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地「老死」 最自然的死亡方式產生可怕劇痛

2021-01-19 澎湃新聞

實際上沒有人「老死」。

長壽是老年人群期望實現的願望,有可能他們會實現,假設某人能夠存活900年,回想100歲的時候自己所期望的長壽願望,或許會感到一點無聊和空寂。

但這僅是一種假設,一些人死於某些疾病,一些人死於意外事故,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死」。

相比之下,最後一種死亡方式更讓人容易接受,但老死究竟是什麼狀況呢?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實際上沒有人「老死」,總會有其他已存在的疾病或新發疾病導致死亡。

在我們當今社會中,提及某人「老死」是很常見的,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地「老死」,他們終會因其他已患疾病或者新發疾病而死,「老死」是不會寫在死亡證明上的死亡原因,通常最有可能是心臟驟停所致,這與潛在的身體問題有關。

例如:感染、心臟病發作或者癌症等,血栓可能進入肺部,阻止大腦為身體器官供氧,從而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當某人死亡時,無論是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一些疾病或者疾病過程已導致其身體機理停止工作。

老年人疾病可能以不同方式出現,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我們的身體會出現正常的衰老跡象,對疾病的免疫力和恢復力有所下降。

此外,近年來出現許多年輕人死於老年性疾病——心臟病發作、肺血栓等,但是老年人群對這些疾病的反應方式可能不同。

例如:感染肺炎的老年患者可能不顯示正常的疾病徵兆,他們感染肺炎的症狀可能是高血糖指數,如果他們患有痴呆症,可能僅表現出精神狀況問題——思維意識高度混亂,無法從事一些正常行為活動。當我們變老時,此類事情會發生,我們可能不會將它歸咎於潛在的疾病過程。

人們總說「希望在睡夢中死去」,但這並不是一個特定現象:一些人在睡夢中死去可能只是在睡覺期間一種未被探測的癌症或者感染髮作,而不是在清醒時期發生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當人們患有嚴重疾病時,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晚期或者癌症晚期,他們可能會選擇「自然死亡」。

他們會放棄任何治療,放鬆自己的身體,此時會有一種釋然感覺,減輕症狀出現暫時的舒適感,而不是前往醫院接受積極治療。

傑西卡·漢弗萊斯(Jessica Humphreys)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副教授,擅長安寧療護。

值得強調的是,我曾在烏幹達和印度進行大量的安寧療護工作,在工作中我對「自然死亡」產生客觀認知,實際上所謂的自然死亡會帶給患者更多痛苦。

畢竟世界大多數國家沒有阿片類藥物,從某個角度講,最「自然」的死亡方式是可怕的劇痛。

人們經常說:「我希望晚上睡覺時安然地死去……」每個人最終的死亡結果都一樣:心臟停止跳動,但這是最終的結果,當親屬填寫死亡證明時,必須填寫死亡原因,例如:心肺驟停、血栓進入肺部、診斷出癌症等。

我經常訓練學生們思考:人們的死因是什麼?在此之前何種因素導致身體感染和病變?

我是一名安寧療護醫師,我的工作是照顧病危患者,其中許多患者瀕臨死亡,我首先要做的是與患者坐在一起,談論死亡的過程,讓他們正確看待死亡。

「自然死亡」這個詞對我而言意味著是一種溫和的死亡過程,人們不會意識到死亡是什麼,這一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完全不必對死亡產生恐懼。

但現實情況是人們的死亡過程很少出現「自然死亡」,現今一位健康狀況良好、沒有任何疾病的人,一夜深睡之後心臟病發作導致死亡的概率極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人們常說希望在睡夢中死去,但我們很少知道死者是不是在睡夢中死亡,除非我們徹底對他進行觀察記錄,他們很有可能是夜晚遭受痛苦折磨,清醒狀態下死亡。

在美國「自然死亡」通常是這樣的:我們發現某人出現一些問題,然後試著治療他們——減輕他們的痛苦,延長其壽命,然而我們的各種嘗試以失敗告終,然後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注意力轉移至儘可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直到生命彌留之際。

大衛·卡薩雷特(David Casarett)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和安寧療護部門主管,《震驚:冒險復活剛死去的人》等書的作者。

「衰老會讓你面臨癌症、痴呆症等各種疾病風險,而任何一種疾病都可能終結你的生命!但是這些疾病不能歸咎於人們年齡變大。」

你想老死嗎?嗯……但你不會。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想法,確實有很多關於「老死」的傳統觀點,這是很多人想要做的事情,也是我的患者嘗試要做的。他們想滑雪者一樣,躲避一個又一個威脅生命的疾病,在心臟衰竭、前列腺癌、肺炎和當前的新冠疫情之間迂迴前行,所有患者都希望能夠平靜地「老死」。

但事實上並沒有「老死」現象,這並不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心跳會變得越來越慢,直到某天深夜心臟不再跳動。

隨著人們年齡不斷增長,有可能患癌症、痴呆症等各種疾病,其中任何一種疾病可能終結你的生命,但是這些疾病不能歸咎於人們年齡變大。

例如:我的祖母是在103歲死亡的,我們希望能繼承她的長壽基因。

隨著祖母年齡增大,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保她仍保持著思維清晰和較好的精神狀態,她每天差不多閱讀一本書,其中包括我的小說。

但她並不是「老死」,她的年齡和身體衰弱加大了髖部骨折的風險,接著是一次高風險手術,雖然手術很順利,但術後出現了中風。

祖母死亡時103歲,最後幾年精神狀況很好,身體非常健康,但她並非死於「老死」,而是死於一系列不幸的事件,其高齡加快了這些事件的惡化趨勢。

這就產生一個有趣的問題:你希望如何死亡?如果你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膽固醇,就不會死於心臟病,生前多吃羽衣甘藍,這樣就不會死於結腸癌,避免吸菸,就不會患有肺氣腫,那麼你將如何死亡?還有什麼死亡風險因素嗎?

我的導師喬安妮·林恩(Joanne Lynn)博士20年前首次提出這樣的問題,但迄今我也找不到合理答案。

如果你成功避開了世界拋給我們的導致死亡的各種疾病威脅,是否會「長生不老」呢?

我祖母的故事就是該問題的一個答案,她生前保持著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幾乎所有關於健康的事情都做得很對,進入晚期仍保持著超乎尋常的清醒和冷靜,但這些生活方式只能讓她走得更遠,然後終將面臨因身體衰老而跌倒、中風、心臟病或者肺炎。

我曾說過:並沒有「老死」現象,但某些人會在老年時期死亡,這是需要記得的一個區別,許多活到高齡的人都能保持精神敏銳度,大部分身體機能運行正常,直至生命最後時刻,許多人可能會在半夜睡覺時死亡,但絕大多數是保持清醒狀態,他們的死亡不會是無覺的,很可能承受無力掙扎的痛苦和折磨。

當然,如果你20多歲,很可能沒有任何徵兆就會死亡,也沒有時間準備面對死亡,這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方式。但如果你年過半百,並且面臨過一至兩次生命警告,那麼夜晚睡眠中安然死亡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可能是高齡死亡人群與普通人之間的差別,許多90多歲死亡的老者已經看淡死亡,他們一生做了該做的事情,將生後的事情都已囑咐完畢,也許他們已經迎接死亡的到來許多年。

因此,以我作為一名安寧療護醫師的從業經驗來看,通常高齡者在生命彌留之際很少有掙扎,也很少嘗試在最後一刻採取激進手術或者延長療程的化療,如果「老死」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看淡死亡,對人生過往說再見,將生命的最後時光過得平淡充實。

艾倫·安德拉德(Allen Andrade)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老年病學、安寧治療副教授

「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通常是平靜的,依據時間和原因導致死亡,人們可能出現氣短等症狀,疼痛或者精神錯亂。」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建議醫生們不要使用「老死」或者「自然死亡」這樣的字眼,因為它們對醫學理論的價值有限。

這些字眼被廣泛用於導致死亡的不確定事件的級聯,是無法載入死亡證明的。然而,這些術語頗受公眾歡迎,因為它們傳達了死亡不是意外或者創傷事件,而且有助於避免與死亡原因相關的敏感問題。

這是因為我們都努力地保持「年輕和健康」,我們都希望避免一種使人衰弱、長期的嚴重疾病,和出生一樣,死亡是一個與強烈情感相關的「警訊事件」,通常是人們選擇迴避的話題。

有趣的是,大多數人並不害怕死亡,而是害怕死亡的整個過程。

在沒有人工生命維持設備(呼吸機等)的情況下自然死亡人群通常會有類似的死亡過程,決定死亡過程的是身體有多快停止正常運轉,死亡過程可以持續數周至數月、數天至數周、幾個小時至幾天,或者幾分鐘至幾個小時。

死亡時間跨度為幾周至幾個月的通常會出現身體機能穩步下降,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坐著或者躺著,更多地依賴他人來滿足個人護理需求,死亡時間持續幾天至幾周的人會出現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對周圍環境的認知意識減弱,對食物和水的需求也減少。

在幾個小時至幾天內死亡的人通常對周圍環境沒有意識,進食困難、呼吸困難,看上去非常衰弱,就像剛完成短跑衝刺一樣,在幾分鐘至幾個小時內死亡的人會失去意識,呼吸紊亂。

總之,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通常是平靜的,依據時間和原因導致死亡,人們可能出現氣短等症狀,疼痛或者精神錯亂。

相關焦點

  • 沒有人能自然死亡?即便在睡夢中離世的他們,也可能經歷可怕劇痛
    筆者:三體-小遙人生在世,我們需要經歷酸甜苦辣,而生活也同樣會教會我們一些什麼,直到時間緩緩流逝,人們不可避免地提到有關死亡的話題,經歷時間洗禮後可以從容面對。在科學家眼中,死亡並沒有那麼沉重,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這只是生命向另一種形式轉化的必然過程。
  • 自然死亡,是我見過最離奇的死法!
    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去世了,死亡通知單上赫然寫著:自然死亡!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離奇的死法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一生會見證很多生命的誕生,也會親歷無數生命的離去,也免不了在最終,迎來自我生命的終結。
  • 伊壁鳩魯 | 在死亡未到來時好好地活,當死亡到來時好好地死
    原標題:伊壁鳩魯 | 在死亡未到來時好好地活,當死亡到來時好好地死 據記載,伊壁鳩魯的著作多達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論自然》、《準則學》 、《論生活》和《論目的》等 。現存的只有三封信和題為《格言集》和《學說要點》的殘篇。 伊壁鳩魯認為,哲學是通過論辨和討論的方式產生幸福生活的一種活動;正如不能治療身體疾病的醫藥是無用的技藝,不能解除靈魂痛苦的哲學是無用的空話。
  • 沒有人會死,只是換個方式存在!
    沒有人會死,只是換個方式存在!有一位西方人,去探索一道險峻雄奇的山脈。壹「此時此刻,在你周圍,比原子還小的粒子正在不斷地出現又消失。它們憑空產生,又轉瞬即逝。沒有它們,無論是你,還是整個宇宙都將不復存在。它們被稱為虛粒子,是所有科學中意義最深遠、也是最匪夷所思的理論——「不確定性原理」的推論之一。」
  • 豆瓣9.1《尋夢環遊記》: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
    下面就從我所理解的電影所表達的「生與死」、「善與惡」、「愛與恨」、「真與偽」四個方面來分析,從而挖掘死亡與回憶的意義!01一、生與死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當最親的人逝去,離開我們的身邊,他們是真的離開了嗎?他們只是去到了一個我們未曾去過的地方,而那個地方就在我們心裡這是電影中的一段對白。
  • 探究人類死亡之謎
    前言:古往今來,有生即有死,死亡是所有生命都無法逃脫的厄運。生命為何死亡?死亡的機制原理是什麼?」(衰老死亡)是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觀念,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地「老死」,他們終會因其它已患疾病或者新發疾病而死,通常最有可能是心臟驟停所致,這與潛在的身體問題有關。
  • 動物園的獅子泡在水池中死亡:是老死,還是溺亡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11月12日,在河北邯鄲,某網友爆料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中一頭非洲獅死亡。視頻顯示,獅子泡在水池中,身子的大半部分和嘴鼻都淹在水池裡。對此,動物園楊經理表示,事情發生在承包的部分野生園區,該獅子生病有挺長時間了,在透風曬太陽時,跳進水池,因體力不支溺水死亡。
  • 龍蝦不會自然老死?科學家:破解它長生不老的秘密,人類或可永生
    自然界中,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死亡,地球上沒有任何物種可以逃脫死亡的命運,即使是能夠生長几千年的樹木,也總有死去的一天。但是,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會因為自然衰老而死,而有一種生物卻並不會自然老死,這種生物就是龍蝦。
  • 世界上最快的鯊魚 正以10倍自然死亡的速度消失.....
    可即便如此依然會造成放生後的死亡,而這個比例竟然高達20%—35%。主要原因是,釣者或捕撈者在卸下釣鉤和漁網時,往往不會破壞漁具,因此鯊魚在掙扎中會造成嚴重的創傷,這導致它們在回歸海洋後2天內死亡。幼仔被捕而死,成年鯊魚則慢慢老去而死,尖吻鯖鯊種群就會出現年齡斷層,老的老 小的小,這對於種群的延續非常不利。當然,尖吻鯖鯊面臨最嚴中的危機,還是人類對魚翅的需求。
  • 死亡是什麼感覺?其實死亡並不可怕
    即便如此,但出於對生的本能渴望仍會下意識地用嘴去吸氣,以求能夠吸入更多的氧氣。                                                                                                    這是生命終末期的一個強烈的徵象,因此稱為死亡喉音。那麼人類在瀕臨 死亡時是什麼感覺呢?
  • 離奇的死亡方式:世界各地出現過的6種令人尷尬的死亡方式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它。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似乎是運氣太過於糟糕,有一些人會以一種令人感到尷尬,甚至是愚蠢的方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從意外觸電到「宇宙死刑」,今天就讓小編為你分享,離奇的死亡方式:世界各地出現過的6種令人尷尬的死亡方式。
  • 世界上最快的鯊魚,正以10倍自然死亡的速度消失.....
    由於尖吻鯖鯊需要在快速遊動中獲取充足的氧氣,一旦被捕撈上船,它們很快就會窒息而死。可即便如此依然會造成放生後的死亡,而這個比例竟然高達20%—35%。主要原因是,釣者或捕撈者在卸下釣鉤和漁網時,往往不會破壞漁具,因此鯊魚在掙扎中會造成嚴重的創傷,這導致它們在回歸海洋後2天內死亡。
  • 真正可怕的是南極也在融化!
    這個所謂的北極圈的32度採樣是在北極圈的最外圍啊最外圈溫度32度能代表真正的北極溫度32?>這才是囡囡覺得最可怕的最致命的是什麼?南極的冰川消融才是最致命的!看看這隻無家可歸的企鵝吧什麼叫做致命?就是我們人類會死,懂了嗎?
  • 存在主義:用現象學的方式詩意地解釋死亡
    伊壁鳩魯說過:當我們活著時,死亡離我們很遠,當我們死去後,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去思考死亡。古希臘享樂主義的代表人物伊壁鳩魯認為死亡固然可怕,但是思考死亡才是最可怕的。仔細想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只有人擁有智慧,也只有人去思考死亡這個問題。(可能動物也思考過,我們無法證實。)
  • 全球最可怕殺人動物:10條命都不夠死
    導讀:別看它們有的體型很小,卻比任何人類都毒,別看它們有的平時很溫順,憤怒起來沒有人能擋得住,別看它們有的不怎麼攻擊人,若被咬上一口,10條命都不夠你死……下面我們就來揭開這十大可怕動物殺手的真面目。
  • 「人死了,是去哪兒了?」閉口不提的死亡教育,才最讓孩子恐懼
    最後孩子由單純的害怕,變成了雙重害怕:既對未知的死亡本身害怕,又因承接了大人的恐懼而害怕。所以,大人要先覺察和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只有大人自己真的認為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孩子才會也認為,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相比於孩子,大人更需要先一步接受死亡教育。
  • 離奇的死亡方式:世界各地出現過的6種令人尷尬的死亡方式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似乎是運氣太過於糟糕,有一些人會以一種令人感到尷尬,甚至是愚蠢的方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從意外觸電到「宇宙死刑」,今天就讓小編為你分享,離奇的死亡方式:世界各地出現過的6種令人尷尬的死亡方式。
  •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編者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在西方,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 死亡是什麼感覺?科學家:其實死亡並不可怕,而且過程很愉悅
    如果從人生的最終點來說,每個人的死亡是註定的,因為世上沒有長生不死的人,只是時間不同而已。儘管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都不同,但最終仍然是死亡的終結。即便死亡是註定的,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死亡仍然知之甚少。
  • 亞馬遜河惡魔排名,榜首比食人魚小十倍順尿路攻入致人劇痛至死
    亞馬遜河有很多地球之最的名號,水流量最大,支流最多,流域最廣,兇惡的物種最恐怖!有一個令人費解的關鍵是,亞馬遜河上沒有一座橋梁,而且也沒人敢下河遊泳!亞馬遜河上沒人敢下河遊泳確是因為河中水生物豐富,水中惡魔眾多,今天只談令人談之色變的河中惡魔榜。排名第四:黑凱門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