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斯韋放出的麥克斯韋妖,糾纏了物理學家將近150年

2020-12-06 胖福的小木屋

如果要評選全世界最偉大的兩位物理學家,那麼牛頓愛因斯坦將毫無疑問入選,一個人構建了宏觀世界的力學體系,一位帶我們進入了微觀世界,探索這茫茫宇宙。而連接這兩位的,毫無疑問是麥克斯韋,他是舊時代的終結者,也是新時代的開創者。

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也是物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可以說沒有麥克斯韋,就沒有現代文明。

據說劍橋某位物理學家有一次恭維愛因斯坦說:「你站在了牛頓的肩上」,愛因斯坦卻回答:不,我是站在麥克斯韋的肩上!

愛因斯坦一生的科研之路的確是在走麥克斯韋未走完的路,狹義相對論顯然是為了解決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與經典力學的矛盾才得以建立的,而廣義相對論則是前面思想之延續。而其耗盡半生精力研究的統一場論,也是以統一引力場和電磁場為目標,實現物理史的第二次大一統。

麥克斯韋方程可以說是濃縮了麥克斯韋的畢生成果,讓無數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去研究,但除了麥克斯韋方程之外,麥克斯韋放出的麥克斯韋妖,也整整糾纏了物理學家一個多世紀。

1842年,J.邁爾提出了能量守恆理論,認定熱是能的一種形式,可與機械能互相轉化,並且從空氣的定壓比熱容與定容比熱容之差計算出熱量以卡為單位時與功的單位之間的數量關係量(簡稱熱功當量),現代熱力學開始萌芽。

而到了 1850 年克勞修斯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為現代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865年,熱力學奠基人之一克勞修斯把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又一種表述)應用於無限宇宙中而提出「熱寂說」,熵增原理就是孤立熱力學系統的熵不減少,總是增大或者不變。用來給出一個孤立系統的演化方向。說明一個孤立系統不可能朝低熵的狀態發展即不會變得有序。(孤立體系是指:系統與環境之間既無物質交換,又無能量交換,故稱為孤立體系)

在這裡面,克勞修斯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熵,最初是用來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質狀態參數之一,在那時熵僅僅是一個可以通過熱量改變來測定的物理量。

熱寂說將熵增原理擴大到整個宇宙,將整個宇宙當成一個孤立系統,認為宇宙的熵會趨向極大,最終達到熱平衡狀態,即宇宙每個地方的溫度都相等。

這一推論是否正確,引起了科學界和哲學界一百多年持續不斷的爭論。由於涉及到宇宙未來、人類命運等重大問題,因而它所波及和影響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科學界和哲學界,成了近代史上一樁最令人懊惱的文化疑案。

但是克勞修斯的熱寂說帶給人們的苦惱還不止於此,他還放出了麥克斯韋妖。

麥克斯韋一直致力於將統計力學與熱力學相結合,是統計熱力學的先驅,他認為,第二定律描述的不是單個分子的運動行為,而是大量分子表現的統計規律。對統計規律而言,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流向溫度低的,但是就個別分子而言,溫度低的區域的快分子完全可能自發地跑向溫度高的區域。(也就是說第二定律應該描述的是整體的規律,比如說我們班整體很優秀,但是總歸有一兩個成績不太好,所以麥克斯韋認為第二定律只是大量分子表現的統計規律,還是有個別分子不遵守這個規律)

為此,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分布,在某一時刻,某一特定分子的速度大小是不可預知的,且運動方向也是隨機的。但在一定的宏觀條件下,對大量氣體分子而言,它們的速度分布卻遵從一定的統計規律。麥克斯韋在1859年用概率論證明了在平衡態下,理想氣體分子的速度分布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稱為麥克斯韋速度分布律,並給出了它的分布函數表達式。

所以麥克斯韋在聽到熱寂說之後,立即腦洞大開,首先從概率統計的角度認真思考這個假說,意識到對於宇宙這種「開放系統」來說,一定存在某種機制,使得在某種條件下,會存在貌似「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情況。

1871年,他在《熱理論》一書的末章《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制》中,設計了一個假想的存在物,即著名的「麥克斯韋妖」 (Maxwell's demon)。

在麥克斯韋構想中,麥克斯韋妖有極高的智能,可以追蹤每個分子的行蹤,並能辨別出它們各自的速度。這個理想實驗如下:

「我們知道,在一個溫度均勻的充滿空氣的容器裡的分子,其運動速度決不均勻,然而任意選取的任何大量分子的平均速度幾乎是完全均勻的。現在讓我們假定把這樣一個容器分為兩部分,A和B,在分界上有一個小孔,在設想一個能見到單個分子的存在物,打開或關閉那個小孔,使得只有快分子從A跑向B,而慢分子從B跑向A。這樣,它就在不消耗功的情況下,B的溫度提高,A的溫度降低,從而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生了矛盾"。

而這個存在物就是「麥克斯韋妖」,小妖精掌握和控制著高溫系統和低溫系統之間的分子通道。它利用了分子運動速度的統計分布性質。因為根據麥克斯韋分布,即使是低溫區,也有不少高速分子,高溫的系統中也有低速度的分子,通過這樣一個能夠控制分子運動的小妖精,在兩系統的中間設置一個門,只允許快分子從低溫往高溫運動,慢分子則從高溫往低溫運動,在「小妖」的這種管理方式下,兩邊的溫差會逐漸加大,高溫區的溫度會越來越高,低溫區的溫度越來越低。

麥克斯韋認為,只有當我們能夠處理的只是大塊的物體而無法看出或處理藉以構成物體分離的分子時,熱力學第二定律才是正確的,並由此提出應當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應用範圍加以限制。

也就是麥克斯韋熱力學第二定律只適用於宏觀世界,而不適用於微觀世界。歷史地看,麥克斯韋在1867年第一次提出麥克斯韋妖時說:「這證明第二定律只具有統計的確定性」,此言表明麥克斯韋是想藉此來說明熵增加原理是系統的統計規律。

當然了,麥克斯韋當初不經意放出來的小妖精,卻糾纏了物理學家一百多年,究竟會不會存在這樣的小妖呢?使得的確在某種條件下,存在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情況。

因為如果麥克斯韋小妖真的存在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可能造出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第二類永動機。

因為如果可以把高溫和低溫分子集合當成兩個熱源,而且在它們之間放置一個熱機,讓熱機利用溫差對外做功。綜合來看,由於麥克斯韋妖的引進,我們可以從單一熱源吸熱,並把它完全轉化為對外做功,不考慮小妖精的測量過程,這個模型就像是一個違背第二定律的永動機,使得熵減少的永動機。

所以物理學家一直想證明麥克斯韋妖的存在!

1929 年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希拉德在研究麥克斯韋妖的時候,將麥克斯韋的設計方案簡化,構建了一個單分子版的實驗模型。

希拉德首次將信息的概念引入到熱力學循環中。小妖精進行測量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信息,從而知道分子是處於左邊還說右邊,而在這個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會消耗能量,從而導致整體的熵的增加。如果把這個效果包含到熱力學循環中來,熱力學第二定律就不會被違反,那麼麥克斯韋妖就被斬殺了!

希拉德第一次認識到信息的物理本質,將信息與能量消耗聯繫起來。可以說為後來的消息論奠定了基礎。

在 1961 年,美國IBM的物理學家羅夫·蘭道爾提出並證明了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把信息理論和物理學的基本問題聯繫起來的定理——蘭道爾原理,這個原理就是:擦除1比特的信息將會導致kB ln 2的熱量的耗散。

這個原理也解釋了我們的電腦為什麼會不斷發熱,比如我們刪除了電腦裡存儲的一段資料,假設一個隨機二元變量的熵是1比特,具有固定數值時的熵為0,消除信息的結果使得這個2元系統的熵從0增加到1比特,必然有電能轉換成了熱能被釋放到環境中,所以我們的電腦不斷發熱。

蘭道的同事貝內特敏銳地發現這個原理可以適用於「麥克斯韋妖」身上,他經過不斷研究,在1982年的論文裡表示:不耗散能量的「麥克斯韋妖」不存在,並且,這種耗散是發生在「妖」對上一個判斷「記憶」的消除過程中,「遺忘」需要以消耗能量為代價,這個過程是邏輯不可逆的。

而2003年,貝內特更是總結道: 任何邏輯上不可逆的信息操縱過程,例如擦除1比特的信息,或者是合併兩條計算路徑,一定伴隨著外部環境或者是信息存儲載體以外的自由度的熵增。

近年來,很多物理學家試圖利用一個具體的物理模型來模擬有麥克斯韋妖參與的熱力學循環,並且用直觀的方式演示麥克斯韋妖的信息擦除過程,以及說明:當信息擦除被包含到熱力學循環中來的時候熱力學第二定律就不會被違反,否則就會出現「麥克斯韋妖」。

M. O. Scully等人2005年的工作。他們給出了一個有麥克斯韋妖參與的熱力學循環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他們演示了:如果把合併兩條計算路徑 導致的熵增考慮到熱力學循環中來,就不會有熱力學第二定律被違反的情況,否則就會出現麥克斯韋妖佯謬。

還有斯丁德州大學的Mark Raizen小組,他們使用雷射將原子密閉於磁性陷阱中,原子受到的平均勢場,即所謂光學勢,充當麥克斯韋妖的角色,以控制原子的移動方向,對冷原子和熱原子進行排序。

科學家們通過不斷試驗,得出了結論,如果是在一個孤立系統中,「麥克斯韋妖」將不存在,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權威仍在。但是一旦孤立系統被打破,那麼「麥克斯韋妖」將會出現,因為「麥克斯韋妖」會通過其他途徑將信息轉化為能量,不過孤立系統都被打破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不復存在了。

時至今日,科學家依然不敢說徹底斬殺了「麥克斯韋妖」,但是可以確定地說,蘭道爾已經徹底將「麥克斯韋妖」從熱力學第二定律中驅逐了出去。

「麥克斯韋妖」的探索其實也就是人類對於能量與信息之間的本質關係的探索,同時也是人類對於漫漫宇宙的思考,那就是在浩渺宇宙,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違背人類認知中的所有規則與定律,還是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超大的孤立系統,就是完完全全按照其已經存在的法則運行。

相關焦點

  • 麥克斯韋方程組150年:公式也可以很美
    (原標題:最美數學公式的150年:麥克斯韋方程組與「無用」的科學)
  • 天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
    在愛丁堡大學,麥克斯韋獲得了攀登科學高峰所必備的基礎訓練。其中兩個人對他影響最深,一是物理學家和登山家福布斯,一是邏輯學和形上學教授哈密頓。福布斯是一個實驗家,他培養了麥克斯韋對實驗技術的濃厚興趣,一個從事理論物理的人很難有這種興趣。他強制麥克斯韋寫作要條理清楚,並把自己對科學史的愛好傳給麥克斯韋。哈密頓教授則用廣博的學識影響著他,並用出色的怪異的批評能力刺激麥克斯韋去研究基礎問題。
  • 對於量子熱機中的麥克斯韋妖來說,少即是多!
    在蘇格蘭著名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首次提出麥克斯韋妖概念150多年後,這個概念仍然困擾著物理學家和信息科學家。這是麥克斯韋在一次思維實驗中幻想出的「惡魔」,麥克斯韋妖可以將快慢粒子分類到容器的不同側面,這似乎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通過研究麥克斯韋妖的記憶,物理學家能夠使麥克斯韋妖符合經典系統的統計力學定律。
  • 科學神獸之麥克斯韋妖,唯一真正涉及意識的假想實驗,妖風不斷
    但當時的麥克斯韋對此問題似乎還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便詼諧地設想了一種假想的「小妖精」,即著名的「麥克斯韋妖」(Maxwell『s demon)。麥克斯韋假想這種智能小生物能探測並控制單個分子的運動,如圖2所示,小妖精掌握和控制著高溫系統和低溫系統之間的分子通道。當年麥克斯韋的假想「妖」利用了分子運動速度的統計分布性質。
  • 麥克斯韋妖:對抗熵與熱力學第二定律,最終歸於平常!
    今天我們要說的麥克斯韋妖就是一種設想,不過按照慣例,我們先來介紹麥克斯韋。麥克斯韋,全名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873年出版的《論電和磁》,也被尊為繼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學經典。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
  • 逆轉時空麥克斯韋妖,很可能就是熵增理論的終結,宇宙有自身規律
    英國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他是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也是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個困擾著科學界的難題逆轉時空麥克斯韋妖,一直到現在無人能夠破解。逆轉時空麥克斯韋妖很可能是一切宇宙滅亡假說的天敵,因為這個神獸能夠給宇宙添加一個活動的機制,那就是周而復始的演化之中,宇宙不會出現所謂的覆滅,而是在這個演化的機制中永遠的存在下去,這不是一個假說而是科學家的理論之一。
  • 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 - 麥克斯韋,電磁,物理 - IT之家
    麥克斯韋,全名是詹姆斯 · 克拉克 · 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除了奠定電磁理論、開創經典電動力學之外,他還是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這一期間,他完成了電磁場理論的經典巨著——《電磁通論》,並於 1873 年出版。1871 年,麥克斯韋受聘為劍橋大學首任實驗物理學教授,並負責籌建該校第一所物理學實驗室——卡文迪什實驗室。1874 年,卡文迪什實驗室建成後,麥克斯韋擔任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
  • 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那令人崩潰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就出自其手)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 1831年6月13日,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辯護律師,名叫詹姆斯·克拉克。之所以會多出一個「麥克斯韋」姓氏,是因為克拉克家族和麥克斯韋家族關係深厚,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就來自麥克斯韋家族。小麥克斯韋他爹還繼承了麥克斯韋家族的一些地產。
  • 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1831年6月13日,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辯護律師,名叫詹姆斯·克拉克。之所以會多出一個「麥克斯韋」姓氏,是因為克拉克家族和麥克斯韋家族關係深厚,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就來自麥克斯韋家族。小麥克斯韋他爹還繼承了麥克斯韋家族的一些地產。
  • 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電磁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麥克斯韋,全名是詹姆斯 · 克拉克 · 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除了奠定電磁理論、開創經典電動力學之外,他還是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麥克斯韋的生平往事我們首先回顧一下麥克斯韋的整個人生歷程。
  • 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現如今,這些被共同稱之為麥克斯韋方程的公式早已名震天下,差不多每一本入門級的工程和物理學教科書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 不過,對於這些方程是否問世於1864年的12月,目前尚存爭議,當時麥克斯韋向倫敦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了自己的電磁統一理論,並於次年即1865年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報告。
  • 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虎嗅網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電磁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麥克斯韋,全名是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除了奠定電磁理論、開創經典電動力學之外,他還是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 物理學界鮮為人知的神祗——麥克斯韋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麥克斯韋被普遍認為是對物理學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1831年6月13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879年11月5日於劍橋大學逝世。
  • 麥克斯韋方程租,跨時代的電磁學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1] 。1831年6月13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於劍橋。
  • 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為什麼不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知名度高
    在物理學領域,「一牛二愛三麥」已成為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居其次。總的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毫無爭議,麥克斯韋緊隨其後。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在物理學上的主要成果有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質能關係,光量子,創立宇宙學,量子糾纏,和玻色平分凝態物理,解釋布朗運動,受激輻射理論,固體比熱理論。
  • 楊振寧的理論是麥克斯韋方程的推廣,他是量子力學裡的麥克斯韋
    在總結前人規律的基礎上,1865年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經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有4個方程,描述了電荷和電流分布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以及這些電場如何隨時間變化。麥克斯韋對麥克斯韋方程的核心貢獻,是最後一個方程。這個方程說明了電磁場的相互作用,並且暗示了電磁場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當愛因斯坦被問是否站在牛頓的肩膀上的時候,他回答說:不,我站在麥克斯韋的肩膀上。麥克斯韋通過他的電磁學方程,為包括雷達、電視和微波爐在內的重大技術創新鋪平了道路。
  • 法拉第:麥克斯韋背後的男人
    麥克斯韋能在短短數年內,將電磁學臻至完美,堪稱史上最成功的男人,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在成功男人麥克斯韋的背後,卻還是一個偉大的男人。在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後不到一個月,麥克斯韋出生了,這就是上帝送給法拉第的禮物。1855年,麥克斯韋發表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這是對法拉第研究的數學描述,法拉第看到論文後大喜過望,立刻尋找這個年輕人,可是麥克斯韋卻杳如黃鶴,不見蹤影。
  • 統一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如何影響了系統科學的發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系統與控制縱橫》2019年第6卷第1期掌舵人:麥克斯韋今年(2019年)11月5日是麥克斯韋逝世140周年紀念日。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年6月13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他是一位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是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統計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他最具代表性的貢獻是建立了「場論」,把電、磁、光三者統一為電磁場論,並建立了今天稱為麥克斯韋微分方程組的數學模型,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
  • 路漫漫其修遠兮——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為了給麥克斯韋的理論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小群痴迷於電磁奧秘的物理學家足足花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在他們中間,有人專門收集可證實光是由電磁波構成的實驗證據,還有人將麥克斯韋方程轉化為了當前的形式。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歷史學家布魯斯·亨特(Bruce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