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一年一度的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將於本月19日在成都舉行。
這已經是「山一」連續第三年來到成都。2017年,首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在成都舉行,電影文化氛圍濃厚的、電影票房位列全國前5的成都,迎來了一個屬於自己國際電影展。「山一」取自東方傳統文化中「一山一世界」的自在,意為倡導女性去獨立追求自我價值,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女性電影節。
本屆影展為期8天,期間將展映來自全球的30部影片,其中超過1/5為中國首映。也就是說有很多平時在影院難以看到的新片佳片這次都可以一次看個夠。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哦,錯過就要等明年了。
先說一件重要的事。
本次影展放映場次有限,很多影片現在已是一票難求。但作為影展的媒體戰略合作夥伴,我們也給大家爭取了一波觀影團福利。掃文末的二維碼就可以以優惠的價格購買金雞影后顏丙燕主演的《冬去冬又來》電影票!觀影結束後,還有電影主創的映後交流活動。9月21日(星期六),來福士盧米埃影城約起來!
好了,言歸正傳,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部分展映影片,大家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去看。
華語力量單元
該單元展映的是最新的、女性題材或女性主導的優秀華語電影,在這個部分可以看到郝蕾、顏丙燕等華語電影最傑出的女性影人。
春潮
Spring Tide
《春潮》是本次影展的開幕影片,電影海報上印著一句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話——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該片是導演楊荔鈉繼處女作《春夢》後,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楊荔鈉則把攝影機對準了東北一個祖孫三代女性的飯桌旁邊,無數次的母女間的歇斯底裡,不僅是對母親的控訴,更是女性的一次自我精神分析與成長。
郝蕾飾演的報社記者郭建波與母親紀明嵐和女兒生活在一起。郭建波在報導的同時也揭開了自己的傷疤。母親在外受人愛戴,回家卻判若兩人;女兒很小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生存法則。一場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滋生,終將爆發……好奇怪,我們最尖銳的刺總是對準最親愛的人。總之,作為一部討厭原生家庭關係的電影,《春潮》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
影片中,紀明嵐因病昏迷後郭建波對著醫院窗戶的一大段獨白,種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情緒在郝蕾臉上流動,毫無疑問是她近年來演技的高光時刻。郝蕾之後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很愛那一段戲:「連標點符號都沒改。當然我和導演都是很強勢(的女人),很認真地對待這部戲,觀點不同時,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今天放映的時候,我看見導演和製片人都哭了,想想她們只有一包紙巾,我忍住了(笑)。」
冬去冬又來
Winter After Winter
本片的導演兼編劇邢健是中國「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處女作《冬》獲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冬》之後導演又拍了這部《冬去冬又來》。
故事以抗日戰爭末期的東北農村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戰爭時期乾四爺一家的命運浮沉,戰爭背景下的農村女性更是難以擺脫命運的巨浪,淪為傳宗接代傳遞香火的生育機器。有觀眾評價該片像是姜文的《鬼子來了》+張藝謀的《活著》。
影片取景黑龍江省牡丹江威虎山地區。為了在真實的雪景拍攝,劇組選擇在3月拍攝,夜晚拍攝時低溫達零下26度。女主角顏丙燕的服裝完全還原真實,完全不夠保暖,再加上影片的拍攝以長鏡頭為主,經常一個鏡頭結束後,顏丙燕就凍到沒有知覺。
冷還是小事情,對於顏丙燕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她的所扮演角色幾乎沒有任何臺詞,一切細膩而複雜的情感都要靠無聲的表演來完成。哇,忍不住激動地搓起了小手。由於市場大環境的原因,現在其實在熒幕上很難看到顏丙燕這樣的演技女神了,這次她將給大家帶來怎樣的神演技呢,好期待!
第一次的離別
A First Farewell
王麗娜,新疆導演和編劇,她自編自導的《第一次的離別》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最佳影片提名和評審團大獎。
故事發生在新疆的一個小村子裡。小男孩艾薩每天和朋友一起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但小小年紀的他無奈經歷了一次次離別:母親因患病將被送去村外的療養院;艾薩最好的朋友凱麗比努爾,馬上要去另一所漢語學校,兩人的小綿羊也突然走丟……
這部電影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原因如下:
1. 電影非常非常詩意,光是那美到沒邊的自然風光就值回票價了。
2. 三個孩子的表演自然且有餘味,讓人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
3. 充滿女性細膩的情感體驗和社會觀察,又很聰明地控制了表達欲望,想說的東西都點到為止,留白給觀眾去體會和咂摸。
致敬經典單元
顧名思義,這個單元就是回顧影史上那些值得一再回味常看常新的經典之作。
綠光
The Green Ray
導演侯麥,法國新浪潮引領人之一。這部《綠光》是他的代表作,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夏天快要來臨的時候,巴黎女子戴爾芬卻陷入了憂傷與煩悶中。剛剛和前男友結束戀愛關係,本來約好與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鴿子。她看似要獨身一人困在巴黎過冗長的夏天。她尋尋覓覓,終日遊蕩在各處,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觸動她心。在馬賽海邊,她聽說了關於綠光的浪漫傳說:誰能看到綠光,誰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車站,一個男子對著正在閱讀小說《白痴》的她微笑,戴爾芬似乎覺察到了什麼,她主動邀請男子去海邊看日落……
文藝、糾結又神經質。
胭脂扣
Rouge
華語電影無法繞過的經典之作。電影改編自李碧華的小說,她曾說「世間的女子所追求的,都一樣滑稽」,因而她筆下的愛情都太過鋒利。風塵女子和落魄公子的情愛故事在電影院看看就好,掛了五十三年的胭脂扣,最後也不過是一句「我不再等了」。
如花和十二少,一抬眼一舉手皆是風情。那是兩個主演風華無雙的時候,如今斯人已逝,還好可以在屏幕上再度回顧梅豔芳和張國榮這對銀幕愛侶。
全球狂潮單元
這個單元的電影全部都是最近一兩年中在國際上收穫了各種大獎的電影,非常推薦大家選擇一兩部自己感興趣的去看。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魯尼婭
God Exists, Her Name is Petrunija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提名。
女主角佩特魯尼婭,微胖、大齡、失業。一個看起來人生好像全面潰敗的女生,卻在一個只限男性參加的活動中——大祭司會向當地水域投擲一個十字架,找到十字架的人可以獲得無限好運——拔得頭籌。一時間引發巨大風波,父母、朋友、教會、警方、檢察官、媒體、吃瓜路人紛紛捲入其中,而佩特魯尼婭堅持認為她是勝利者並拒絕讓出十字架……
最讓人感到驚喜的是導演舉重若輕的處理方式,整個故事完全不說教不沉重,幽默而犀利,觀影體驗極為友好。
斯特女士
Frau Stern
有沒有想過老年的自己會是什麼樣,過著怎樣的日子,有怎樣的心情?
斯特女士是一位90歲大屠殺倖存者,年邁的孤身一人的她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正在她想盡辦法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她充滿活力的外孫女埃利以及埃利形形色色的朋友們給她灰暗的生活帶來亮光,死亡的念頭因此而動搖……
想起了已逝的日本著名女演員樹木希林,她曾經給某出版社拍攝了年度廣告,廣告語是「生命終結之時,就讓我任性一下吧」。
不能說的遊戲
Little Tickles
電影《不能說的遊戲》獲得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導演處女作獎的提名。
導演把自己童年受到性侵害的真實經歷搬上了銀幕,8歲小女孩奧黛熱愛跳舞和畫畫,她信任成年人,所以沒有抗拒父母的朋友提出的 「小騷癢」的遊戲。而母親對女兒的忽視成了性侵以外另一個讓人心痛的地方……長大後的奧黛成為了一名舞蹈演員,卻依然擺脫不了兒時陰影,最終她選擇在舞臺上把這個秘密公開,以舞姿講述她的故事。
這是一個沉重但我們又必須直面的故事。它不是一個故事,它是很多人人生的至暗時刻。
一帶一路女性故事單元
這個單元有三部展映影片,保加利亞的《伊莉娜》、哥斯大黎加的《螞蟻的覺醒》、菲律賓的《監視清單》。除了菲律賓大家相對去旅遊的多一點,保加利亞和哥斯大黎加可能是這一生都不太會去到的地方,也很難有契機去了解生活在那裡的女性,她們的境況,她們的所思所想。《伊莉娜》和《螞蟻的覺醒都》的故事都與生育有關,主題卻又大不相同。
伊莉娜
Irina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伊莉娜,在生活突遭變故之際為了照顧全家,她想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謀生手段:做代孕母親。然而這條路並不像她想得那麼輕鬆:如何接受一個在自己身體裡長大的生命,終有一天將永遠離自己遠去?
螞蟻的覺醒
Hormigas
電影裡的這一幕莫名熟悉,「被逼生孩子」這個困境放到當下也能引起很多女性的共鳴吧。
女主人公伊莎貝爾是一名28歲的女裁縫。她是一位優秀的母親、賢良的妻子、孝順的媳婦。故事的衝突在於她的家庭堅持讓她再生一個男孩出來,她沉睡的反抗之心終於甦醒,一場沉默之中的對抗計劃勢在必行。
除此之外,影展的「巾幗英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單元中,我們可以從《護士日記》《女理髮師》《李雙雙》中,重溫中國女性經典形象。非凡女性單元和女性主義精神單元,則用《我不屬於任何地方——香特爾·阿克曼的電影 》《愛麗絲·蓋伊-布拉切不為人知的故事 》、《德國姐妹》《女大法官金斯伯格》《德菲因與卡羅爾:反叛繆斯》,打破對女性和女性電影的刻板偏見。
總之,這次展映的影片豐富多彩,類型多元,相信可以讓觀眾充分領略女性電影的魅力。所以還等什麼,影院見吧。
識別下方二維碼,購買《冬去冬又來》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