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28日,第十六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及展覽會(BCEIA2015)同期活動「材料測試技術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論壇由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組織,來自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的近100位專家參加了此次論壇。
論壇現場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程紫輝先生
程紫輝先生以「檢驗檢測第四方信息化平臺研發及示範應用」為題,為我們講述了在國家支持下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即將搭建的基於移動互聯的檢測機構第四方平臺。此平臺依託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的會員單位,以開放式、大數據、移動終端、縮短流程、面向大眾、物流信息流服務的網際網路思維為工作思路,搭建了PC端和移動端的網絡平臺。平臺已經搭建,但是要想很好的運行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開展。首先檢測機構尤其是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動力不大,而且檢測業務價格體系複雜,價格不太透明。其次雖然現在網購平臺的支付系統已經很完善,但是如果檢測用戶對結果不滿意則支付流程就很難界定。再次檢測樣品的寄樣和返樣對物流的要求要高於一般貨物的運輸,物流的便捷與否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最後由於檢測的技術含量高、細節多,雙方的溝通頻次很高,難以標準化,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難以完全發揮出來。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德田先生
隨著航空航天及軍工領域的發展,很多材料工作在超高溫氧化環境下,但這種極端環境下材料的力學性能評價依然存在很大的難度,尤其是支撐樣品的夾具/壓頭難以承受超高溫和載荷的共同作用。萬德田先生採用對材料局部加熱的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開發了一套可以在1500-2200℃,氧分壓在0.001-20000Pa環境下對材料力學性能進行測試的裝置。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史燁弘先生
史燁弘先生首先為我們介紹了其團隊研製的三款儀器,一是GC和ICPMS的接口,二是特種高純溶劑自動化精餾儀,三是固體樣品陰離子前處理裝置。史先生還為大家介紹了其開發的應用於磷礦浮選工藝過程的LIBS在線檢測的系統。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D列印研究與工程技術中心楊平華女士
近幾年3D列印技術發展迅速,各國都在該技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希望在此專業上佔領技術制高點。而大型複雜金屬結構件的3D列印產品由於成形過程複雜、工藝控制不當易產生內部缺陷,因此內部質量控制成為制約該項技術發展的「瓶頸」。楊平華女士所在團隊為填補大型複雜金屬結構件的3D列印產品內部缺陷無損檢測的空白,專門研製了大尺寸3D列印製件超聲自動掃查與評價系統。此系統的可移動式三軸掃描器,避開無效掃描區域,實現整體、快速檢測;靈活性高,可適應不同尺寸零件的掃查需求;採用小型掃描器實現大型製件的檢測,成本低。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