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證漲幅2%,深證成指漲0.7%,兩市成交4萬億,和前兩周大致持平,全市場股票漲幅中位數為1.32%,上漲股票數2600隻,佔63.7%。
市場行情持續分化,價值股繼續跑贏成長股,300價值指數上漲3.48%,創業板指下跌1.47%。
目前市場行情的主要驅動邏輯是經濟復甦概念,經濟轉暖將大幅改善周期行業的盈利狀況,周期上遊行業如有色、採掘等領漲,估值較高的成長行業,醫藥、電子、計算機等下跌。
行業估值及資金流向:
受經濟復甦、貨幣收緊預期的影響,下半年來10年期國債利率持續走高,目前,到期收益率已經回到了3.3%,距離3.5%的歷史中樞越來越近。
目前A股全市場市盈率(TTM)為23.27,對應股市靜態收益率(1/PE)約4.5%,如果考慮今年疫情因素,基於去年年報的靜態市盈率也達到21,對應股市靜態收益率約4.8%,並不比國債收益率高多少,股市整體雖然不算很貴,但投資價值也不算高。
市場估值:
中證全指可以代表A股全市場,目前估值居中:
滬深300,中等偏高:
中證500,中等水平:
創業板,估值較高:
恒生國企指數比較特殊(詳見前面的文章),為排除近來調倉的影響,我給出了排除網際網路企業後的估值走勢,目前較低:
其他主要指數估值見下表(疫情期間主要看PB):
蛋卷「抱樸守拙」組合沒有操作,上周漲1.3%,權益類約佔六成。有人認為這個組合太保守,不夠積極,這裡說明一下。
抱樸守拙組合追求的是絕對收益,並不是為了跑贏某個市場基準,市場貴時降低權益比例,規避潛在風險,市場便宜時會加大比例,以求良好的長期回報。
組合的股票倉位比例接近我個人帳戶權益類比例,當然,我個人帳戶持倉主要是場內基金,還有少數門票股,蛋卷組合中只能是場外基金,因此持倉標的不可能一樣,但風格上目前都偏價值。
不同人的風險偏好不同, 2006年入市至今,我經歷了太多起落,時間越長,研究越多,對市場越是敬畏;
作為個人專職投資者,投資是我主要收益來源,我的絕大部分身家也都投在股市裡,如果說過去20年是房地產的高光時刻,那麼我們認為,未來20年最好的資產就是優質公司的股權。
因此,在投資思路上,我們更看重絕對收益,風險偏好偏低,很多時候寧可錯過也不願意做錯,這讓我避開了2016年的熔斷和18年的大部分跌幅,但也錯過了15年和17年相當一部分漲幅。不求暴富,總體收益滿意,長期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市場從19年初至今已經漲了兩年,漲幅不小,目前的估值已經不便宜,我對後市此謹慎態度,因此抱樸守拙目前配置偏防守,不太適合激進或短線的朋友。
that's all.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