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花落成蝕
最近,到俄羅斯擼熊的話題似乎火了起來:一開始只是個段子,後來真有人寫了擼熊的遊記,乃至於介紹了怎麼花錢的方法。一時間,很多人動心了。我有幾個朋友都有了去俄羅斯擼熊拍照的想法。
這事兒我得槓一下:不能因為可愛,就不把它當動物表演啊!
1928年俄羅斯大街上的熊馬戲。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和熊合影的事兒,還是脫胎於馬戲。西方人曾經對俄羅斯有一個刻板印象:走在大街上就能碰到熊。神奇的是,這個刻板印象曾經是真的。自17世紀以來,俄羅斯上下,從沙皇到平民,都熱愛熊馬戲。無數的畫冊,後來的照片,都記錄過這種喜愛。還有一些筆記,記錄了馴熊的過程和馬戲的收益,甚至還告訴我們俄羅斯以前就有專門馴練熊的人,馴好了賣給農民,農民再帶出門賺錢[1]。所以,能在大街上看到很多馴熊的人,刻板印象就是這麼來的。
那個時代,大眾對馴熊背後的殘忍沒有太多認知的。不過到了1865年,轉折來了。沙皇皇室管家彼得·朱科夫斯基成立了俄羅斯動物保護協會,致力於提升俄羅斯的動物保護和福利。在這些達官貴人的推動下,俄羅斯內政部在1867年禁了熊馬戲[1]。
馴獸師Valentin Filatov的熊馬戲。俄羅斯現代馬戲團裡的熊馬戲受他影響很大,騎摩託帶著熊上街裝逼似乎也是從他開始的——不過他的玩法是讓熊掌控方向舵。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可惜這個禁令和俄羅斯帝國的滅亡一同消失了。消失已久的熊馬戲又重新蓬勃發展了起來。這也說明,反對動物表演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硬推就能搞定的事兒,如果沒有反對的群眾基礎,到最後政策稍微一變,必然會死灰復燃。
而到了網絡時代,俄羅斯又出了很多熊明星,大出風頭。
開球的熊。圖片來自Evening Standard。
比方說:2018年,在一場地方足球賽上,主辦方從隔壁馬戲團裡借來了一頭棕熊扮演裁判開了個球,結果當時就火了,無論是現場觀眾的情緒還是網絡上的討論。口無遮攔的解說員還現場跑了一個火車:這頭超厲害能當裁判的熊會參加馬上就要開始的世界盃云云……結果後來惹得FIFA緊急闢謠:我不是,我沒有!世界盃絕不可能有動物表演的![2]
但要說出名,俄羅斯最有名的熊大概還是Stepan。這次在國內聲名鵲起的合影熊也是它。
Stepan的日常畫風,毛多的是Stepan。圖片來自Ins@panteleenko_svetlana。
Stepan是一頭被人養大的熊。飼養、馴練它的馴獸師夫婦聲稱,這頭熊是他們從馬戲團/小動物園/獵人手裡救出來的(到底是哪兒來的我反正不知道,因為各種採訪裡他們的說法不太一樣[3、4]),打小就和他們一起長大,跟孩子一樣,從未傷過人,待人特別和善,參加過很多電影、廣告的拍攝,非常懂事。
本來這對夫婦馴熊也是帶出去表演的。自5歲起,Stepan開始和夫婦兩外出巡迴演出,在馬戲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甚至去過拉美和日本表演。夫婦兩也是在這個時期拿到了馴獸師的資格證,獲得了養熊在家的權利。後來,熊越來越大,帶它出門旅行越來越麻煩。於是,Stepan轉職成為了模特、演員[5]。
而這頭熊儼然成為了這家人的營生。很多攝影師帶著客戶去他們家拍照,付出不菲的花銷。各種照片、視頻又愈發捧紅了這頭已經26歲的老熊。它儼然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個標誌。
馴北極熊的俄羅斯馬戲團。圖片來自express.co.uk。
或許,Stepan是一個特例。它的主人可能的確對它很好,它也可能天賦異稟特別通人性確實不會傷人。但隨著Stepan在中國的火爆,俄羅斯人可能會弄來更多的熊和人合影,讓他們表演。這些熊哪兒來呢?熊當然是熊他媽生的,馴熊得從小馴,俄羅斯很多表演熊都是從野外抓的。這是更令我擔心的事情。
如今,去俄羅斯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火爆。大量中國遊客,是有可能改變一地經濟的。俄羅斯的馬戲團行業本來就比較發達,什麼熊都有。近些年,又流行抓北極熊搞馬戲。信不信再過段時間,心大的俄羅斯人會推出面向中國遊客的北極熊合影項目?
表演中的俄羅斯熊反噬。圖片來自holidogtimes.com。
然而,熊畢竟是野生動物,個頭那麼大,情緒也不一定。各種熊在馬戲表演中反噬馴獸員的事兒屢見不鮮,俄羅斯畢竟也受自然規律的控制,這種事兒自然多得是,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視頻傳出來。被熊攻擊的風險是一定存在的。
無論是合影,還是馬戲,熊們都是不自然的。為了讓它們達成這樣的狀態,馴獸師會用不少手段才能讓它們就範。所以就算只是合影,實際上和動物表演脫不開關係。動物表演方面的問題,我在拙作《我們為何要反對動物表演?為何不要去看野生動物馬戲?》中有所論述,大家可以看一看。
去俄羅斯旅遊,真想花錢來一點特別俄羅斯的體驗,不如就去開槍玩炮吧,還能角色扮演,錢給夠了攻克柏林都能玩。何必要找熊呢?
參考文獻:
1 Georgy Manaev. How bears really walked the streets in Russia. Russia beyond, 3 July 2018.
2 Jack Rosser. Russian performing bear: Fifa deny claims animals will feature at World Cup 2018 after club is slammed for 『inhumane』 stunt. Evening Standard, 17 April 2018.
3 Natasha Daly. Suffering unseen: The dark truth behind wildlife tourism.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2019.
4 Fancy bears: Russia's animal cruelty problem and the sexy bears of instagram. New Zealand Herald, 13 Jun, 2019.
5 Nikolai Litovkin. How to tame a bear: One Russian family’s experience. Russia beyond, 13 June 2016.
花蝕的人間觀察
我是花蝕,曾經是研究鳥類叫聲的,現在是個獨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態攝影師、狂熱的神廟迷和金屬黨。出版過幾本書,愛寫點自己關心的東西,關注啦你就知道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