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國經濟的二十句話——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圓滿落幕
2020-05-15 11:05 鳳凰網 鳳凰網財經峰會
中國有句古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高人交流,能讓人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如果不只是和一個高人交流,而是和一群精英暢談;如果不只是「一席話」,而是長達近百個小時的深度對話;是否會收穫頗豐?是否會改變對宏觀大勢的看法?
2020年五月,春暖花開,柳絮飄舞。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社會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與此同時,國外疫情依然在爆發期,社會停擺,多地封城,傷亡慘重。
值此變局,鳳凰網財經承擔主流媒體責任,強勢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為主題的「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由碧桂園集團首席贊助、中國銀聯聯合贊助、中國平安贊助合作。
在這場史無前例、超高規格的線上峰會,我們聽到頂級大咖對於當前複雜局勢的判斷:
談中美關係,駐美大使崔天凱說:「不能任由少數人把中美關係拖入衝突對抗的境地」;
談資本市場,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說到:「對資本市場的造假行為要『零容忍』」;
談經濟大勢,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說到:「全球如此依賴中國,無論如何我也不相信全球化會終結」;
談「中國製造」,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到:「要有一種吃虧精神,製造業不可能賺暴利,也不可能一夜致富。」
7天財經周,八十多位政、商、學界頂級大咖,近100個小時的線上直播,超過百萬字的文字實錄。在海量信息中,我們找到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句話。
讀懂這二十條真誠分享,或許能幫你看清當前的複雜局勢,看懂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01
不能任由少數人把中美關係拖入衝突對抗境地
「有人說,人類社會進入了至暗時刻,既回不到過去,又看不清未來。」面對2020年的魔幻開局,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卻堅信:「越是在關鍵時刻,越是應該理性和樂觀。」 他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在5月7日鳳凰網財經雲峰會開幕式上,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發表了題為《攜手衝破至暗時刻,合作塑造後疫情時代》的重磅演講。十五分鐘的發言鏗鏘有力,振奮人心,湧現了不少「金句」:「薩德防不了SARS,核武器打不退新冠」;「如果政策被冷戰思維綁架,各國無一例外都是輸家」;「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卻能因為遺忘歷史而再次掉入同樣的深坑」。
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大使非常自信: 「中美關係40多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也是我們應始終堅持的大方向。」
他也發出警示:「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們不能任由少數人的政治操弄把中美關係拖入衝突對抗、彼此消耗的境地。
02
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銀監會原主席、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特邀副會長尚福林在開幕演講中表示:我國資本市場30年來的改革發展成就巨大,但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更加需要運用改革創新的思維和舉措,破解資本市場中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尚福林提到,商業信用需要不斷培育,同時也要看到商業信用不會自然形成,需要靠市場和行政約束不斷提升。
「要不斷完善全方位信用監測評估體系,真正建立基於信用的市場化優勝劣汰機制。」
尚福林指出,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對交易環節中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03
如果經濟明顯惡化,不妨全國免稅一年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發表了題為《新冠病毒會導致經濟大蕭條嗎?》的演講。他警告,疫情影響下會出現大蕭條。
「如果以失業率超10%作為大蕭條的衡量標準,這不幸的情況地球上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不少地方的失業率甚至遠超10%。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不再是大蕭條會不會出現,而是大蕭條需要怎樣挽救。」
參考1929年大蕭條的經驗,張五常提出了七點建議來降低新冠病毒對經濟的影響:一、切忌通縮;二、切忌外貿收縮;三、順勢推出人民幣國際化;四、不要胡亂管制市場;五、簡化稅制;六、政府的投資要算清楚回報;七、如果經濟出現明顯惡化,不妨全國免稅一年,或選擇性地對中小型企業免稅一年。
04
供應鏈如此依賴中國,全球化不會終結
隨著疫情肆虐,「全球化終結論」也甚囂塵上。有觀點認為,疫情過後如果不全力維護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共同利益,那麼20世紀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講很快坍塌,全球化將走向終結。
對此,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阿比吉特·班納吉認為,全球化的前景「並不悲觀」,但全球化的程度可能會有所變化。
「目前全球供給鏈對一些國家比如中國的依賴程度如此之大,以至於無論如何我都不相信全球化會很快終結,也許匯率會為了適應這一點而有所變動。」
班納吉說道,「人們可能會對之前全球化過熱的現象提出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是必須的;但總體而言,我不認為這會是全球化的終結。」
05
中美可能最終都會採取負利率
危機時刻,美聯儲會不會考慮實行負利率?
美聯儲原副主席、以色列央行原行長斯坦利·費希爾坦言,美國政府對負利率的態度整體上「非常反對」,「我還在美聯儲的時候就曾表態:如果美聯儲自身允許負利率情況發生的話,美聯儲的聲譽就受到損害了。」
費希爾說道,「未來如有必要情況,美聯儲會實行負利率,但最好還是不要開始。」
談到疫情後的中美關係走向和經濟發展,費希爾表示,為了使經濟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中美兩國可能最終都會採取負利率。「在疫情這一問題上,合作要比爭執不下來得更容易。」
06
現在抄底為時過早
黑石集團董事長、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蘇世民又被稱為「華爾街私募之王」,曾經歷過7次大規模的經濟衰退。
他指出:「中國很可能是(從疫情中)恢復得最快的經濟體。」 因為中國是第一個應對這個問題的國家,並且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體制優勢也使得中國的經濟恢復加速進行。
他判斷,對於嚴重依賴出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即使疫情拐點很快到來,經濟復甦也是難上加難。蘇世民提醒不要急於抄底新興經濟體,「現在抄底為時過早」。
07
全球將長期低利率或負利率
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新經濟思維研究院主席、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認為,全球在這場危機中所處的階段仍然不確定,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判未來趨勢。「而世界的高債務水平只能讓我們以非常低的利率維持經濟運轉。」
他認為石油、金融等將持續下跌,資源國將出現財政赤字。這也會導致全球實際利率長期低迷,名義利率可能在0.5%到+ 0.75%之間,但實際利率低至-2%。
08
外資離開不符合市場規律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外資將會從中國撤離、不在中國投資的說法站不住腳,不會有企業會離開正在進入投資新階段的中國這樣一個投資熱土。
他認為,外資離開中國的這片投資熱土,既不符合市場的規律,更不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資愈發活躍,中國將吸引更多的外資,這將是疫情之後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趨勢。
09
美國頁巖氣泡沫崩潰將引發新一輪震蕩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談到國際原油市場的劇烈波動,石油價格的猛烈下跌造成了美國頁巖氣生產商損失的急劇增加。
「目前他們(美國頁巖氣生產商)是靠美國政府的救濟資金和美聯儲的貸款來支撐,一旦泡沫完全崩潰,這種違約貸款的劇烈增加將對美國的金融體系形成巨大的衝擊,從而引發全球市場的新一輪的劇烈震蕩。」
朱光耀指出,新興市場近三個月來有一千多億美元的資金流出,這比08年金融危機時同期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的額度多了4倍,「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金融的壓力是還在繼續增加的。」
10
疫情之後,全球產業鏈將 「東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疫情過後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都會出現「東移」趨勢,有四個原因:
首先,中國在此次全球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一馬當先,現在也在抓緊時間復工復產。
「疫情之後全球產業鏈面臨著突然脫落甚至突然中斷的情況,這個時候就會希望有一個地區、國家或市場能把完整的鏈條重新組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就是首選,因為中國穩、問題解決得快。」
其次,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消費能力高,對全球奢侈品、高端用品、醫藥以及養老保健等需要高。投資者願意把工廠建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
第三,中國擁有聯合國公布的製造業最全的門類。製造業從上到下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他國家無法與中國相比。
第四,中國擁有千萬支從事加工貿易的高素質工人隊伍,不僅有技術員,還有高水平的技術專家。
「疫情過後生產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東移是勢不可擋的,中國應該做好這個準備。」
11
疫情後有很多便宜貨,但不好買
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判斷,疫情過後的國際投資市場存在很多機遇。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存在陷入衰退的風險,很多資產可能已經成為 「便宜貨」。其中一些值得投資的項目和標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機會。
但這些「便宜貨」並「不好買」,他指出中國的海外投資存在三種風險:一是近幾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二是保護主義;三是全球的宏觀政策對投資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普遍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必然會造成資產價格變動。
12
疫情下二手房火爆只是短暫現象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表示,疫情之後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存在一些變化,包括由過去的集中調控、行政手段調控為主,轉向分散的調控、經濟手段調為主等。
很多人提到:「一些地方房價下跌,是否能入手一套?」
對此,仇保興認為,目前二手房市場火爆。通過此次疫情,人們感受到空間換來安全,這種感受使二手房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根據人民銀行最近的調查,我國城市包括集鎮,民眾住房的擁有率已達96%,戶均住房資產達到319萬,擁有二套房的城市住戶也超過了40%,這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投機性和投資性的比重較高。
不過,仇保興表示,疫情下出現的局部地方二手房市場火熱、房地產復甦的情景,只是種短暫現象,並不代表著長遠趨勢。
13
一個排斥人民幣的「同盟」正在形成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指出,此次疫情,或明或暗地加劇了「去中國化」的傾向。
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後,出現了「美元荒」,美聯儲開啟大規模量化寬鬆,重啟了主要央行間的貨幣互換,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李揚提到,這次美元荒後,九國央行貨幣互換的網絡中,獨獨沒有中國央行,在互換安排的貨幣中,獨獨少了中國的人民幣。這種「去中國化」現象,在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首次出現,這一次,規模更大,意向也更加明確。
他直言:「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無論在實體經濟領域還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一個排斥人民幣、排斥中國的『同盟』正在形成。」
14
大量中小企業現金流斷裂,經營困難
國家開發銀行原行長鄭之傑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與中國的經濟衝擊巨大,對全球經濟衝擊廣、程度深、持續久。
鄭之傑指出,目前在民生領域,穩就業壓力大增。
第一,受疫情影響農牧業生產受到意外幹擾,供需恢復平衡被推遲,這對於恩格爾係數較高的低收入人群遭到很大的生活壓力,進而阻礙社會消費的恢復。
第二,從企業用工需求看,中小企業創造80%的就業崗位,但恰恰是這部分企業,在疫情蔓延期間,遭受的衝擊最大。大量中小企業因現金流、原材料與銷售渠道斷裂而經營困難。
15
上市公司是優等生、頂梁柱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指出,現在滬深兩個市境內上市公司一共3850家,市值大約是59萬億,佔整個GDP的比例接近60%,中國500強裡上市公司佔70%。上市公司總利潤佔整個企業利潤的40%,創造的稅收佔整個企業稅收的30%。
「總體來看,上市公司還是優等生,是國家經濟的壓艙石。」
他指出,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疊加去槓桿的影響。雖然受到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但上市公司還是有很大韌性,恢復比較快。「困難面前,上市公司是頂梁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6
哪怕每個人少拿點工資,也不能裁員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雖然一季度格力收入少了 300 個億,但即使格力再困難也不會裁員。
「如果實在不行,哪怕工資每個人少拿一點也不能裁員。因為他們一旦再去找一個工作,在當下這種情況下,找工作更難。」
董明珠表示,「年輕人沒有工作了怎麼辦?工資減少怎麼辦?特別是很多人還有房子的按揭貸款」。
董明珠認為,企業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社會穩定,尤其是大企業更要敢於擔當,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要義不容辭承擔責任。她還表示,格力今年不僅不會裁員,而且至少還要招聘 5000 名以上的優秀畢業生。
17
外企搬離中國,成本會大增
很多人擔心的疫情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會把供應鏈都搬回本國,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認為,雖然從一些政客演講、媒體文章都在宣傳這種想法,但是真正像他這樣的企業工作者都很摳,都要一分錢一分錢的算成本。
「如果明知道把工廠搬離中國會造成成本的極大上升,企業是不會搬的。」
他直言,即使是政府下令強制執行,那對企業造成的傷害會很大,最終企業家不願意這麼做,政府也不會讓企業這麼做。
18
iPhone工廠想搬回美國,一顆螺絲釘就堵死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中國製造業規模大且強。有三個原因:
首先製造業規模大了,佔領的市場也會變大。「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佔比達三分之一,但實際上我們自己用不完。這些產品都到哪裡去了?都賣到別的國家了。能把產品賣到別的國家,打敗其他國家的產品,這本身就是強。」
其次,中國製造業規模大,製造業的網絡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就把螺絲釘做到了極致。」姚洋表示,「iPhone的工廠想搬回美國,一顆螺絲釘就把這條路堵死了,最終還是得在中國組裝,這也是我們強大的一個地方。」
此外,製造業規模大了之後,創新能力也會變強。「沒有規模,想要擁有很好的創新是很困難的。小國想發展製造業都做不成,因為它們沒有規模效應。」
19
食品是真正剛需,是國家的戰略產業
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董事長張文中表示,疫情凸顯生鮮食品是人民真正的剛需,生鮮食品行業是國家離不開的重要戰略產業,流通是生鮮食品最重要的環節。
張文中回憶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我們記憶猶新,清楚的記得全國性的小區管理實施之後,大量的居民碰到怎麼解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問題,從南到北都是這樣。」
20
50歲董事長當網紅,牛奶盒子都P彎了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似乎成了挽救消費的「唯一稻草」。如果說之前電商直播只是巨頭的「試水」,現在企業對直播帶貨都擺出了「all in」態勢。老闆們親自上陣,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川商總會會長劉永好講述了他眼中的直播帶貨:「前段時間我們(新希望)乳業的董事長席剛、總裁朱川,我們調味品、營養品的總裁都親自上陣了,在抖音、在天貓上直播賣牛奶、賣辣椒醬、賣火鍋底料。」
這位商界大佬調侃到:「我看到席剛的抖音直播廣告詞是—『鮮奶爸爸承包你一年的牛奶』,這口氣太壕了吧。」
劉永好笑言:「五十歲還學人家網紅主持人,搞很多美顏、瘦臉等特效,鏡頭裡面的牛奶盒子都被特效P彎了。」雖然語帶玩笑,但各大傳統企業對電商直播的布局可謂深謀遠慮。
2020的魔幻開局始於一個罕為人知的病毒,疫情爆發帶來了經濟危機的風險和地緣政治的變局。國際局勢波雲詭譎,外部環境空前複雜。
「路再長也有終點,夜再長也有盡頭。」 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廣大人民打贏了一場艱難的「抗疫戰」,終於迎來光明。
一場疫情根本性的改變了很多人生活。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判斷當下的形勢?該做出哪些調整?一周以來,各行各業的頂尖精英都給出了他們自己的建議,字字珠璣,肺腑良言,值得深思。
[本文作者熊本熊,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