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
而銀河系中的太陽系公轉銀心一周,也形成了四季,有別於地球四季,將其命名為「銀春、銀夏、銀秋、銀冬」。
銀河系中太陽系的公轉周期,有的資料說是2.5億年,有的文章說是2.25億年,還有的是2.3億年,莫衷一是,原因在於人類對銀河系的認知還處在「摸象」的初級階段。為了計算的方便,將太陽系的公轉周期推定為2.6億年,銀河系四季中每季恰好是6500萬年。
恐龍在地球上統治長達1.6億年之久,推算來看,從銀冬季開始,恐龍恰好代表了銀河系四季的一個周期。約2.6億年前,銀河系「冬去春來」,以恐龍為代表的物種醞釀出世,新一輪物種大爆發開始。約2.2億年前,恐龍家族逐漸走進歷史的舞臺中央,成為行星地球的主角,直至達到鼎盛。約6500萬年前,銀河系「秋去冬來」,天象大變,外來天體頻繁造訪太陽系,更有關鍵性外來天體「畫龍點睛」,帶給地球天翻地覆的變化,恐龍滅亡,其腳下的唯一超級古陸「沉降、解體、漂移」,太平洋誕生,北漂雙旋臂洋陸漩渦誕生,洋底裂紋山脈巨龍誕生。
地球的冬季往往白雪茫茫,萬物蕭條,毫無生機。銀河系的冬季則是天體碰撞、天體大戰的混亂期,局部天體似乎呈現布朗運動,仿佛麻將中的和牌,無序、偶然中卻蘊含著必然。地球海陸屬性的升級演化即是例證,而太陽系起源於「星際髒雪球大爆炸」,更是銀河系「大約在冬季」的佳作。
銀河系四季的輪迴仿佛封建朝代的興衰更替,誘發了地球上多次近周期性的物種大滅絕事件,恐龍存續的完整周期,恰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盛極而衰,進而消亡(清朝的皇帝未超過13個)。
如果銀河四季周期的標記從銀冬季開始,則6500萬年前的銀冬季應是人類周期的起點,現在人類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初春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6500萬年後,進入銀夏季,再往後,銀秋季,銀冬季……
銀河系四季的誘因是什麼呢?或許與人類還不甚了解的暗物質、暗能量有關,有待人類進一步探索。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四季位置的準確標記,還需天文學家深入研究,對銀河系「庖丁解牛」。不過,從人類自私的本性而言,更多人希望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初春時節,畢竟,冬天已來,春姑娘的腳步就在「千裡之外」,春姑娘的魅力是無法阻擋的。
地球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對於銀河系的「銀年、銀歲」而言,銀歲銀年則是大大的不同。
銀河系、太陽系、行星地球的演化,都是一次性的單程票,不可能有返程票。人類可以呼喊: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颱風漩渦、颶風漩渦可以重來?卻無法呼喊: 有多少洋陸漩渦可以重來?有多少超大陸可以重來?!
出於人類自私的本能,一廂情願地描繪、渲染「超大陸旋迴」,超大陸多次頻繁現身,只會陷入「溫水煮青蛙」的泥潭,自我陶醉而無法自拔。
很顯然,沉入洋底的核心古陸板塊不可能「旋迴」,莫不是哪位大咖能親手把它「摳」出來?那多半是電腦遊戲中的自我安慰罷了。
從銀河系四季到地球四季,大的裡面套小的,恰好吻合了俄羅斯的套娃藝術。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