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四大類型

2020-12-03 電子產品世界

  目前,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是生物識別技術中最廣泛的,凝聚著市場巨大潛力的未來指紋識別應用大方向,目前主要分為四個:一是涉密系統,需要高度安全防護地方;二是針對大規模人群的身份鑑別的技術;三是針對城市公共事務的市民應用;四是從現實生活進入網際網路虛擬世界的認證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928.htm

一、指紋識別技術發展前景

  相信隨著指紋識別技術的完善,還會廣泛的應用在身份證,機動車,家居等更多的領域。未來5年,我國將有近百億元的市場等待著企業去開拓。指紋識別技術的巨大市場前景,將對國際、國內安防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較小的公司將面臨新進入的傳統行業大公司的無情競爭。在這些巨無霸面前,現有中小公司很難說有太多的競爭力,行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合併與退出可能會成為大部分中小公司的無奈選擇。最終可能形成傳統行業的公司或大資本在較短時間內主導生物特徵識別行業的局面。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以「快魚吃慢魚」的方式成長為新興的大公司。「大魚」與「快魚」並存,這也是每一個新興市場的必然結果。而競爭的結果將會形成一個新興的大產業。

  上世紀90年代,指紋識別技術就在國內興起,當時應用僅限於刑偵領域,它可以提高公安機關破案率,同時節省了很多成本。但指紋識別技術在刑偵中屬於「不知主體」的使用,「比對」需要通過大型機處理,價格和時間的成本都比較大。所以指紋識別常常只作為刑偵的輔助手段,應用不夠廣泛,市場份額極為有限。

  通過指紋識別技術在市場中不斷的推廣與應用,指紋識別企業發現指紋識別技術的真正市場應該是民用市場。因為民用指紋識別技術是「可知主體」的,「比對」速度較快,準確率高。它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如PC、ATM提款機、門禁控制系統等,正在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從趨勢來看,民用化的指紋識別技術最終將取代安全性方便性都有缺陷的身份識別碼和密碼,用於阻止非授權的訪問。由於指紋識別技術的民用較之刑偵應用更易普及,市場容量更大,所以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在西方國家,指紋識別技術已進入大規模民用階段。美國洛杉磯在1990年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套救濟金發放指紋識別系統;全球首家虛擬銀行SFNB(安全第一網絡銀行)也實施了以指紋識別技術為基礎的保障安全性項目,藉此增強交易的安全性。

  指紋識別由於其技術的成熟和成本降低,開始徹底走向民用。國內生物識別未來將形成上百億元的市場,其中安防業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市場空間很大。

二、指紋識別技術四大類型匯集

  指紋圖像的獲取技術主要有4種類型:光學掃描設備(例如微型三稜鏡矩陣)、溫差感應式指紋傳感器、半導體指紋傳感器、超聲波指紋掃描。

  (一)光學識別技術

  藉助光學技術採集指紋是歷史最久遠、使用最廣泛的技術。將手指放在光學鏡片上,手指在內置光源照射下,用稜鏡將其投射在電荷耦合器件(CCD)上,進而形成脊線(指紋圖像中具有一定寬度和走向的紋線)呈黑色、谷線(紋線之間的凹陷部分)呈白色的數位化的、可被指紋設備算法處理的多灰度指紋圖像。

  光學的指紋採集技術有明顯的優點:它已經過較長時間的應用考驗,一定程度上適應溫度的變異,可達到500DPI的較高解析度等,最主要是價格低廉。也有明顯的缺點:由於要求足夠長的光程,因此要求足夠大的尺寸,而且過分乾燥和過分油膩的手指也將使光學指紋產品的效果變壞。

  光學指紋傳感局限性體現於潛在指印方面(潛在指印是手指在臺板上按完後留下的),不但會降低指紋圖像的質量,嚴重時還可能導致2個指印重疊,顯然,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需要。此外,臺板塗層及CCD陣列會隨時間推移產生損耗,可能導致採集的指紋圖像質量下降。但是具有無法進行活體指紋鑑別、對乾濕手指的適用性差等缺點。

  光學指紋識別系統由於光不能穿透皮膚表層(死性皮膚層),所以只能夠掃描手指皮膚的表面,或者掃描到死性皮膚層,但不能深入真皮層。在這種情況下,手指表面的乾淨程度,直接影響到識別的效果。如果,用戶手指上粘了較多的灰塵,可能就會出現識別出錯的情況。並且,如果人們按照手指,做一個指紋手模,也可能通過識別系統,對於用戶而言,使用起來不是很安全和穩定。

  如去年底發生的內蒙古監獄越獄案件,越獄犯人就是砍下獄警的手指驗證光學指紋機打開監獄門禁。還有近期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在淘寶網上花100元左右可以訂做買到矽膠指模,可以輕易地驗證通過光學指紋機,上班族專門用它代打指紋考勤。

  此外,光學傳感器中存在稜鏡,其體積較大,一般為半導體的幾倍甚至10倍大小,所以限制了其在小型設備上的應用。在類似考勤機、門禁等大設備上使用沒有體積限制的問題,但在U盤、移動硬碟、手持設備上使用,體積成了最大的障礙。成本低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光學傳感器的最大優勢,但由於其製造過程一致性較難保證,隨著以電容傳感器為代表的半導體傳感器的大規模發展,光學傳感器的成本優勢也已經不再明顯。雖然大多數公司還在使用光學傳感器,但其發展趨勢是新穎的、高質量的半導體電容指紋傳感器。

  (二)溫差感應式識別技術

  溫差感應式識別技術是基於溫度感應的原理而製成的,每個像素都相當於一個微型化的電荷傳感器,用來感應手指與晶片映像區域之間某點的溫度差,產生一個代表圖像信息的電信號。

  它的優點是可在0.1s內獲取指紋圖像,而且傳感器體積和面積最小,即目前通常所說的滑動式指紋識別儀就是採用該技術。缺點是:受制於溫度局限,時間一長,手指和晶片就處於相同的溫度了。

  (三)半導體矽感技術(電容式技術)

  20世紀90年代後期,基於半導體矽電容效應的技術趨於成熟。矽傳感器成為電容的一個極板,手指則是另一極板,利用手指紋線的脊和谷相對於平滑的矽傳感器之間的電容差,形成8bit的灰度圖像。電容傳感器發出電子信號,電子信號將穿過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膚層,直達手指皮膚的活體層(真皮層),直接讀取指紋圖案。由於深入真皮層,傳感器能夠捕獲更多真實數據,不易受手指表面塵汙的影響,提高辨識準確率,有效防止辨識錯誤。

  半導體指紋傳感器包括半導體壓感式傳感器、半導體溫度感應傳感器等,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半導體電容式指紋傳感器。

  半導體電容傳感器根據指紋的嵴和峪與半導體電容感應顆粒形成的電容值大小不同,來判斷什麼位置是嵴什麼位置是峪。其工作過程是通過對每個像素點上的電容感應顆粒預先充電到某一參考電壓。當手指接觸到半導體電容指紋表現上時,因為嵴是凸起、峪是凹下,根據電容值與距離的關係,會在嵴和峪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電容值。然後利用放電電流進行放電。因為嵴和峪對應的電容值不同,所以其放電的速度也不同。嵴下的像素(電容量高)放電較慢,而處於峪下的像素(電容量低)放電較快。根據放電率的不同,可以探測到嵴和峪的位置,從而形成指紋圖像數據。

  與光學設備多採用人工調整改善圖像質量不同,電容傳感器採用自動控制技術調節指紋圖像像素以及指紋局部範圍敏感程度,在不同環境下結合反饋信息生成高質量圖像。由於提供了局部調整能力,即使對比度差的圖像(如手指壓得較輕的區域)也能被有效檢測到,並在捕捉瞬間為這些像素提高靈敏度,生成高質量指紋圖像。

  半導體電容指紋傳感器優點為圖像質量較好、一般無畸變、尺寸較小、易集成於各種設備。其發出的電子信號將穿過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膚層,達到手指皮膚的活體層(真皮層),直接讀取指紋圖案,從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半導體矽感技術最重要的優點是能夠達到活體指紋識別。還可以在較小的表面上獲得比光學技術更好的圖像質量,在1cm×1.5cm的表面上獲得200-300線的解析度(較小的表面也導致成本的下降和能被集成到更小的設備中)。體積小、成本低,成像精度高,而且耗電量很小,因此非常適合在安全防範和高檔消費類電子產品中使用,被稱為光學以後的第二代指紋識別技術。

  半導體電容指紋傳感器因製造工藝複雜,單位面積上傳感單元多,包含高端的,IC設計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IC晶片封裝技術等,所以電容指紋傳感器幾乎全部是由IC技術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歐洲、臺灣等地設計製造的。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廠家有能力生產半導體指紋傳感器。

  但半導體矽感技術也有缺點,就是會受靜電幹擾,但可以通過安裝時接地解決。以前成本較昂貴,近年來成本大幅度下降,與光學傳感器的成本日益接近,是目前最理想的指紋識別技術。如銀行金庫和監獄等高危安保場所安防門禁系統,採用半導體矽感識別技術的指紋機用於門禁前端活體指紋識別,代替傳統的密碼、刷卡、光學指紋機,從而真正做到身份識別的惟一性,確保萬無一失。

  (四)超聲波技術

  超聲波指紋採集是一種新型技術,其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隨材料的不同產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聲波到達不同材質表面時,被吸收、穿透與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膚與空氣對於聲波阻抗的差異,就可以區分指紋嵴與峪所在的位置。

  超聲波技術所使用的超聲波頻率為1×104Hz-1×109Hz,能量被控制在對人體無損的程度(與醫學診斷的強度相同)。超聲波技術產品能夠達到最好的精度,它對手指和平面的清潔程度要求較低,但其採集時間會明顯地長於前述兩類產品,而且價格昂貴,也並不能做到活體指紋識別,所以目前使用稀少。


相關焦點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打開APP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賽迪智庫 發表於 2020-07-24 16:26:50   隨著網際網路
  • 指紋識別技術很多都來自Precise Biometrics公司
    【導讀】:Precise Biometrics產品系列主要有四大產品,獨立於傳感器技術、作業系統和硬體平臺,已集成到200多款不同的行動裝置、全球1.6億個國民身份證中,每秒鐘被使用數百萬次。     北京時間08月09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Precise Biometrics COO:立足三大領域,指紋識別方案備受認可。
  • 指紋識別技術普及化 指靜脈識別技術「異軍突起」
    涉及身份識別的場景無處不在,比如公共運輸、酒店管理與入駐、網站帳號登 陸、行動支付、會員管理、學校和單位消費與管理、國防、公安、安防……當前主流的身份識別方案有會員卡、門禁卡、銀行卡、指紋識別、帳號登錄,這些識別方法的缺陷就是卡片多攜帶不便、掛失麻煩、指紋識別在某些情況下無法辨認且只能本地進行、帳號容易盜號等。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時間07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生物識別六大技術(指紋、臉象、虹膜等)趨勢分析。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電容式指紋引領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近幾年,在智慧型手機、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大力推進之下,生物識別技術迅速普及,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早已不再是公安刑偵部門專門使用的了。人們每天都要用指紋解鎖、刷臉打卡。在進行身份認證時要提供生物密鑰,在進行交易付款時要提供生物密鑰,在籤訂合同時還是要提供生物密鑰。
  •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介紹_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分析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是什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介紹。指紋識別技術如今已經十分成熟,有著各種處理手段,還有光學識別和半導體識別等技術差別。而在手機端,備受關注的是屏下指紋識別,這種識別方式更加先進,技術要求更加嚴格,這裡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流程。
  • 指紋識別的方法
    由指紋識別的基本原理可知,指紋識別技術主要經過以下4個步驟:指紋圖像的獲取、指紋圖像的預處理、指紋特徵的提取和指紋特徵匹配。下面將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每個步驟做詳細論述。,手指被弄髒、手指有疤痕、太幹、太溼或撕破等,所以如何在獲取指紋圖像之後,有效地過濾圖像噪音是指紋識別技術中的難題之一。
  • 指紋門鎖的識別裝置原理及安全體驗
    截止目前我國智能門鎖領域內半導體應用識別至2016年取得了急速的發展,年均增長超過百分之百,截止2017年底我國智能門鎖領域內半導體指紋識別裝置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400萬套左右,預計2018年的需求將超過800套,未來的5年內的總需求超過3000萬套,是目前全球半導體指紋識別裝置除手機外增長和保有量最大的市場。
  • RFID技術新運用 指紋識別三大採集方式
    指紋技術運用是亮點:三種採集方式顯優勢   無可厚非,在安全防範注重時代下,指紋識別技術的運用呼聲很高,市場拍起的浪潮亦是一波接著一波。尤其是在身份識別中,指紋技術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儘管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進入了民用領域,但是其工作原理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與人工處理不同,生物識別技術公司不直接存儲指紋的圖像。
  • 生物特徵識別六大技術未來如何發展?
    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本文詳細講解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掌靜脈識別、聲紋識別以及步態識別等六大方向。   人臉識別   人臉與人體的其它生物特徵(指紋、虹膜等)一樣與生俱來,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複製的良好特性為身份鑑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與其它類型的生物識別比較人臉識別具有如下特點:   非強制性:用戶不需要專門配合人臉採集設備,幾乎可以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可獲取人臉圖像,這樣的取樣方式沒有「強制性」;   非接觸性
  • 屏下指紋是什麼意思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
    屏下指紋識別對於全面屏的發展起助力作用,第一款真正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是來自vivo,到現在為止,各大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屏下指紋手機,那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
  • 打破蘋果專利壁壘,國產手機指紋識別技術來了!
    具體說來,即便是極端模糊的圖像也能夠識別,這就使傳感器表面的保護介質厚度可以成倍的增加,也能對各種類型的指紋保持魯棒性。他詳細解釋道,技術的外延性是主觀的,具有模糊性,所以即使沒有明確的專利侵權,但由於電容測量的相通性,在專利遊戲規則內也沒法保證不因惡意專利訴訟導致企業像Autra一樣被毀滅。所以除了技術方法與蘋果不同外,還要在技術水平上比蘋果更優秀。由於專利制度的基本點是促進技術發展,任何一個國家的專利法庭不會為已授權的專利授予更新更大的保護範圍來限制革命性的技術發展。
  • 指靜脈識別技術將取代指紋鎖
    對於這個普通人最關心的問題,徐偉進行了簡單地解釋:「指靜脈識別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近紅外線穿透手指後所得的靜脈紋路影像來進行個人識別,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的最尖端的生物識別技術。跟指紋識別類似,首次我們要採集一個你的指靜脈特徵值,儲存在主機裡,隨後每次只需要掃描你的手指得到靜脈紋路影像,與主機儲存的圖像特徵進行比對,就能識別個人身份信息。」
  •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指紋識別哪種好【詳情】
    現在的手機基本上都配備有指紋識別功能,那麼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指紋識別哪種好? 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電容式指紋   在現階段,從指紋識別類型上,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大多都在使用電容式指紋識別。一般來說,指紋模組(以iPhone為例)是由觸控IC、電容傳感器、金屬檢測環、保護蓋板組成,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則已經可以去掉金屬探測環,使得承載指紋模組的Home鍵更顯得一體化。
  • 指靜脈識別技術與指紋識別存包櫃的區別
    智能櫃的識別方式從初期電子存包櫃的六大識別系統(紅外條碼識別、密碼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刷卡識別、自設密碼識別)到現在的微信聯網掃碼識別等,不同的場合使用的識別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今天我們來細說一下指紋識別方式與指靜脈識別方式。
  • 兩種主流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比
    隨著技術的發展,不僅使 FOD 成為一條硬體創新的高速通道,且可以取得創新的領先。2018 年的 CES 大會上,vivo 率先發布屏下指紋識別的旗艦機, 開啟了安卓陣營在屏下指紋識別的裝備競賽。其中 vivo 一口氣推出五代光電屏幕指紋技術,側面反映了光學式識別技術成熟度的高速發展。
  • 基於STFT濾波算法的指紋圖像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指紋識別系統是利用指紋識別技術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的系統,指紋識別系統包括指紋採集、指紋預處理、特徵提取、指紋匹配等模塊。本文在充分調研了目前的指紋預處理和特徵提取研究成果之後,分別針對指紋增強、指紋二值化和指紋特徵提取方面提出了三個新的算法,部分解決了目前指紋識別技術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且利用這些新的算法製作了一款指紋圖像識別系統。本文通過緒論、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測試一步步介紹指紋圖像識別技術在指紋識別系統中的應用情況。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刷臉」大名為人臉識別技術,早已隨著智能機、手機APP、門禁系統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指紋識別技術在這之前更是早已普及,那為何同人臉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統稱為生物識別技術三巨頭的虹膜識技術別遲遲未見消息?
  • 圖像採集綜合評估的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一)
    由於具有其持久性和唯一性,指紋被廣泛應用在個人身份識別系統。指紋識別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應用,不僅為防範犯罪,同時也作為處理個人事務和信息安全的一個關鍵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6840.htm  在指紋識別技術領域,歐美國家在研究和開發中處於領先地位。
  • 指紋人臉語音,生物識別技術大對比
    而第三種生物識別技術帶來的是人與行為之間的驗證環,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方便。 了解了生物技術後,還要摘掉影響最終用戶體驗的三點因素: 1)硬體產品質量是圖像輸入質量的關鍵因素 2)生物識別算法決定了生物識別驗證的結果,同時也是速度和性能的重要影響因素 3)實用性 生物識別技術都有各自優勢和限制,現階段指紋是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的一種技術,也是生物識別應用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