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文學界,發生一個很有意思的天文場景,這幾乎顛覆了人們過往印象。一個比我們太陽年輕了大約20億年,但體積、質量極其相似的一顆恆星,居然允許一顆類似太陽系海王星那樣的行星,貼著它身邊旋轉,更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就是,這顆行星還居然擁有著厚厚的大氣。在過去,在天文歷史上,科學家是從來都沒有見過此類事情。但如今,它就確確實實發生了!
這一幕,是由智利大學的天文學家詹姆斯 · 詹金斯,所率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觀測一個名叫LTT 9779的恆星時,所發現的。這一顆類似太陽系海王星般大小的行星,被人們命名為LTT 9779b,如今也被稱為:「超熱海王星」。
因為,這個距離地球大約260光年的類地行星,不僅體積龐大約是地球的4.72倍,重量是地球的29.32倍,無論是大小或體積都與太陽系的海王星極其相似(海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7.1倍,大小是地球的3.88倍)。可,實在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是,它距自己所在的恆星,在近日點的距離僅僅只有250萬公裡,約為地球到太陽的1.6%而已。
更讓人稱奇不已的事情就是,如此近的距離,地表溫度已經高達1700攝氏度的它。還依然能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一般來說,在這個距離和這樣龐然大物,按正常的理論來說地不可能存在大氣的。因為,大氣層一定會被所在恆星強大輻射灼燒得一乾二淨,這也叫光致蒸發過程。可是,這個理論,如今在「超熱海王星」身上一點也不顯現。
對此,英國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 George King也撓著腦袋,表示很不解:這龐大的行星,身旁就是一顆活力四射的年輕「太陽」,它所輻射出的x 射線和紫外線,按理說一定會將這行星的上層大氣迅速加熱,然後逸散到太空去,按邏輯,它英國是一顆光溜溜的巖石行星或者就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可事實上,它兩者都不是!
而詹金斯教授,也一樣疑惑:過往的行星結構模型和經驗,都告訴我們,這並非是該恆星的新生期,行星系統應該早已穩定下來了!但如此悖論存在的行星為何會在此,會不會是它原本就不該在這裡。只是某些偶然的因素,才導致它向內遷移......所以,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它先在遠處生成了質量約是2~3地球那麼重的大氣,然後再從遙遠的地方,遷移到它的「太陽」身邊......
如今這個行星公轉一周耗時僅僅19小時,你可以想像到它的徑向速度是有多快!所以,科學家們也持有另外一種假設:它正在經歷著固態巖石行星向氣態巨行星的轉化的短周期內,而恰好被我們發現了!它的最終結局預計也還是那顆氣態的系外巨行星。
但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如今這樣的行星,也是人類迄今為止,在茫茫太空中看到的那一顆唯一。或許有更多,但按我們目前的觀測能力,還沒發現更多,這才是第一次。
另外類似的事情就是,科學家在早些時候,也發現過另一顆恆星附近的一個巨大巖石行星,同樣是轉一圈大概18個小時。而從一些跡象和數據反應,它曾經也是顆氣態行星,但如今早已光溜溜,只剩下過去的星球核心部分。所以,會不會,它就是現在的LTT 9779b的未來與結局呢?
恆星巨大的引力和超級強大的熱輻射能量,或許不會讓它們的大氣苟活太久,這是天文物理學家們普遍持有的觀點。但這個宇宙無奇不有,或許一個理所當然背後,難以理解的悖論之下,埋藏著我們人類更多的未知,這也是我們天文科學繼續往前邁步的重要契機。
所以,科學家們,對於這一次的怪異現象來說,既是一次挑戰更多很有可能會是機遇。當我們不斷在太空中,部署更多的超級望遠鏡,讓我們掌握更多信息與數據時,一切謎底會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