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2020-12-10 今日科學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將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相關成果12月10日發表在《自然》上。

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

開爾文方程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然而,當通道直徑縮小到水分子大小尺寸時,由於實驗觀測難度大,開爾文方程裡採用的彎月面曲率、接觸角等概念,難以被準確定義。如何在納米尺度下修正開爾文方程,一直是學界關心的問題。

中英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二維材料構築的納米通道器件開展實驗,通過壁面變形表徵了毛細凝聚現象,並對實驗結果和力學機理給出合理解釋。王奉超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應,發現在納米/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中,是固液界面的力學作用在扮演重要角色,而非人們普遍認為的液氣界面在起主導作用。據此,他們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修正了經典的開爾文方程,並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

王奉超表示,這項成果不僅為極限尺度下毛細凝聚現象的認知和理解奠定了基礎,而且在微電子、製藥、食品等行業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前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78-1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中國科學報】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將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
  • 中國科大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毛細凝聚是指在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普遍發生於顆粒狀物料和多孔介質中,可極大地改變固液界面處的吸附、潤滑、摩擦和腐蝕等特性。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
  • 中國科大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成果登《自然》
    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開爾文方程從理論上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
  • 中國科大建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央廣網合肥12月1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陳奕均、劉源渤)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尺度下修正了經典開爾文方程,並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建立了新理論。
  • 中英科學家實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重要突破
    本報合肥12月10日訊(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範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於12月10日刊登在《自然》上。
  • 中科大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開爾文方程從理論上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
  • 中國科大建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
    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尺度下修正了經典開爾文方程,並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建立了新理論。研究成果已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據了解,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圖 | 沙堡現象(圖源:曼徹斯特大學官網)12 月 10 日,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楊倩博士為第一作者,在Nature 發表了題為 "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 《原子級限域空間的毛細凝聚》的論文,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發現,修正了傳統的經典開爾文公式,更好地描述了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現象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的論文,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發現,修正了傳統的經典開爾文公式,更好地描述了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現象。10 nm 通道中的毛細凝聚現象,這個寬度只有人的頭髮絲的千分之一。但是到了亞納米級別的時候,卻沒有辦法準確定義。」楊倩表示。該文章通信作者、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說到:好的理論常常能在其適用範圍之外依舊可行。開爾文勳爵是偉大的科學家,有許多重大發現,但即使他看到這樣的結果可能也會感到驚奇,畢竟他最早的實驗是建立在毫米級別尺度下的。但實際上,他也曾預言該方程在亞納米尺寸下不再適用。
  • 【上觀新聞】在食品製藥業具應用前景,中科大納米尺度下毛細凝聚...
    該理論後來被稱為開爾文方程,被證明可以描述尺寸在10納米左右(約千分之一人類頭髮直徑)通道內的凝聚現象,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 【在微電子、製藥、食品等行業具有應用前景】 當毛細通道進一步縮小到納米/亞納米尺度時,只有幾個原子那麼大,也就是「限域系統」。此時,通道內可能只能容納一兩層水分子,「彎曲液面」不存在,沒有曲率半徑,開爾文方程就不適用了。 如何描述這個尺寸下的毛細凝聚現象呢?
  • 中英科學家建立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及其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應,修正了物理學中經典的開爾文方程,建立了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受表面張力和彎曲界面的影響,水在狹小的通道內更容易凝聚:在分壓還沒達到飽和蒸氣壓的時候,水就凝聚了,這就是毛細凝聚現象。約150年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後來被冊封為開爾文勳爵)定量描述了凝聚壓強的變化,該理論後來被稱為開爾文方程。然而,當通道直徑縮小到水分子大小相當的尺寸時,由於實驗觀測難度大,開爾文方程裡採用的彎月面曲率、接觸角等概念難以被準確定義。
  • 「新華社」中英科學家建立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及其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應,修正了物理學中經典的開爾文方程,建立了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受表面張力和彎曲界面的影響,水在狹小的通道內更容易凝聚:在分壓還沒達到飽和蒸氣壓的時候,水就凝聚了,這就是毛細凝聚現象。
  • 中科大建立新理論
    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毛細凝聚?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敲黑板來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納米通道器件及實驗觀測示意;納米通道橫截面的STEM圖;發生毛細凝聚的臨界相對溼度的尺寸效應的實驗、理論及模擬。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凝聚壓強的變化被科學家威廉·湯姆遜(後來被冊封為開爾文勳爵)在150年前定量描述:知道通道的尺寸、液體和固體材料間的接觸角,我們就能通過當前的溫度、水的表面張力係數等一系列參數算出新的凝聚壓強。該理論後來被稱為開爾文方程。
  • 中外學者將經典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 中外學者將經典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12月10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肖建平、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 今日科技話題:衛星、青藏高原隆升歷史、方向腦深部電刺激系統、「毛細凝聚」新理論、新冠肺炎、共生藻類
    ——《科技日報》4中英科學家建立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雨滴落在荷葉上為何會形成小水珠?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及其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應,修正了物理學中經典的開爾文方程,建立了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