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逸超(左)在實驗室首次產品發布會上介紹產品。
動用電影院的iMax屏幕進行演示,徐小平、沈南鵬、周魁等業界大腕兒上臺助陣……一場高規格的產品發布會近日在藍色港灣舉行。發布會的主角,是20歲的北京男孩兒季逸超。以他的英文名Peak命名的實驗室——Peak Labs首次亮相,並發布了三款橫跨不同領域的產品。
去年12月15日,本報在「微創業」欄目中獨家報導了「90後」男孩季逸超獨立研發瀏覽器的故事(見2011年12月15日《一個90後男孩的「蓋茨夢」》),引起了投資人和普通讀者的關注。兩個月後,季逸超接受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和紅杉資本的投資,成立了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昨天,季逸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袒露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我第一想法是拒絕
去年本報的報導刊登後,經過「投資中國」等投資領域的微博轉發,季逸超這個「90後」一下子成了創投界和IT圈的名人,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等眾多記者致電希望採訪季逸超,也有一些投資人希望投資,但都被季逸超拒絕了。
「當時我還在讀大一,自己開發的猛獁4瀏覽器在蘋果應用商店裡供人付費下載,每天都有收入,生活自由,因此當投資人想讓我創業時,我第一想法就是拒絕。」季逸超說。在他看來,一旦創業,就會被資本所約束,每天想著收入、財務報表、利潤這些事情,根本沒有自由可談。
今年1月,季逸超參加了一家創新者社區組織的活動,別的演講人上臺都在講自己的產品如何,季逸超登臺後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說明怎麼讓程式設計師去做美工,怎麼讓美工來學編程,以此讓這兩個在開發應用時最重要的工種密切配合,提高效率。
演講完之後,季逸超回到臺下。剛坐下來,旁邊的一個人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投你錢,你創不創業?」季逸超按慣例拒絕了。事後季逸超得知,這個人就是紅杉資本創始合伙人周魁,此前早就有意投資季逸超。
雖然遭到拒絕,但周魁並未罷休。過了沒多久,他找來被青年學生譽為「人生規劃導師」的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在徐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裡,紅杉資本是主要出資人。
在聽了季逸超對接受投資創業的顧慮後,徐小平建議,可以成立一個實驗室,做「最新最狂最新鮮」的事。作為投資人,不查帳,不過問研發方向,讓季逸超可以自由發揮。徐小平說:「我們投資,是投你這個人。哪怕你把錢都花光了,失敗了,只要你繼續創業,我們仍然出錢。」
這些承諾最終打動了季逸超。季逸超說,事後證明,徐小平和投資人履行了這個承諾。在實驗室的發起人協議上,徐小平方面把原本厚厚的合同精簡到了幾頁紙,大大減少了投資人對項目的約束條款。「實驗室成立半年來,沒有任何幹涉的舉動。」
團隊成員全是朋友或推薦
實驗室的名字Peak Labs是徐小平起的。Peak既是季逸超的英文名,同時有「巔峰」的意思。3個創始人,除了季逸超,其他兩個創始人都是季逸超在北大附中讀高中時的好友。其中一個是編程的能手,除了語文外,其他幾科的高考成績比當年的狀元還高。另外一個雖然不擅言辭,卻是瘋狂的技術型人才,善於鑽研。
不過,這兩個人還在上學,只有季逸超辦理了休學手續,而且是長期休學。「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是長期休學,至今也沒被開除。」言語之中,季逸超充滿了對蓋茨的羨慕。季逸超說,等到有一天他不再寫代碼開發程序的時候,或許會考慮重新進入大學,繼續完成學業。
除了創始人,實驗室其他成員都是別人推薦過來的。在美國讀過書的季逸超,將美國的推薦機制引入到了實驗室的團隊建設中,不惟學歷,不惟經歷。季逸超惟一要求的,是希望不管什麼崗位,從研發、客戶體驗到人力資源、媒體總監,都有一定的技術功底或者對技術感興趣。「比如我們招聘美工,就希望他了解編程是幹什麼的。這樣一來,當編程把想法告訴美工後,美工就已經心領神會,減少溝通成本。」
今年4月,實驗室正式成立。實驗室的方向如何確定呢?「完全靠興趣。」季逸超說,從頭到尾,季逸超和其他兩位創始人沒有寫過一份商業計劃書。研發的領域主要從創始人的技術特點和積澱出發,由實驗室團隊成員民主決定。
此次發布會發布的三款產品,是三款橫跨不同領域的產品。其中一個產品是猛獁5瀏覽器,是在季逸超之前研發的猛獁4基礎上重新設計而來。
另一款產品是針對企業與科研的數據可視化分析系統Jigsaw,通俗來說,一個沒有技術背景的人通過Jigsaw,只需要輸入一些數據,就可以幫助分析和發現數據之間的潛在關係。目前,電商網站聚美優品已經在試用這個服務。對於電商來說,這款產品解決的一個很大痛點就是,除了像銷售額、訂單量等趨勢性的分析之外,分析海量數據結構中的數據關係,比如客戶的註冊時間和首次購買行為的關係。而且,只需幾秒鐘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這種關係。
第三款產品名為「Zine Project」。在季逸超看來,這個實驗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網際網路應用行為。「這款產品能夠在信息爆炸中,滿足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需求,一旦成功,不亞於谷歌對世界的顛覆。」季逸超說。
說不定哪天就找到金蛋
產品已經發布,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如何?
「前人說得好,所謂商業模式都是馬後炮。」季逸超說,做一款產品,有用就可以收錢。目前發布的三款產品中,Jigsaw的盈利模式比較簡單,就是今後面向企業用戶,使用即收費。其他幾款產品也有5年規劃,但現在產品並未成熟,談商業模式為時尚早。
季逸超坦承,Peak Labs也要做用戶。在猛獁5中,季逸超為了迎合用戶就做了一些改變。以前猛獁4主要是針對技術人群,但猛獁5則做了許多優化,既滿足技術人群的定製、人性化需求,又滿足普通用戶對瀏覽的基本需求。
「儘管做用戶這個風氣很不好,但一定要做。而要想用戶喜歡,首先我們自己要喜歡,如果都沒法打動自己,自然就無法打動用戶。」季逸超說。
對於未來,季逸超說,實驗室堅持的原則是小步前進,絕對不賠。「許多創業公司成立後就依靠一個產品打天下,成敗全繫於一個產品。我們實驗室就像母雞下蛋一樣,一天一個,讓市場去檢驗產品,說不定哪天就有一顆金蛋。」
訪談
年齡只是一個噱頭我的成績微不足道
記者:創業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季逸超:創業前,我的生活和許多年輕人差不多,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想今天早上吃什麼。創業後,起床第一件事是想今天我要回多少封郵件,我們已經花了多少錢,腦子裡想了太多事。雖然很累,但一想到自己的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又覺得挺自豪的,心想這麼累還是很值得的。
記者:從一個單純的技術男,轉變為一家實驗室的帶頭人,這種身份如何轉變?
季逸超:創業前,我的想法是當一輩子「碼農」(編程人),在開發猛獁瀏覽器時,從編程、美工、視頻、錄音等,全部是我一人完成。創辦實驗室後,起初我也親力親為,後來發現太累了。朋友建議我要信任別人,讓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但我總是抱懷疑態度。直到有一次,我讓一位實驗室成員完成一件程序,本來我只想完成一個簡單的版本就可以了,沒想到那個成員是按最複雜的方式來完成。我認識到,信任團隊成員,實驗室發展才能更好。
記者:你年紀輕輕就創辦了實驗室,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應該很自豪吧?
季逸超:雖然我才20歲,但我編程已經有十多年,是個老程式設計師了,但成績微不足道,我覺得挺愧疚的。現在社會都用「90後瘋狂程式設計師」來形容我,但年齡只是一個噱頭,再過幾年,「00後程式設計師」說不定就冒出頭了,長江後浪推前浪。
記者:有沒有想過實驗室最後會失敗?
季逸超:當然想過,尤其是這是我第一次創業。徐小平老師他們也說,不指望我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不過我一定會付出120%的努力,即使最後失敗了也無愧於心,然後再繼續奮鬥,東山再起。(記者董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