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樓市中剛需買房者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在關於買房子的說道越來越多了,什麼「遠二近三」啊,什麼「去頂去底」啊。這些聽起來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實際對於買房者的選擇來說只是一個參考。還有一些說法是讓你避開一些戶型和樓層,聽了以後總讓人摸不清頭腦,比如買房人常說的「落灰層」。
在他們的說法中,我們現在的城市空氣品質堪憂,買房的時候就要對汙染嚴重的位置進行規避。而他們認為縱向高度不同,空氣的質量也是不一樣的,空氣中的塵土漂浮最密集的就要數9-11層,被稱為「落灰層」。買房時避開「落灰層」有道理嗎?銷售總算說實話了,還好沒選錯。
其實最早提出這種樓層不好的人就是開發商自己。過去人們覺得高層樓房住起來十分不方便,出行還要等電梯,而且公攤面積隨著樓層越高就越大,房價也越貴。以至於高層電梯房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少有人願意要高層反而喜歡中低樓層。但是高層電梯房能夠明顯增加小區的戶數,進而讓開發商獲取更多的利潤啊,於是隨著霧霾引起的恐慌,「落灰層」的說法也久應運而生。
但其實這種說法正確嗎?樓盤的銷售人員總算說實話了。「落灰層」本身其實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空氣中的塵埃即使再小,也要遵循自然規律,收到重力的作用必然會向下降落。還要加上空氣的流動和風力的影響,懸空漂浮在9-11層的高度基本不可能。甚至有專家專門做過檢測,發現其實空氣品質較差的就是1-5層,樓層越高空氣越高,但是差異並不大。
所以這種說法其實只能算是「謠言」。那麼實際上9-11層的居住性還是不錯的。首先這個高度,隔壁樓基本不會阻擋採光和通風,視野也還不錯了。其次9-11層並不高,即使遇到緊急情況而電梯無法使用時,走樓梯也不會耗費太多的時間。所以當初沒有聽信「落灰層」而買了這個樓層的人,還好沒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