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2021-01-15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賽迪智庫 發表於 2020-07-24 16:26:50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行動支付、共享出行、智慧安防、醫療等場景對身份驗證、保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地鐵有望在年內啟動人臉識別乘車試點,安檢系統也將引入刷臉技術,提高乘客通行速度。警方利用AI人臉識別技術在三場演唱會上逮捕了多名犯罪嫌疑人。

  「網際網路+」時代的生物識別技術變革

  1、人臉識別技術

  傳統的人臉識別算法通常採用淺層機器學習模型,它需要根據各類任務來設計不同的系統,並採用人工來設計特徵,如人臉識別採用LBP特徵、人臉檢測採用Haar-like特徵、行人檢測採用HOG特徵。傳統方法在非約束環境的效果較差,主要的原因是非約束環境下人們姿勢呈現多樣化,且光照條件千差萬別,難以利用LBP特徵、Haar特徵獲取人臉顯著信息,這進一步表明人工設計特徵往往難以滿足現實中的複雜任務需求。新一代的人臉識別算法主要基於深度學習CNN(卷積神經網絡),它通過構建具有多個隱層的神經網絡模型,利用海量數據來學習更有用的特徵。相對於傳統特徵工程,新算法能夠自動學習特徵,降低了人工選擇特徵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相對於淺層模型,深度模型能夠重複利用中間層的計算單元,進而減少網絡中的自由參數。

  2、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是利用傳感器、圖象處理、模式識別的技術來匹配指紋之間是否一致。指紋識別涵蓋圖像採集、特徵提取和匹配等環節。傳統的指紋圖像採集有油墨採集、光學全反射、電容傳感器、超聲波等方法,提取的特徵主要包括指紋的方向場、脊線的密集程度、脊線端點和分叉點等。然而,傳統指紋識別技術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是在1對N的情形下,隨著人數不斷增加,識別準確率將明顯降低;二是指紋防偽方面仍有欠缺,如利用指紋膜、照片等方法可能破解指紋驗證。為解決人數增加導致準確率下降的問題,新的方法是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它能夠隨著數據量增大逐漸提升指紋識別精度。利用高質量指紋訓練字典,處理低質量指紋時通過字典來選擇候選方向場,然後對比連續性來選出質量較好的方向場。為增強指紋識別的防偽能力,可利用光學斷層掃描技術對指紋更為精密的數據進行提取。

  3、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虹膜體積雖然小(直徑大約1釐米),但包含大量的信息(虹膜中有許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特徵),且虹膜在發育到一定階段後較為穩定,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對於身份識別具有較強的唯一性。虹膜識別過程可分為虹膜圖像採集、數據預處理及分析對比等環節。虹膜圖像採集需要用到CCD、CMOS及人機互動、視覺反饋模塊等。然後通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模式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對採集到的虹膜圖像進行處理、存儲、比對,實現對人員身份的認證和識別。

  4、聲紋識別技術

  與人臉、指紋、虹膜的人體生理特徵不同,聲紋屬於人體行為特徵。聲紋識別是一項提取說話人聲音特徵和說話內容信息,自動核驗說話人身份的技術。聲紋識別技術可分為兩類:說話人確認技術、說話人辨認技術。說話人確認技術是用於判斷未知說話人是否為某個指定人,主要應用於證券交易、銀行交易、公安取證、電腦聲控鎖、汽車聲控鎖、身份證、信用卡等身份識別領域。說話人辨認技術是用於在已經記錄的說話人中辨認出未知說話人的身份,主要應用於刑偵破案、罪犯跟蹤、國防監聽、個性化應用等領域。當前聲紋識別技術可分為靜態檢測技術與動態監測技術。靜態檢測技術是抽取說話人聲音的基音頻譜及包絡、基音幀的能量、基音共振峰的出現頻率及其軌跡等參數表徵,之後運用模式識別等匹配算法進行聲紋識別。動態檢測方面,利用VAD技術進行降噪、去除混響,動態時間規整、矢量量化、支持向量機等方法進行特徵提取,主要採用隱馬爾可夫模型和高斯混合模型進行預測,深度學習模型目前也有一定應用。

  未來趨勢

  隨著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成熟,生物識別技術準確率大幅上升,極大地拓展了其商業應用範圍。目前,以深度學習算法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為生物識別提供了計算和分析支撐,海量的高質量生物特徵數據也為訓練深度神經網絡提供了資源。相比傳統算法,深度學習是在圖像、語音領域大大提升了識別率。如在語音識別領域,傳統使用混合高斯模型,其在真實複雜環境中的效果欠佳,深度學習算法的應用使得識別錯誤率下降30%左右。生物識別的準確率得到大幅提升,這促使了生物識別技術大大拓展了應用範圍,如向移動APP、刷臉支付、新零售、新出行等領域拓展。

  隨著3D成像和傳感模組開發,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功能將成為智能終端的標準配置。2017年,高通推出了前置iris生物識別模組及高端計算機視覺攝像頭模組。Iris生物識別模組主要用於虹膜識別,具有40ms的低延時,並能夠支持活體檢測。高端計算機視覺攝像頭模組通過紅外發光器發射出光束,IR攝像頭讀取該光斑圖案,對點狀圖在物體上發生的扭曲、以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進行計算,進而與RGB圖像進行複合,最後構成3D模型。這意味著搭載高通下一代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能夠實現3D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功能。

  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數字身份將成為未來主流的身份識別方式。當前主流身份識別方法仍是主要由身份標識物品(鑰匙、證件、銀行卡等)和身份標識知識(用戶名、密碼)等承擔。相比主流身份識別方式,採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數字身份更具安全性和便捷性。圍繞數字身份,Microsoft、Blockstack已開始布局,在行動裝置、雲存儲供應商及桌面NAS驅動器中推廣個人云存儲,將區塊鏈應用於數字證書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信任服務。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時間07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生物識別六大技術(指紋、臉象、虹膜等)趨勢分析。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人臉、指紋、靜脈、虹膜,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由於生物識別技術認定的是人本身,這就直接決定了這種認證方式更為安全和方便了。那麼,目前結合生物識別技術的身份識別方式主要有哪些?基於生理特徵的生物特徵識別主要包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視網膜識別、掌紋識別、DNA識別(鑑別)基於行為特徵的生物特徵識別主要包括:籤名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刷臉」大名為人臉識別技術,早已隨著智能機、手機APP、門禁系統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指紋識別技術在這之前更是早已普及,那為何同人臉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統稱為生物識別技術三巨頭的虹膜識技術別遲遲未見消息?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消息傳到國內,中國銀行率先做出回應,為了保護客戶帳戶資金安全,決定將三星涉事機型指紋快捷登錄方式暫時關閉,並且會密切關注三星公司的修復進度。生物指紋解鎖,通過程序採樣,將手指表面的指紋圖樣轉化為數字密碼,通過信息匹配技術,在指紋傳感器上掃描指紋,匹配系統預設指紋數字信息,然後,通過複雜的驗證識別技術,實現指紋驗證身份,從而實現登錄終端。
  • 生物識別進入洗牌期,人臉識別後誰將成為下一個商用爆款?
    部分企業除了發展靜脈識別業務外,還涉獵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等其他生物識別的技術和產品。不得不說,靜脈識別由於其應用場景的局限性和市場規模的相對較小,制約了其發展,但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很多專家仍然對其保持了樂觀的態度。2.
  •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都弱爆了,我們全身上下都是「密碼」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已經不算新鮮事。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身體從上到下都有密碼。今天我們就一起見識一下,看看目前都有啥奇葩的識別技術。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億美元)指紋識別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是把一個人同他的指紋對應起來,通過比較指紋和預先保存的指紋進行比較
  • 生物特徵識別六大技術未來如何發展?
    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本文詳細講解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掌靜脈識別、聲紋識別以及步態識別等六大方向。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指紋人臉語音,生物識別技術大對比
    了解了生物技術後,還要摘掉影響最終用戶體驗的三點因素: 1)硬體產品質量是圖像輸入質量的關鍵因素 2)生物識別算法決定了生物識別驗證的結果,同時也是速度和性能的重要影響因素 3)實用性 生物識別技術都有各自優勢和限制,現階段指紋是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的一種技術,也是生物識別應用的起點。
  • 一文看懂當下六大生物識別技術!
    而目前最為常見的生物識別技術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掌紋識別、語音(聲紋)識別、靜脈識別等。》報告顯示,2015 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結構中,指紋識別份額達到 58%,人臉識別的份額為 18%,緊隨其後的是新興的虹膜識別,份額為 7%,此外還有與指紋識別類似的掌紋識別,以及聲紋識別和靜脈識別等。
  • 虹膜識別技術簡述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
  • 常見生物識別技術的優缺點詳細分析
    近兩年,生物識別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並受到人們的青睞,生物識別技術分類不少,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本文咱們就來探討一下,不同的生物識別技術有哪些優缺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們身上越來越多的生物特徵被運用到各行業之中。比如常見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靜脈識別等。
  • 眼神科技 - 專訪眼神科技CEO周軍:生物識別的未來是人臉、虹膜...
    目前,技術距離長到十幾米高的竹子,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生物識別技術,需要土壤、氛圍和環境。    虹膜是一片海洋:美麗、豐富、安全、高效     指紋識別技術成熟,但有一些缺陷,比如長期徒手作業的人們會為指紋識別而煩惱,人臉識別友好方便,但在實際應用中受環境影響大,實驗室環境下99%以上的識別率,在實際應用中很難達到,虹膜識別的優勢是準確率最高。
  • 人臉識別技術風險的法律防範
    當前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警務實戰及個人財產保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人臉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利用人的個體面部特徵的區別,廣泛用於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多重領域。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譚鐵牛院士在介紹虹膜識別技術。本報記者 沈 慧攝伴隨著iPhone X引入Face ID,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一夜間忽然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景」前不久,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無獨有偶,商湯科技也於近日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此前,虹膜識別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礦山、金融、移動通信等多個領域,在身份識別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刷眼」確認身份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相比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更為精準,誤識率可低至百萬分之一眼睛常常被形容為心靈的窗戶,其實它也是身份的標識。
  • 指紋和臉,真的能代表生物識別嗎?
    幾乎人人都在政務、門禁、支付等等這些應用場景使用過人臉識別,根據調查,90%的人都使用過相關技術,雖然便利性很高,但是人臉識別的安全問題從技術誕生到現在一直都存在質疑,不僅僅是人臉識別,包括指紋識別、語音識別、虹膜識別以及靜脈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一直以來都是AI領域所比較熱論的話題。
  • 人臉識別、虹膜識別驚豔東北大學,全國首個自動監考上線
    這種自動監考系統不僅全程答題在計算機上完成,徹底實現了無紙化考試,而且融合了當前最先進的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可謂是智慧校園「殺手級」黑科技了。同時也是天誠盛業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技術在構建智慧校園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 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點?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生物識別技術也慢慢展現在我們生活中。從手機解鎖、線上支付到網銀指紋識別或刷臉登錄。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點? 當你去銀行辦理業務時,在最後確認環節,櫃員會讓你平板上簽字確認。
  • 生物識別有哪些方式,都有什麼優缺點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上,生物識別技術運用的更是淋漓盡致。那麼,對於生物識別技術,你知道都有哪些方式嗎,它們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 「聞聲識人」——聲紋識別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應用。而在生物識別領域,除了熱門應用如指紋、臉部、虹膜識別技術之外,聲紋識別成為公共安全領域新熱點。聲紋識別是從人體發出的聲音頻譜圖中提取身份特徵信息和聲紋特徵,再把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用計算機通過相關算法進行比對識別的技術。聲紋和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徵一樣,「人各不同」,具有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