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蘋果專利壁壘,國產手機指紋識別技術來了!

2020-11-29 雷鋒網

不久前網絡上爆出系列「高仿iPhone6」的照片。從外觀看上去,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區分其與真iPhone6的差別。而且這款手機甚至還擁有蘋果的致命武器——指紋識別功能。據了解,這款手機的指紋識別,採用了由國內的晶片公司邁瑞微電子製造的AFS120晶片,已實現量產。此次的「國產指紋識別晶片」,引起大範圍的熱議。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為此專訪邁瑞微電子的首席科學家李揚淵先生,希望可以從技術和專利的層面,給熱心網友們答疑解惑。

算法模型

李揚淵介紹說,AFS120晶片的核心優勢在於採用了Pattern Match紋理匹配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紋理信息,彌補了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指紋傳感器圖像採集面積不足的缺點,讓使用體驗和安全性保持在傳統應用的等級。這也是指紋識別行業內首次成功商用該技術。

高水準的算法讓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有效探測距離顯著提升。具體說來,即便是極端模糊的圖像也能夠識別,這就使傳感器表面的保護介質厚度可以成倍的增加,也能對各種類型的指紋保持魯棒性。

晶片封裝

與蘋果等廠商基於Trench + Wire Bonding的封裝製程不同,邁瑞微研發了基於TSV的封裝製程。TSV封裝對指紋模組的可製造性帶來革命性優勢,減小了模組尺寸,大幅度提高模組良率,工藝簡單更適合手機工業的需求。

與蘋果的差異

就大家關心的同蘋果的「差異性特點」,他表示,蘋果的RF型的原理是反射波正交解調求幅;而邁瑞微的技術路線是「C-Q-T」間接測量並以開關電路實現。拿模擬電源和數字電源做比喻,模擬電源的理論極限效率最高,但容易因製程偏差而跑遠,數字開關電源理論極限低一些,但對製程偏差不敏感,基本上都能逼近極限效率。同時,在DFT設計上,以開關電路為基礎的設計也更有優勢。

這種技術設計適合大工業生產的技術路線,亦是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提出。

打破專利壁壘就是技術突破

在指紋識別行業中,專利是許多廠商必須要面對的棘手問題。對此,李揚淵介紹了指紋識別行業專利壁壘的歷史,以及「Authentec併購Upek」和「Authentec收購Autra」兩個收購案。

Authentec在被蘋果收購前是指紋識別行業專利霸主,以專利訴訟的形式實現了對另一家新秀Autra的毀滅性收購,收購金低至500萬美元。而2012年7月,蘋果公司以3.5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uthentec,擁有了RF型完全的技術壁壘和Activity型的主要技術專利。

他詳細解釋道,技術的外延性是主觀的,具有模糊性,所以即使沒有明確的專利侵權,但由於電容測量的相通性,在專利遊戲規則內也沒法保證不因惡意專利訴訟導致企業像Autra一樣被毀滅。所以除了技術方法與蘋果不同外,還要在技術水平上比蘋果更優秀。由於專利制度的基本點是促進技術發展,任何一個國家的專利法庭不會為已授權的專利授予更新更大的保護範圍來限制革命性的技術發展。所以技術突破和打破專利壁壘是同一件事。

AFS120 Vs Touch ID

AFS120晶片的晶片面積和Touch ID相當,解析度同為508dpi,但AFS120的傳感器點數達到120x120,是Touch ID88x88的傳感器點數的1.8倍之多。同樣大小的模組尺寸,採集1.8倍的指紋圖像,意味著會給使用者帶來接近平方數的安全性以及更好的使用體驗。

AFS120模組比Touch ID薄了0.1mm。李揚淵介紹到,這是算法的功勞。單晶氧化鋁磨薄到300um以下艱難,而多晶材料在可加工性以及機械性能上有決定性的優勢,例如AFS120模組所採用的多晶氧化鋯的韌性比單晶氧化鋁高6倍以上。蘋果之所以採用單晶材料,應該不僅僅只是為了藍寶石這個噱頭,而是因為多晶材料的不均勻性會導致指紋圖像質量惡化。只有基於最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才能應用多晶材料,從而把保護蓋板厚度降低至200um,這就是節省下來的100um。

對此他表示,無論蘋果的1.2mm還是邁瑞微的1.1mm,在保證機械強度的前提下,都是極限。如果進一步降低厚度,則循環按壓壽命將嚴重降低。不過在實際的生產中,某些廠商顧此失彼,把指紋模組底部200um的壁厚降低到100um,卻只能將指紋模組厚度勉強降低到低於1.5mm而已。

指紋識別:值得尊重的學術領域

其實這一次的AFS120,是邁瑞微第二代按壓式指紋傳感器。早在2011年,蘋果公司曾經申請專利,將把指紋傳感器放置在iPhone右下角的玻璃面板之下,所以公司的第一代按壓指紋傳感器面積稍大。在Touch ID推出後,研發團隊立即在技術架構內重新推衍了設計方法,研發小面積超高靈敏度類型。之所以把模組設計得跟Touch ID很像,本意是為了向蘋果公司致敬,以蘋果為標杆論證自己的技術實力。而樣品模組做好之後,恰好有市場需求,便順勢量產。

除了對蘋果的致敬,他還表示了對行業的期許:希望產業界、媒體和各行業都能儘可能的支持在知識和技術水平上與世界巨頭作正面對決的企業,遠離那些正在嘗試破壞行業的蛀蟲。

「自動指紋識別技術發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這個數字比我們這代從業者的年紀都大得多,在學術上一直是很值得尊重的領域。近30年來,平均10年一次漲落,全球一大半的著名電子企業都曾嘗試過,也都曾失敗過。直到Authentec作為行業老大走到臨界點,蘋果公司的臨門一腳改變了行業格局,這才打開了大規模商業化的輪廓。」李揚淵如是道。

最後他分享了一個指紋識別資料站(點這裡),希望能夠給有志於此領域的技術青年們帶來幫助。據他介紹,該資料站的所有者是滑動指紋傳感器和熱敏指紋採集技術的發明人,雖然已經不再參與商業活動,但還在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編者注

如今國產手機比拼配置,攝像頭、觸控螢幕、CPU等方面的競爭已白熱化,各種型號的最高配置、最新技術紛紛成為主流機型的標配。指紋識別功能自推出以來,藉助電子支付,切中行業應用和用戶需求痛點,已經被業界認定,很有可能成為掀起下一輪「硬體競賽」高潮的關鍵之一,在此項技術上的專利壁壘和成本突破,無疑會給國產手機帶來更大市場競爭優勢。有關這一技術的科普和最新動向,雷鋒網將及時跟進,並第一時間予以報導。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指紋識別技術解析:蘋果屏上指紋烏龍一場,美專利審查不及中國高考
    作者dragondevil,Microarray首席科學家、電子和軟體設計師,他認為蘋果屏上指紋專利純屬烏龍一場,美專利審查不及中國高考。文章從技術角度展開,不談商業考量,希望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思考。專利審查經常犯錯,授予一些頭頭是道但違背物理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喜聞樂見的調(ba)侃(pi)蘋果時間。我是指紋識別技術領域中文百科全書Dragondevil,也請同時關注全球百科全書Jean-François,讓我們一起玩真科技,做真極客。
  • 蘋果Face ID的幕後英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2019年09月29日 10:38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9月份蘋果正式發布了iPhone 11和11 Pro系列新品手機,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性能
  • 屏幕下Touch ID有戲,蘋果贏得超聲波生物識別感測技術專利
    今天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蘋果獲批的一系列共計45項專利。其中一項專利與最近傳的沸沸揚揚iPhone 8的屏幕下Touch ID功能有關。確切地講,這是一項關於利用超聲波技術進行生物識別感測的技術專利。在下面的專利圖1中,蘋果指出覆蓋玻璃#108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安置在設備的正面之上。
  • 乾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分類、封裝及工藝流程匯總
    而生物識別公司FPC 也在瑞典發布了屏內指紋識別方案,該技術可以在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的任意位臵補貨與識別應用者的指紋。這種屏內指紋識別技術基於超聲波傳感器技術,可以穿透2cm 厚度的玻璃獲取指紋信息,支持OLED 和LCD 顯示屏。 什麼是指紋識別呢?
  • 手機指紋解鎖誰最快?
    原標題:手機指紋解鎖誰最快   相比國產手機的指紋功能,蘋果的優勢依然在。   MX4 Pro\N3 PK iPhone 6   不用輸入數字密碼或圖案,手指輕觸識別區,手機屏幕就能「秒開」,這等體驗想必手機用戶不太陌生。在iPhone 5S開啟指紋識別大門之後,國產手機大有後發制人的架勢。
  •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介紹_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分析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是什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介紹。指紋識別技術如今已經十分成熟,有著各種處理手段,還有光學識別和半導體識別等技術差別。而在手機端,備受關注的是屏下指紋識別,這種識別方式更加先進,技術要求更加嚴格,這裡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流程。
  • 兩種主流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比
    Guaednc指紋識別技術最早發源於蘋果在 2013 年推出的 iPhone 5S,當時隨著智慧型手機用戶粘性的迅猛提升, 便捷的解鎖方式是用戶的一大痛點。因此指紋識別的問世,將蘋果創新力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 2017 年蘋果推出的十周年紀念機型 iPhone X 中, 卻首次棄用Touch ID,改為 Face ID,主要原因在於蘋果期望實現的全屏幕屏下指紋識別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不具備可行性。
  • 全面屏手機的救星!國產「窄下巴」高靈敏指紋來了
    據悉,國產一線品牌OPPO、vivo、華為、小米等都在準備全面屏新機。由此可見,到今年下半年,全名屏手機將成為行業主流。全面屏的設計為手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由於屏佔比最大化,原本正面指紋Home鍵已經沒有空間放置。解決辦法只有兩種,一種是放到屏幕下面的光學指紋,這是最優解決方案,但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尚未有手機量產;第二種就是回歸到背部指紋,比如三星S8(放到了攝像頭右側),但體驗又大打折扣。
  • 指紋識別成主流 2016年最熱門指紋手機推薦
    然而,指紋識別也不僅僅簡單的停留在一鍵解鎖的基礎功能上,目前市場上的旗艦機型,大多會在保證指紋識別好用的前提下,賦予其更多的應用。  下面,我們就來點評幾款時下熱銷的智慧型手機,看看指紋識別技術,會為手機帶來哪些與眾不同的功能。
  • 蘋果申請Face ID人臉識別專利 靜脈識別商用有望提速(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媒體報導,蘋果最新申請的專利中,一項名為「用於困難的生物識別認證案例的靜脈匹配」的專利技術顯示,蘋果提出靜脈可以作為一種識別器。雖然面部特徵很容易被複製,但靜脈模式在個體之間差別很大,甚至是雙胞胎當中差別也很大。
  • 國產指紋識別方案安全精度不及iPhone
    自發布iPhone5S後,蘋果將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隨後安卓陣營也陸續推出自家的「生物識別技術」,比如「眼球識別」「指紋識別」等等。 不過有人士指出,目前絕大多數手機廠家所採用的生物識別技術幾乎都是基於圖像匹配原理來實現的,而不是真正的生物識別技術。
  • 屏下指紋是什麼意思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
    屏下指紋識別對於全面屏的發展起助力作用,第一款真正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是來自vivo,到現在為止,各大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屏下指紋手機,那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
  • 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配置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行動支付。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在,要知道數十年來面部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並不順利。這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但也能夠為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鋪平道路。相比於其他手機製造商,蘋果通常並不會在iPhone上率先採用創新功能。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
    無線充電技術也出現好幾年了,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是怎麼實現?具體又是什麼情況呢?你了解無線充電技術嗎?蘋果無線充電是怎麼開啟的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原標題: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無線充電該怎麼開啟?
  • TFT方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簡介劉延
    2018年,手機行業進入了寒冬,中國手機銷量同比下滑超過10%,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銷量首次出現下滑。進入2019年,手機廠商紛紛拿出了壓箱底的技術,區域屏幕指紋識別就是其中之一。vivo、OPPO和小米均展示了自家的區域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這項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呢?相較於目前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又有什麼優劣?
  •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3D識別已被蘋果採用,並有望指向虛擬實境(VR/AR)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而屏下指紋操作便捷、環境適應性強、符合用戶傳統使用習慣。 本文是來自中信建投的屏下指紋專題研究報告,著重介紹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對於幾種方案的技術路徑、方案優劣、上下遊產業鏈以及市場規模進行了詳細分析。
  •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指紋識別哪種好【詳情】
    現在的手機基本上都配備有指紋識別功能,那麼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指紋識別哪種好? 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電容式指紋   在現階段,從指紋識別類型上,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大多都在使用電容式指紋識別。一般來說,指紋模組(以iPhone為例)是由觸控IC、電容傳感器、金屬檢測環、保護蓋板組成,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則已經可以去掉金屬探測環,使得承載指紋模組的Home鍵更顯得一體化。
  • 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
    各家手機廠商開發布會時,總會宣傳自家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各家的叫法不盡相同,相信很多朋友都感到困惑?但實際上屏下指紋實現的原理一般都離不開——光學屏幕指紋識別和超聲波指紋識別這兩項方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和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最近,天馬微電子官宣的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解決方案又有怎樣的特點?
  • iPhone 12 採用國產屏,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你買嗎?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蘋果今年新款 iPhone 12 系列手機除了搭載5G 晶片外,還將首次採用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技術,這項技術將出現在新款 iPhone 12 的高端機型中,媒體猜測可能會在兩款 iPhone 12 Pro 系列上使用。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與之相伴的是屏下指紋識別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如今發售的高端機型幾乎均搭載了指紋識別功能,這項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主流。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屏幕玻璃下方完成指紋識別的技術。按照技術原理分類,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包括光學屏下指紋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兩種: 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當手指按壓屏幕後,屏幕的RGB像素作為光源發出光線穿透蓋板至屏幕表面,將指紋紋理照亮,谷脊信號差可以通過反射光線的強弱,傳遞至屏下傳感器。傳感器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的指紋圖像進行分析和比對,達到解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