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優異的成績?大大的書包?厚厚的黑框眼鏡?有一點點的木訥?不苟言笑的古董?還是懷中抱著一大摞試卷?不喜歡與人交流?
那可錯了,你想像中的這樣的人物是一個妥妥的書呆子,可不是什麼「學霸」,今天我們講的這位學霸絕對顛覆你對學霸的認知,高考成績730,英語數學雙滿分,智商與顏值並存的存在。
高考成績730分!英語數學雙滿分,這位智商與顏值並存的狀元火了
清華大學新聞網專門發表了對楊晨煜的獨家採訪文章《楊晨煜:希望能做真正的清華人》,文章這樣讚譽他:來自廣西南寧二中的楊晨煜無疑是2019年的高考「明星」。
考出全國實考最高分730分的他,已通過選拔進入人工智慧學堂班學習。
「最高分、最高顏值、多才多藝」是媒體給予他的讚美,而他卻說:「我並不認可這樣的概括方式,高考成績並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努力才最重要。」
他表示:「希望我能成為真正的清華人,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不忘初心,從始至終。」
按理說高考狀元那麼多,為什麼就楊晨煜火了呢?
原來他的高考成績創下了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新紀錄,一夜之間,關於高考狀元730分的這一話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單,引發無數的網友熱議。
隨後就有媒體發出了一段關於他和幾個同學的考前採訪,網友看完瞬間驚呼一片:這孩子怎麼學習這麼好還是個高顏值!真是讓人狠狠地羨慕了一把。
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總成績能突破七百分的絕對可以稱之為"大神",高考730分、更何況他的數學和英語成績雙雙滿分,關鍵還是個高顏值學霸,相信大部分人肯定都在想這個孩子是文曲星下凡了嗎?
於是他的出身也逐步被人人爆料,有網友稱楊晨煜的爸爸是清華的碩士畢業,其母親是上海交大博士,爺爺也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奶奶更是畢業在復旦,外婆還是北大的優秀人才。
然而哪有那麼多的神仙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啊,多的是普通人家,普通孩子。楊晨煜坦言說,網絡上的傳言是假的,自己並非出自"仙人家庭",父母也只是廣西普通中學的畢業生罷了。
那既沒有高學歷的家庭,也沒有高智商基因的遺傳,楊晨煜到底是如何做到考出這樣優秀的成績的?
高考730分的學霸是怎麼樣養成的?離不開父母的特殊教育方式
一、進行嚴格的時間管理
很多孩子在複習備考的時候都會有手忙腳亂、抓不住重點的感覺,也因此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複習的效果很不理想。
可楊晨煜卻和他們相反,他非常重視時間管理的問題,很善於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他心中清清楚楚,行動起來有條不紊、效率頗高。
在楊晨煜剛剛上小學的時候,楊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對他的學習時間有嚴格的安排,幫助他對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進行規劃,制定長期和短期的學習目標,並嚴格監控成果,具體到一天中的哪個時段該做什麼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在楊媽媽看來。孩子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家長的幫助和監督是很重要的,只有為孩子打下了這樣的基礎,在長大以後孩子在學習上才能有很強的計劃性。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從小看科普紀錄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媽媽深知這一點,從未打壓過孩子的興趣,楊晨煜的興趣都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對他的學習產生了有利的影響。
生活中的他是一個積極向上、興趣廣泛的大男孩,不但關心國家大事、熱心班級事務,還喜歡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練習書法。
他在學校還擔任了羽毛球社的社長,生活內容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了。
楊晨煜從小就喜歡看科普紀錄片,楊媽媽沒有覺得這是「不務正業」,而是鼓勵他自己安排好時間。
科普紀錄片激發了楊晨煜對物理、數學、科研的興趣,使他在無形中建立了科學思維,提高了他的綜合學習能力。
也正是因為媽媽的正確引導,楊晨煜的興趣在他的人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他考入了清華人工智慧學堂班。
什麼是科學思維呢?它對於孩子的學習而言是否真的有那麼大的用處?
早在400年前,科學巨匠笛卡爾就已經為我們揭示了科學思維的重要性。他提出:科學是以感知為起點,通過感知得到抽象的認識並總結出抽象的概念。
在科學認識活動中,科學思維必須遵守三個基本原則:
在邏輯上要求嚴密的邏輯性,達到歸納和演繹的統一;在方法上要求辯證的分析和綜合兩種思維方法;在體系上,實現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擁有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夠讓孩子跳出單靠想像的感性思考模式,從而形成一個縝密的邏輯體系。
孩子可以從多個角度看世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和評判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在學習中,更善於發現規律,把握規律,也就更容易取得優異的成績。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學霸,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絕非是靠多讀書,多記憶才取得的,而是依靠科學的邏輯思維去發現和把握規律。
想讓孩子成為下一個730學霸嗎?科學思維先培養起來
除了看科普紀錄片以外,除了看科普紀錄片以外,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的Gopnik教授指出,科學思維其實是孩子的本能,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孩子的本能。
鼓勵孩子通過與大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和互動,更深刻、更生動地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而除此之外,閱讀科幻書籍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書中給了孩子科學的理論知識,教會孩子認識科學, 而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實踐,又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和理解科學。
權威的科普讀物會開拓孩子的視野,清新的文學小說會陶冶孩子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 SCIENCE 我的大科學 》系列是給孩子看過的很有效的一套科普繪本,動感十足的畫風,奇妙好玩的科學現象,緊緊抓住孩子的小眼球。
12本科普繪本,主題貼近生活,知識點細緻入微,講解方式生動有趣,解決了父母在無法回答孩子問題時的尷尬。讓孩子在閱讀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收穫知識。
這套書名字叫《 SCIENCE 我的大科學 》,由國內權威專家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主編,參照小學科學課程大綱要求精心編寫。全書分為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兩輯,共 12冊 。 簡單易懂,插畫有趣, 11大主題,2000個知識點,滿足孩子所有好奇心。
內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植物、氣象、人文等等11個領域。涵蓋範圍廣, 多達2000多個知識點,非常適合給孩子做科普入門,對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很有幫助。
分為橙色和藍色兩套書籍,藍色是自然科學知識,橙色是人文科學知識。
藍色這一輯是自然科學,天文地理、世間萬物,都有涉獵。比如下面這一冊《萬物不可思議的由來》,給孩子們講了他們想知道的、應該知道的「它們從哪裡來」,讓孩子對世間萬物的由來有一個初步的認知,而不是認為麵包是從超市來的。
《哇,太空》這一冊,有從地球到月球,從太陽繫到八大行星,從銀河繫到河外星系等系統化的科普知識,又說到了黑洞之謎、超級太空飛行器、太空生活等有趣的話題,能夠滿足孩子對外太空的幻想,給孩子樹立起一個科學的初步認識,引起孩子對外太空的嚮往。
《天氣有預報》這冊書,講孩子眼中的天文氣象知識,看地球上天氣的變化。有風雨雷電等常見氣象,還有龍捲風、沙塵暴、熱帶雨林、沙漠等一系列地理知識,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明白生活中的常識。
通過這樣一本書,一個故事,就能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讓孩子們了解各種知識。而且,這樣的大跨頁,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仿佛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便於與小夥伴一起分享,拉近與小夥伴的距離。
這套書作為科普讀物的優勢就在於此,它涉獵廣博,帶給孩子更寬闊的視野,拓展孩子課外知識,也對學校教育做了引出和承接。
《SCIENCE我的大科學》這一套,內容詳實,每本都由中科院、北師大、各大博物館權威專家、資深科普作家和國內外知名插畫師共同完成,專業度上也是一流。
整套書看下來,孩子們的知識面會得以拓寬,知道的東西會很多,不僅滿足了求知慾和好奇心,也能為以後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課打下很好的基礎,給孩子內心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求知慾與熱愛科學的精神是孩子學習道路上非常重要的素質。所以,科普讀物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孩子愛讀,能讓孩子對科學知識越發產生興趣。
有遠見的父母早就為孩子下單了,科學的思維不僅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至關重要,對還最後立足社會也更加有利。非常值得購買的一套書,真誠的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