學生的就業。
再者,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仍然比較薄弱,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
(1)理論多,實踐少。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則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論證環節和補充而被擺在了次要地位。造成學生抱怨所學課程過於枯燥,沒有實際應用,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只有書本的知識,沒有實際的應用經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當前如「雨後春筍」般呈現的各種IT技能培訓班,能在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裡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從而實現順利就業,靠的就是強化的實踐,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與借鑑。
(2)沒有建立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供學生完成課程實踐以及畢業設計環節,只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最後一個學期分散到一些企業去實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實踐活動的質量和綜合能力培養。
2.從畢業生自身來看
首先,缺少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邁入社會的第一個規劃,職業指導專家施華鋒說,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應做的關鍵工作。沒有職業規劃,人生沒有方向,做好這個規劃有助於幫助大學生清晰定位。如果不做好職業規劃,人生就會沒有方向。大學生在求職時,應該儘量客觀地審視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專業、興趣、愛好、特長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
再者,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市場能力兩個部分。專業能力取決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以及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而市場能力取決於他們向僱主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特別是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環境。在專業能力方面,以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為代表的態度型資產是大學生專業能力中的關鍵,以解決問題能力為代表的知識技能型資產是專業能力的基石。在市場能力方面,為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大學生必須要了解現在整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大學生的勞動力市場的總體供求數量信息和結構信息,要了解職位具體的職責要求,要了解自己個人就業能力的水平,同時還必須改進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謂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大學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種資本、能力的信息傳遞給市場,讓市場明白自己的價值。如何把自己所擁有的專業能力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測試的方式表達給市場。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