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震兌CTO魏慕恆:智能船舶行業才剛剛起步

2020-12-06 36氪

2017年,全球首艘通過船級社認證的智能船舶「大智號」在上海正式交付後,更是讓整個市場意識到智能船舶行業機會已來,而「大智號」背後就有本文主人公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震兌」)的身影。

震兌的核心團隊出自中船集團的海洋智能技術創新中心,過去十幾年裡,震兌一直從事智能船舶的探索和研究,最早提出了「兩端(管理端/控制端)+兩雲(公有雲/私有雲)」的船舶智能體系總體架構,構建了世界首艘智能船「大智號」核心智能系統,創建了以「智能產品+智能技術+智能服務」的智能化創新模式。

此次,36氪邀請了震兌首席技術官魏慕恆博士,探討發展智能船舶的重要意義和其中的關鍵點,以及震兌成立以來的所做的探索及實踐。

一、智能船舶的發展方向

36氪:震兌核心團隊出自中船集團的中船系統院海洋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當時為什麼從體制裡走出來?

魏慕恆:智能船舶是國之重器,發展智能船舶已是一個行業趨勢。

我們從2010年就成立團隊並從事智能船舶相關技術研發和實踐探索,是我國船舶領域第一個以CPS應用為方向的智能化技術產學研合作機構,也是中船系統院定位於大數據時代的智能船舶發展、以軍民融合為發展路徑、面向智能船舶產業化的團隊。在2013年團隊研發出智能船舶運行與維護系統SOMS,該系統此後被全球首艘獲得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雙認證的智能船舶「大智號」採用;2017年起,又作為核心團隊,以系統總體身份參與國家級「智能船舶1.0」專項。在智能船這個領域,我們有著多年的經驗和積澱。

近年來,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戰略重要性認識的增強,一批頭部企業相繼基於長期的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積累的經驗和成果進行組織變革,成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以更好地服務企業,賦能行業。換一個角度,就是垂直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深化。

2019年9月震兌成立,我們是中船集團與中信集團為貫徹落實國家「新基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戰略方針,抓住國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聯手打造的具有紅色基因的兩大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工業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肩負著為國家工業智能轉型賦能的使命。

36氪:震兌已經成立1年零2個月,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進步是什麼?

魏慕恆:我們完成從系統院裡的業務單元到一支有制度、流程的團隊的蛻變,開始真正融入市場,了解客戶,做產業化推廣。通過不斷探索,我們明確了自身業務重點方向——以成為「跨行業平臺型工業網際網路領軍企業」為目標,立足船舶、面向工業領域進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提供安全、經濟、高效的工業數位化產品、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為行業客戶工業智能轉型賦能。目前震兌已實現一些規模化訂單,樹立了標杆客戶,並在整個智能船產業鏈上成功布點。

36氪:為什麼現在行業掀起發展智能船舶的熱潮,發展智能船有何重要意義?

魏慕恆:船舶尤其是遠洋船舶,追求的是安全、經濟、環保、高效,安全包括航行安全、運行安全,經濟是需要降低運營成本、節能降耗,環保要求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對航運的約束和技術促進,高效意味著船東提升對船舶和船隊的管控效率與管理質量,等等。這就需要船舶進行升級改進以適應新需求。而海上環境較為惡劣,船員越來越難招的痛點,也促使船舶朝著減少對船員的需求或降低船員使用難度的方向發展。發展智能船舶,甚至自主船舶、無人船舶被提上日程。

船舶涵蓋了現代工業的完整生態和全工業平臺,作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我國更是佔據全球供應鏈的50%以上;另一方面,海軍國防建設也會需要智能船舶,它是涉及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的重工業體系。發展智能船舶無論是在重工業體系建設還是國際競爭上,都對我國有重要意義。

36氪:智能船舶「智能」在哪裡?

魏慕恆:在我們看來,智能船有四個發展方向,首先是智能航行,幫助航行更加安全、經濟;二是智能運行,管理好船的運行過程,提高能效管理能力,讓他更節油、更優化;三是智能維護,幫助設備健康安全運行,降低重大事故風險,提升設備安全性;四是智能任務,指貨物管理、到港管理、貨控管理等。此外,智能船舶還涉及同岸端的配合,這就需要船岸一體的通信,幫助管理端了解船上實時情況,並做好進一步的管理決策工作。

二、震兌的智能船舶實踐

36氪:除了智能船舶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震兌會從其他領域切入工業網際網路嗎?

魏慕恆:船舶行業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工業裝備體系,車有3萬個零件,波音飛機有600萬個,但是豪華遊輪有3000萬個零件,這就覆蓋了我國85%的工業門類,我們認為從船切入到其他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是有可能的。

36氪:震兌發展船舶工業網際網路的思路是什麼?

魏慕恆:中國工程院在2018年提出工業網際網路概念的核心是一網一雲三主體。放在船上,就是有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和製造端的生產(智能製造)、產品(智能裝備,即船)和服務(智能服務)三個主體,他們分別代表讓裝備變聰明、讓智能製造過程更聰明、讓用船更聰明。

震兌船舶領域工業網際網路與之相對應,由兩端兩雲構成。兩端指控制端和服務端,控制端指智能船裝備,服務於如何把船開好;服務端在岸上,由生產服務(智能製造)和運營服務(智能服務)組成。兩雲則是指公有雲和私有雲,對於工業來講,尤其重資產領域,必須是混合雲模式,它有應用的私有化部署、以及控制對安全性和數據實時性與一致性的要求。

36氪:怎樣理解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智能裝備之間的關係?

魏慕恆:我國船舶工業正處於由大到強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生產製造前服務市場和船的運營管理後服務市場實際上存在著脫鉤問題,前後打通非常困難。智能船舶裝備可能是打通前後兩個服務市場的突破口,智能船舶可以同時連接生產端的設計、建造、配套、檢驗等環節,和運營端船舶交付後的航運、物流、港口運行、維護管理監督等環節。震兌便是以智能裝備為核心,同時連接智能製造這個前服務市場和智能服務這個後服務市場的。

36氪:目前震兌都推出了哪些智能船舶核心產品?未來還會向哪些方向擴展?

魏慕恆:震兌產品的底層是工業智能信息平臺,集成從船上收集的數據。船有上千甚至上萬個信息採集點,但大多信息沒有得到收集、整合,震兌通過在船上整合已有信息、加入必要的少量傳感器和邊緣智能計算設備的方式,將所有數據點對點收集,打破數據煙囪,併集成融合到信息平臺,這是全面的信息感知能力。同時,通過上層應用所需的認知與決策算法,形成中間的CPS核心分析層,這是平臺的自主思維能力;並通過適應不同下層控制與上層應用需求的集成框架,充分考慮平臺的開放性、兼容性與安全性,構建平臺面向控制擴展的接口能力、以及適配不同廠商應用的集成架構能力。由此,感知、認知、決策、控制、集成,讓平臺成為「大腦」,這也是震兌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底層平臺之上,是震兌提供的應用級產品。目前我們有兩款明星產品,一個是能效管理,一個是健康管理。能效管理產品是面向智能船裝備,管理與優化運行過程,幫助用戶節省燃油,提升經濟性;健康管理賦能船舶資產擁有者,以輔助決策為主,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維護、管理他的資產。

此外,我們也有智能航行、船隊管理和其他安全、經濟、環保、高效方面的智能應用。未來,我們也會在航行、運維、管理等方向上持續迭代、推出系列化的智能船舶產品。

36氪:震兌目前的產品形式和服務模式是怎樣的?

魏慕恆:我們走的是產品+服務的模式,給客戶提供軟硬一體化的產品——一個底層工業信息平臺和滿足客戶需求的一系列智能應用,如果客戶有新需求,在原產品基礎上增加新APP軟體即可,也可向客戶按需定製船舶數位化解決方案。此外,我們也會為客戶提供長期的數據運營服務,幫助客戶更好地使用產品。

36氪:震兌如何理解用戶需求,客戶對產品的定製化需求高嗎?

魏慕恆:我們在這個領域探索了很久,初期主要是和客戶合作尋找痛點,梳理出共性痛點,並針對共性痛點推出產品。

一般來說,同類客戶需求有一定的標準化程度。同一船型的要求可能較為類似,如30萬噸的油船,它的設備組成和航線較為一致,定製化方向也相似。如果遇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我們會考慮定製的投入產出比,一般會為客戶提供項目式數位化解決方案,當又有客戶提出類似需求或我們預測這類需求市場空間夠大時,我們會考慮納入產品線。

對於APP而言,需要定期的升級,船是工業桂冠,服務它的產品肯定也需要不斷的升級迭代。

36氪:整個船舶領域範圍極廣,既有上遊的智能製造環節,也有下遊的智能服務環節,震兌是怎樣切入行業的?

魏慕恆:我們先和後端的船東合作,為航運公司、租賃公司等後端服務市場的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當船東需求有一定量後,加強與前端的船廠合作,漸入智能船的聯合設計。

36氪:震兌目前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魏慕恆:目前整個行業處於初期階段,之前通過團隊主導的標杆項目、國家級行業項目等,已經在業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震兌也處於樹立標杆項目時期,如在遠洋運輸、近海內貿等領域,均與行業頭部客戶達成長期合作,並獲得認可。後期,我們將努力把業務規模做起來。

三、從智能船舶到工業網際網路

36氪:智能船舶行業發展情況如何?您認為目前整個行業正處於什麼階段?

魏慕恆:智能船細分行業剛剛開始發展,整個行業正處於剛起步、市場開始慢慢接受的狀態。2017年,大智號智能船是站在頂層進行行業引導、構建市場影響力,我們也有幸參與這個項目;今天,行業相關的標準規範陸續完善,市場開始更清晰認識到這是一個細分市場,而且從新造船、營運船每年的投入來看,安全、經濟、環保、高效對應的智能船舶價值,具備很大的市場空間。

36氪:智能船舶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發展到什麼階段了,未來會朝著什麼目標發展?

魏慕恆:目前船舶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也是出於剛起步階段,解決了一定的有無問題,但仍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我們打通了一些數據鏈路,在底層平臺,能做數據集成、信息集成,但這僅是走到工業網際網路第一階段——輔助決策階段,離第二階段的控制與管理結合和第三階段的無人自主還有一定距離,但震兌會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真正走到第二個階段、做到管控集成,可能需要3~5年,甚至高度的部分自主條件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再往下發展到能夠遠洋航行的無人自主船,目前的時間還不能預測。

36氪:您認為船舶領域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門檻是什麼?

魏慕恆:首先要懂工業行業知識,做船舶必須懂行業,做裝備必須懂控制,用戶視角、場景驅動,才能把握住需求;其次,要懂新一代信息技術,即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但這兩個還不足以構成門檻,它還需要靈魂——面向應用場景的工業智能技術,我們需要的是從場景需求中落地技術,而不是單純的用技術去找場景,只有工業場景和用戶價值(OT)、信息技術(IT)、AI算法和智能控制技術(AI)、甚至高階的數字孿生技術(DT)相融合,即OT+IT+AI+DT,才是做工業智能。

36氪:智能船舶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和其他領域有何不同?

魏慕恆:智能船舶是重資產領域,場景複雜度高,需要系統工程思維、以及與多門類產品的適配或集成。目前船舶很多環節還存在著信息孤島,企業很難將各種信息梳理與同步起來。這意味著船舶領域工業網際網路,需要將各類數據、信息、甚至知識匯聚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並按照場景價值的方向、各個用戶環節自動流動,這樣能在船端做數據集成、信息集成、網絡集成、應用集成等,並將搭配滿足不用需求的工業級APP上,實現船岸互通、甚至產業鏈協同。

36氪:您認為做好智能船舶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在哪裡?

魏慕恆:工業網際網路,先有工後有互聯,所以是姓「工」的。工業網際網路一定是場景加用戶加價值三駕馬車驅動的。第一必須有開放的場景,否則難以知道工業客戶的需求;二是需要用戶、合作夥伴一起參與,共同搭建起一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三是要有價值,讓所有合作夥伴的價值有所體現。

36氪:智能船舶領域的公司多嗎?震兌和其他家相比有何優勢?

魏慕恆:目前市面上有智能船舶標籤的公司很多,但真正做出市場化成規模訂單的不多。

做工業網際網路需要有較高的站位,知道產業全局、概覽行業全景,知道著力點和你的卡位在哪,並且還需要有能撬動和利用整個行業的企業一起。

震兌創始人邱伯華總經理是船舶智能化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也一直從事工業網際網路與CPS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引領公司的發展。作為剛成立不久的公司,今年震兌也在國家級專項上獲得突破,通過行業標杆示範、國際合作、自主研發和大量的工程實踐,震兌也構建了很好的產研一體發展路徑。其他合作夥伴也相信我們有能力做這件事,願意和我們一起把智能船舶和船舶領域工業網際網路這件事做起來,而不是我們閉門造車。

36氪:既然它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競爭的領域,你覺得哪個國家在智能船舶領域走得較快?國家之間有沒有強弱之分?

魏慕恆:智能船各個國家偏重點不一樣,歐洲側重發展海洋無人航行、高端裝備,分幾個階段達到智能船舶的「無人自主」,比如歐洲企業提出的「無人船」項目和一些聯盟計劃;日本重視標準,他們在智能船標準上做得很好;韓國也是重視頂層,其實韓國早在2011年左右就提出來智能船概念。

中國業內目前很重視行業引導和頂層設計路線,為了整體提升高端配套和高端船型的佔有率,需要有抓手做整體裝備的提升,智能船可以成為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點之一。

相關焦點

  • 36氪專訪丨飛豬總裁南天:百億補貼不是價格戰,商家仍有回血訴求
    近期,莊卓然接受36氪採訪,聊了聊飛豬的「回血之戰」的這一年。以下為專訪全文,經編輯。百億補貼不是價格戰,商家對回血仍有更高期待36氪:碰上疫情,今年「雙11」有沒有什麼意外的收穫?36氪:到今年為止,飛豬的份額增長情況?南天:整體呈增長態勢,票張數已經完全為正,不過因為今年的客單價降得非常低,金額上是剛剛好的一個樣子。國內的住宿、酒店增長強勁,既得益於百億補貼,也得益於我們策略的有效性。
  • 回顧2019|新經濟蓬勃 36氪精耕浙江產業服務
    大會期間,埃森哲、惠普、世紀互聯、浪潮、雲徙等多家行業巨頭走進直播間,接受深度專訪;36氪搭建大會獨家熱點專題,46篇獨家大會報導,APP開屏、微信頭條、推薦首頁等核心廣告資源位,全媒體渠道聯動傳播,為大會期間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媒體報導,更深入地對雲棲大會品牌進行全量發聲。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36氪:最開始做這個事就是全職在做嗎? 李志明:沒有。以我的觀察,至少在2017年之前,中國就沒有幾個全職做播客的人。那個時候播客根本不是一個行業,更多是一個小愛好,整個行業裡真正能養活自己的人寥寥無幾,那個時候是純粹用愛發電。
  • 36氪研究 | 社交行業研究報告
    今年1月15日,多閃、MT、聊天寶同一天發布,成為社交行業濃墨重彩的一篇章,標誌著中國社交行業發展新的裡程碑。據36氪鯨準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的社交軟體一共有6000多個,經36氪研究院研究,將社交按照產品屬性進行分類,我們將社交分劃分為三大領域,內容社交、工具社交、場景社交。
  • 36氪創始人劉成城:36氪一直在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8月25日,36氪在上海舉辦了WISE2020超級進化者大會,邀請創業領袖、頭部投資人、明星創業者以及資深行業專家,分享跨越不同增長周期的秘密,就5G、人工智慧、新零售、在線教育、智慧出行等行業進行深度探討,幫助創業者跳出行業軌道來了解整個商業市場,把握更多的創新機會。
  • 36氪專訪 | 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
    李想是我在整個智能汽車賽道裡見過的最強的一位超級產品經理。他創辦的汽車之家,通過產品庫內容組合、構建論壇以壟斷UGC內容產出等策略,規模、活躍程度和流量均達到第一,一家網站就賺了整個行業將近100%的利潤。這背後體現的是他的產品能力。 36氪:在造車這件事上,哪些體現出李想對中國市場和用戶的理解?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李想是我在整個智能汽車賽道裡見過的最強的一位超級產品經理。他創辦的汽車之家,通過產品庫內容組合、構建論壇以壟斷UGC內容產出等策略,規模、活躍程度和流量均達到第一,一家網站就賺了整個行業將近100%的利潤。這背後體現的是他的產品能力。36氪:在造車這件事上,哪些體現出李想對中國市場和用戶的理解?
  • 36氪專訪 | 歐洲頭部共享滑板車Voi前副總:我為何離職創立換電公司...
    (圖片來源:36氪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Voi前副總裁Simon Fellin在最近的獨家專訪中告訴36氪,Voi在成立初期也採用了「閃電式擴張」策略,急於謀求市場份額,因此犯了很多錯誤。但任何事都是一體兩面,Voi現在的業務進展也得益於當初的快速規模化擴張,優先考慮速度,而非效率。
  • 36氪專訪 | 溫瑞安: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過去,但鑽石時代已來
    36氪於近期和溫瑞安、網易文學漫畫事業部總經理範少卿聊了聊武俠創作,以及一個良性的平臺內容生態應該如何運轉。 (以下為專訪內容節選,略有刪節) 談武俠創作 36氪: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是年輕人不看武俠了,中國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 36氪首發|「史河科技」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實現高空作業機器...
    36氪獲悉,智能高空機器人公司「史河科技」已經於2019年10月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發展集團與銀盈資本聯合領投,盛世資本、京信供銷基金、科鑫資本跟投,公司估值數億元。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的下一步研發。史河科技是一家聚焦於高空作業機器人研發,旨在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從事高空工作。
  • 36氪專訪|在讀正價課用戶超過 100 萬,「斑馬AI課」認為教育行業的...
    值此用戶過百萬的時間節點,郭常圳和36氪分享了斑馬AI課從零到一百萬用戶的幾個核心邏輯,以及他對上述問題的解答。以下是採訪實錄,經36氪整理。「誰來背猴子」36氪:斑馬AI課的英語產品上線之初,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都比較特別,如斑馬的輔導老師為什麼要做很重的點對點的反饋?郭常圳:這是一個典型的「背猴子」的問題。什麼是背猴子?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全球購騎士卡CEO佘錫偉獲評36氪2020年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
    11月24日,36氪公布2020年「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來自全國的共計36位頂尖創業者入選榜單。其中,國內領先的會員制特權電商平臺——全球購騎士卡創始人&CEO佘錫偉,憑藉在新消費領域的突出成就,入選2020年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
  • 再造集卡陸運界「滴滴」|36氪未來智庫·超級項目
    就在36氪進行專訪時,唐紅斌透露,鴨嘴獸又完成了新一期數千萬元融資,由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和申能集團投資,雷達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至此,鴨嘴獸在三個月內完成過億元融資,融資額度超過原定計劃的兩倍。平臺與中外運、菜鳥網絡等行業規模客戶達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並逐步與馬士基等航運公司達成新的合作。在營收增長上,鴨嘴獸今年1月至5月的營收額已與去年的年營收額持平。 從鴨嘴獸的資本熱度和增長速度來看,36氪預判,它能夠成為下一個值得關注的超級項目。唐紅斌預計鴨嘴獸將在今年營收額同比增長超過300%,並有望在未來3年內保持增速。
  • 世界首艘智能示範船將在上海建設 以海豚命名
    中國國際海事會展昨天在滬舉辦,觀眾參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展區。在昨天的智能船舶論壇上,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宣布,將在上海設計建設世界首艘智能示範船,以海豚命名。「這將是『會思考』的船」。  「會思考」的船從設計階段布局  「會思考」的船,會是什麼模樣?據中船集團介紹,38800噸智能船項目是其創新計劃的第一個民用項目,2016年9月開工,2017年交付。
  • 技術與創意齊發 | 36氪2019年度行業品牌營銷創新大獎發布
    36氪已經陪伴新經濟走過近十個年頭,成為國內領先的新經濟服務者和見證者,在2019年度的「新經濟之王」評選中,我們通過數據分析、訪談調研以及專業推薦,選出了那些最具價值 36氪以媒體的視角見證了新經濟王者們驚人的商業成就,其背後既有對風口與模式的精準把握,對產品的精雕細琢,還有對營銷事業的專注思考和創新實踐。營銷的格局快速變化,其中不乏展現出領先科技能力的「技術派」,深耕創意質量的「務實派」。
  • ...36氪專訪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
    36氪:很多國內的小夥伴知道教授您只知道 「科學家」這個身份。很少人會把「科學家」和「投資者」聯繫起來,不知道做科研,與做投資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在哪裡。 36氪:但是教授您不覺得投資與科學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違背的麼?首先投資的結果基本是不可能被預測和論證的。就好像我們永遠無法通過建模完全預測股票的走勢。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智能電動假肢,「健行仿生」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智能助行機器人產品研發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
  • 一畝田CEO鄧錦宏榮登36氪"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原標題:一畝田CEO鄧錦宏榮登36氪"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 「不求生命無限,只求一生奉獻」——36氪專訪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
    36氪:很多國內的小夥伴知道教授您只知道 「科學家」這個身份。36氪:丹華的LP裡有不少國內的科技巨頭。36氪:丹華資本在矽谷華人圈裡是非常有情懷的VC。作者簡介:德芙,女,36氪駐矽谷負責人,差點兒90後。希望能在矽谷結識更多創業小夥伴,能為更多的華人創業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