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志怪書籍之一,具有民俗、歷史、科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它共有十八卷,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
《山海經》由《山經》和《海經》組成,它除了記載神話傳說外,還介紹了許多的山川地形、風土人情、歷史故事。此外,它對宗教、科學,以及浪漫主義文學也有著深遠影響,實在是我國古代眾多典籍中價值位列前茅的偉大著作,連司馬遷都在《史記》中感嘆道:"餘不敢言也。"
然而,我更感興趣的是,西方的聖誕樹,和我們民間傳說的搖錢樹都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實,它們都起源於《山海經》中的生命樹。
關於搖錢樹、聖誕樹的美麗傳說
① 搖錢樹
在中國民間的年畫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搖錢樹,那一棵棵掛滿了銅錢的大樹,有人在拿著竹竿大樹上的銅錢,有人在地上撿掉下來的銅錢,還有人抬著筐,把撿到的銅錢抬回家裡去。
東漢後期,四川出土了一種陶器-"聚寶盆",它狀如盆,無底,它出產在2000多年前,陶器的表面就已經有搖錢樹的雕刻,除了樹,還有打錢、撿錢的人物造型。
由此可見,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經把聚寶盆和搖錢樹結合在了一起,把人民對財富的渴望寄托在器物中。
關於搖錢樹,有很多的說法,一種說法是:
一個懶漢到處找搖錢樹,一個農夫告訴他:"搖錢樹,兩枝權,兩枝杈上十個芽;搖一搖,開金花,創造幸福全靠它。"原來,農夫說的搖錢樹就是人的雙手,這是中國農民對搖錢樹十分形象和純粹的認識,即錢財來自辛勤勞動。
還有一種說法,它出自《三國志·魏志》中的《邴原別傳》,一個叫丙原的人在路上撿到得一串錢,他找不到失主,於是就把錢掛在一棵大樹上。後來路過的人見到大樹上有錢,以為是神樹,就仿效邴原,把自己的錢也掛在樹上,祈求以後可以獲得更多的錢,從此人們形成了搖錢樹的習俗。
② 聖誕樹
聖誕樹,顧名思義,當然是與聖誕節有關了。西方人最重要的節日就是聖誕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基督耶穌誕生。
聖誕樹的來歷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一是:
2000多年前,一個叫瑪利亞的童女未婚先孕,聖種來自於天主,瑪利亞趕回祖籍,在12月25號晚上,她在旅店的馬廄裡,生下了基督耶穌,這時,一顆與眾不同的星星出現在天空,天使從天而降。
其二是:
一個農民,在聖誕夜盛情款待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兒童,這個兒童臨走時,折下了一隻杉樹枝插在地上,樹枝立即長成一棵樹。這個兒童於是對農民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杉樹,報答你的善心。"
慢慢地,西方人開始在聖誕節擺上慶祝節日的聖誕樹,這大約是從18世紀的歐洲開始盛行的,當時的人們從樹林裡砍下塔形的松樹或柏樹,運回家中,並且在樹上掛滿彩蛋、玩具、禮品,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搖錢樹和聖誕樹的文化淵源
搖錢樹和聖誕樹其實都源自古老的《山海經》中的巫術道具神樹,歐洲人最早崇拜的是星星樹,他們始終相信,掛滿星星的樹是神秘的樹,尤其是夜晚天空中的亮星和新星,而中國人對神樹的崇拜,源於在三四千年前的中華文明寶典《山海經》中記載著許多的神樹。
① 用於天文觀測的神樹
《海外東經》中記載: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欲,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湯谷"就是陽穀,也就是谷中水熱。
"扶桑"又稱扶木。
"十日所浴"指這是舉行樣式太陽運行巫術活動的地方。
"湯谷"、"扶桑"是掩飾的場景和道具。
在古人看來,他們看到,火熱的太陽是升於東海之上的,於是他們就猜想,太陽升起的地方一定有一處沸騰的山谷,稱之為湯谷。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湯谷上有一顆扶桑樹,那裡是十個太陽洗澡的地方。湯谷居於水中,上面長著一顆大樹,其中有九個太陽休憩在樹的下枝,一個太陽休憩在樹的上枝。
古人認為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會輪流東升西落,也就是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扶桑"就有了"不喪"、"無傷"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種樹下不會被太陽曬死曬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② 樹鳥
《海內西經》記載:
「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之樹,於表池樹木,誦鳥、鶽、視肉。」
這裡所說的樹鳥六首,它的形狀外貌就好似圖騰柱,也是當時的一種路標,每一種鳥代表一個圖騰,每個圖騰鳥指的方向就是這個圖騰部落或者氏族所生活的地方。
樹鳥六首除了指示方向,還有一個作用是指示時間,它的作用就類似於華表。
③ 通天的天梯
《海內南經》記載: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山海經》中的"神木"很多,但在廣大《山海經》研究者的眼裡,最令人神往的是"建木"、"若木"、"扶木"三大"神木",而其中的"建木"最令研究者、愛好者關注。
「木狀如牛」其實是形容植物特別大,就用牛來形容,"引之有皮"指剝下的建木樹皮有絲絮狀,或黃蛇狀。
"其葉如羅",指樹葉如星星般星羅棋布。
由上可見,其實建木就是天梯。
"建木"到底是今天的什麼樹?放到現在,"建木"應該是我們今天在城市路旁、農村房前屋後常見的樸樹,特別是其中的黃果樸。
④ 玉樹
《海外南經》記載:
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慧。
關於三株樹有個傳說,當年黃帝北渡赤水,登上崑崙區後,回去的路上不小心丟失了一顆玄珠,黃帝派了好多能人志士去尋找玄珠,都沒有找到。
後來,派了一個叫"象罔"的人,他不知道怎麼就把玄珠找到了,於是就說,這玄珠是在三株樹上所生的。
三株樹也就成為了後來搖錢樹的來歷。
⑤ 不死樹
《海內西經》記載: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慣例,但凡有視肉、不死樹的地方,都是先祖陵墓的所在地。
「珠樹」就是《海外內經》的三株樹。
「文玉樹」就是珊瑚樹,象徵著隨葬的玉器。
「甘水」就是甘木,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神樹。
「聖木曼兌」有天文巫術,象徵一種人與天溝通的神力。
不死樹
綜合以上《山海經》中對神樹的描述,把這五種神樹的功能合在一起,它的形狀就是星星樹,在樹上裝飾著具有神秘力量的星星或者星星的替代物,例如,珠玉、金屬片等。3000多年前,三星堆出土的一個青銅神樹,它樹上的裝飾包括了鳥、獸、龍、蛇,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鳥。鳥在遠古時代在已成為星星的象徵物,古人還常常用三足烏或者金鳳象徵太陽。
歷史上,無論是西方還是西方,我們始終認為,樹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星星是宇宙的眼睛,星星與樹的結合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也就有了今天的聖誕樹和搖錢樹。
總結
其實,不論是聖誕樹、還是搖錢樹,它們在本質上是沒有差異的,區別僅僅在於,西方人把星星樹和宗教結合在了一起,使得聖誕樹成為了一種商品,流行於每年聖誕節,更可刺激消費。
中國人,把《山海經》中的生命樹,擺成了搖錢樹,和財富掛起鉤來,雖然沒有任何商品價值,卻寄予了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和追求,在文化上,則有預示新的一年錢財滾滾來的含義。
作為一本神話著作,《山海經》裡有著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也記載了許多難以確認真實性的珍禽異獸。如今人們看到書中對各種動物的描述,都會覺得它們出自虛構。
《山海經》這部奇書是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