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在主板上非常常見,並且作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可是電容損壞情況並不少,那我們該怎麼判斷一個電容的好壞呢?
首先我們得認識電容,並能確定它的容值大小與耐壓值,這樣才能判斷好壞,並正確的替換損壞的電容。
上圖中分別是貼片陶瓷電容、貼片鉭電解電容、鋁電解電容,這三種電容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中很常見。其中鉭電解電容與鋁電解電容是極性電容,兩個引腳要區分正負極,那麼怎麼區分它們的正負極性呢?
上圖是貼片鉭電解電容,在它的負極有一小塊不同的顏色表示負極。表面的文字是用來記錄容值與耐壓值的,比如V226指的是22uF/35V。(226=22×10^6pF=22000000pF=22μF,V對應耐壓值為35V)。
貼片電容讀數方法與貼片電阻類似,也是數碼法:三位數字前兩位為有效數字,第三位為倍率,但是默認貼片電容單位為pF。比如475=47×10^5pF=4700000pF=4.7μF。
表示耐壓值的字母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要注意這張圖是貼片極性電容的耐壓值,無極性的陶瓷電容不能套用哦。
電容的允許誤差也可以用字母表示,C為±0.25%;D為±0.5%;F為±1%;J為±5%;K為±10%;M為±20%;I為-20%~80%(默默吐槽:I這個誤差有點離譜了)
下面是鋁電解電容的識別,插件式鋁電解電容比較常見,不過也有貼片式的鋁電解電容,比如下圖中的兩種分別是插件式與貼片式的。
正負極標註還是很明顯的在負極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了,同時插件式電容的引腳一長一短,短的為負極。
部分鋁電解電容也會在側面標註負極。如下圖中的電容在負極一面標註了-號。並且部分引腳較大的電容負極引腳上會有網格狀壓痕。
鋁電解電容的容值既有數碼法也有直標法,直標法很簡單,標多少就是多少,比如上圖中標註了330uF,耐壓值為450V。
鋁電解電容的數碼法標註與貼片電容類似,但是單位不同,貼片電容是以皮法為單位,而鋁電解電容是用uF做單位的。如下圖中的兩個電容:470=47×10^0uF=47μF,220=22×10^0uF=22μF。
現在已經知道了怎麼識別電容容值,我們再來學習怎麼檢測電容的好壞。如果想判斷一個電容的容值是否正常,必須要把它從主板上拆下來才能測準。
如果你的萬用表有電容擋,那麼問題就很簡單了,先短接電容兩個引腳放電,讀出電容的量程,再將萬用表跳到合適的電容擋位讀數,紅黑表筆各接一個引腳,然後讀數即可,如果是極性電容還需要紅表筆接正極,黑表筆負極。
如果你的萬用表沒有電容擋就不能準確地知道電容的容值大小了,但是要檢測一個電容的好壞、有沒有擊穿還是可以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電容可以充放電,那大家知道萬用表有哪幾個檔位表筆是帶電的嗎?
答案是有兩個檔位都是帶電的,那就是二極體擋和電阻檔。
一般的數字萬用表二極體檔紅表筆上的電壓大約在3V左右,這個電壓是可以給電容充電的。如果電容的容值夠大,在用二極體擋接電容兩腳時可以看到數值會從零開始變大,直到OL無窮大,這時候電容內已經存了電荷,如果把表筆調轉再測會發現數值從負數開始慢慢變成零,再變大為OL。
如果要測的電容容值很小,用二極體擋是觀察不到這個過程的,因為二極體擋給小電容充電充得太快了。那麼就可以使用電阻擋來測量,並且小電容用大量程電阻檔位,大電容用小量程電阻檔位,這樣才能觀察到數值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電容最常見的損壞現象就是擊穿短路,電解電容也有容值變化的情況,電容擊穿是很好判斷的,可以用蜂鳴擋檢測到,而且很多電容擊穿損壞時往往會變色變形甚至爆炸,所以電容損壞後還是比較容易找出來的。
這篇文章就到這了,如果覺得學到了一點知識的記得給我點個讚哦,也可以關注並點開我的頭像查看其他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