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九歌》中「鬼兵劫餉」案有哪些知識點?囚徒困境了解一下。《天行九歌》的定位是「大型史詩級巨著」,受眾偏成人向,有很多智鬥情節引人深思,非常燒腦。
《天行九歌》有個「鬼兵劫餉」案,讓人印象深刻,知識點過多,非常蘇爽。
語文知識點——李代桃僵
雖然說「李代桃僵」是個成語,算是語文知識點吧的,但是卻是常用的戰略,非常具有「陰謀」屬性。
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而死,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轉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在這個案件中,韓非提到了這個成語。本來這個案子是張良的祖父負責,由於沒有頭緒,張良像祖父舉薦了韓非,認為韓非可以破案。
他們拜訪韓非的時候,韓非一語道破,若他破了案,則張家無虞,若破不了,也可以為張家拖延一段時間尋找其他方法。嫌疑人是王室貴族,推韓非出去辦案,會方便得多,也可能會代張家受過。
不得不說張良的確聰明,謀略過人。儘管他並不是要利用韓非,但此舉本身已經充滿了「利用」的意味,這就是聰明人打交道的方式,韓非也瞬間就看懂了。
經濟學原理——囚徒困境
這個案子裡還用到了「囚徒困境」。安平君和龍泉君都是案件關係人,屬於同夥,約定好不會招的,但是在利益面前他們能守住約定嗎?
韓非想通過分別關押審問兩人,並拋出適當的利益,讓兩人招供。其實若兩人能互相信任,堅決不招,那麼就沒有證據,這才是對兩人最好的。可是一般情況下,因為不確定性以及人性,往往是雙方都招供了。
這就是囚徒困境,屬於博弈,涉及到心理學要素。在微觀經濟學中會學到,是警察審問犯人的一種手段,效果出奇地好。拋出適當利益,進行引誘,聯盟很容易瓦解。
推理方向——誰是受益者
《天行九歌》推理部分還是挺多的,邏輯縝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如何學會推理呢?其實推理的精髓可以歸結於一句話——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件事都是有受益者的,沒有受益的事件的發生跟耍流氓沒什麼區別。而受的益可能是物質層面的,可能是精神層面的。犯罪者之所以犯罪,必定是有理由的,他一定能得到某些東西,哪怕是精神病人,也不例外。
但從受益者這個推理角度出發,很容易出現一些果斷的結論,一般是「有罪推定」,假設某人是有罪的。從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入手,才能確保真實性以及客觀性。
本期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繼續。喜歡不要忘記點讚關注哦,你們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圖源網絡,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