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認可,是地處碑林區和平門外明勝路上的西安市第86中學的辦學宗旨。隨著西安市、碑林區兩級政府持續加大公辦初中教育質量提升力度,短短幾個月來,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有了設施齊備的多功能部室、溫馨整潔的學生宿舍,還通過創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令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工作學習狀態熱情飽滿。如今,學校的校園環境越來越美,教學條件越來越好,社會美譽度正在不斷提升。
書香美景滋潤少年心靈
春日的清晨,陽光灑在市86中的花園廣場上,十多位少年正手持書本,背靠蔥翠的竹林,腳踩溫潤的木道,輕聲吟誦著詩文,娓娓動聽。少年們青春的姿態、專注的神情、堅定的目光,勾畫出一幅晨光中最動人的畫卷。
春有紅葉李、鳶尾蘭奼紫嫣紅;夏有荷花、薔薇花清新雅致;秋有銀杏葉黃,丹桂飄香;冬有青松翠柏,銀裝素裹。一方小小的壁流牆,潺潺水聲傳入耳中;一池輕快雀躍的水花,為整個園林注入了生命和律動。「這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四季都有美景,無論在這裡晨讀,還是和同學們聊天,都覺得心曠神怡。」學生們說。
一屋詩書香四溢,美竹高松景自幽。在這個文化園林裡,矗立著一座古樸的自強亭,裡面有精雕細琢的六面柱漢白玉石刻,上面鐫刻著勸學詩篇;王守仁和韓愈的雕塑,則是對「尊師重道」的推崇;一條彎彎的「心願長廊」裡,二十四孝浮雕繪形繪色,孩子們將心願寫在卡片上,懸掛在長廊上。
「學校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但大部分建築比較老舊,內部設施設備較為落後,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市86中校長胡寶軍說,為了給師生們提供更好的環境,2019年底,在碑林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收回了校門口周邊的70多間門面房,由西安市、碑林區兩級政府投資,從今年年初開始,對校園基礎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提升,將收回的房屋打造成多功能部室、社團活動室和學生宿舍;對兩棟教學樓進行了內部改造,增補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增設了公共衛生間;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器材,積極打造智慧校園,師生們對煥然一新的校園更加熱愛。
以「名校+」為引擎 讓優質資源惠及每個學生
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最終要靠「軟實力」。在加快學校設施設備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市86中依託「名校+」平臺,通過多項舉措,努力促進內涵發展。
今年1月,碑林區教育局黨委選派轄區名校市3中副校長胡寶軍擔任市86中校長。到任後,胡寶軍帶領班子成員,立刻對學校管理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加強學生管理,規定學生上學必須穿校服,落實學生的手機管理檢查、儀容儀表檢查,這些舉措對於整肅校風校紀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獲得了師生、家長和周邊群眾的點讚。與此同時,在教學方面,學校實施了日清、周清、月清的管理模式,每天下午第4節課對當日語數外3科進行測評,每門課15分鐘題量,成績當晚批改出來,便於教師掌握學情,對於當晚備課及第二天的教學方向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新的教學管理模式讓我們更有幹勁了,現在就連即將退休的老教師都有了緊迫感。」市86中初一年級組長楊成英說,現在每節課上課鈴聲會響兩遍,第一遍鈴響後,老師會提前到位,做好準備;第二遍鈴響後正式上課,「有時我們進了教室才發現,最後一排赫然坐著校領導,在這種『推門聽課』制度的推動下,老師們提升專業水平的行動力更強了。」
據了解,在碑林區教育局的推動下,成為市26中「名校+」教育聯合體市86中校區後,兩校將通過開展課堂教學研修活動、建立「名師+」研修共同體等多種措施,促進市86中教師綜合素質提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今年秋季開學,市86中新初一將由市26中選派配備兩個班的優質師資3-5人,這些教師必須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具有引領本學科領域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且至少要在市86中任教3年。
新初一所有教育教學活動與市26中同步,深度植入「名校」先進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理念,與市86中新初一另兩個班形成對比和競爭,最終促進全面提升。
讓孩子的閃光點成為成長動力
「在參加『陽光學子』的競選過程中,我漸漸懂得:作為一名學生,即使自己的成績不是那麼拔尖,但只要正直、善良、有理想、有追求、樂於助人、陽光自信,同樣會得到周圍人的讚許。」「這裡的老師認真負責,有愛心、有耐心,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的孩子在老師的鼓勵和培養下,不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棒球比賽中也屢獲佳績,孩子在學校很快樂。」……
在校園文化的浸潤中,市86中的學子養成了崇德向善的習性。有學生在小區拾到一把汽車鑰匙,在多方打聽失主無果的情況下,不但張貼尋物啟事,還挨家挨戶尋找失主,最終物歸原主;有學生不但自己每周到愛心公寓為孤寡老人做義工,還帶動班上同學自發組建愛心小分隊,服務孤寡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
學校用特色推動內涵發展,素質教育成效顯著。學校的棒球社團已連續10年獲得西安市青少年棒球聯賽冠軍。
教育的真正內涵,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市86中於1996年創立了西北地區首家貧困生自強班,第一屆畢業班就有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2003年陝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名也出自這個班。如今,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精神已成為師生們一種自省、自律、自覺的文化特質,自強正成為一種習慣。
「一些從自強班畢業的學生走入社會後,不但實現了人生理想,還通過資助山區貧困學生等方式,將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美德傳承下去。相比學習成績,孩子們這些閃光的人格才是最寶貴的。」市86中高三英語教師曹海霞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