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方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簡介劉延

2020-11-26 騰訊網

本文為Soomal讀者投稿,轉載請獲得作者至少口頭同意。本文2000字,結算稿酬600元,感謝劉延網友投稿支持,擁有這樣的高素質讀者是我們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你們牛,所以我們才硬氣。希望文章內容能夠帶給大家幫助,也歡迎更多網友踴躍投稿。

2018年,手機行業進入了寒冬,中國手機銷量同比下滑超過10%,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銷量首次出現下滑。進入2019年,手機廠商紛紛拿出了壓箱底的技術,區域屏幕指紋識別就是其中之一。vivo、OPPO和小米均展示了自家的區域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這項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呢?相較於目前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又有什麼優劣?

因此,進入公曆2019年後,小米和OPPO不約而同的公布了自家最新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米林斌稱這項技術可以實現:

1) 一鍵錄入:只要做一次指紋錄入就能做屏幕指紋解鎖,而不需要反覆錄入多次。

2) 大範圍盲解:屏幕指紋解鎖面積高達25mm x 50.2mm,比市場上的主流手機FOD解鎖面積大很多倍,基本不用看屏幕就能解鎖。

OPPO的演示上則表示,這項光域屏幕指紋技術能再次革新生物識別體驗,其核心點在於:「黃金識別區域」——15倍於目前主流光學方案,黑屏盲操作、光域加密和雙指識別。

OPPO稱之為光域屏幕指紋,小米暫時沒給這項技術命名。雖然叫法不同,但從兩家的演示視頻上來看,兩家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相近的。解決的痛點也是類似的,即目前的屏幕指紋方案識別區域偏小的問題。

屏下指紋識別的先驅——vivo,在APEX 2018上展示的區域屏幕指紋識別區域就已經達到了50mm*50mm,而在最新的概念機APEX 2019上,展示了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vivo稱,這項技術是業內首次採用幾乎覆蓋整個屏幕的全尺寸指紋傳感器,實現在屏幕任意位置單指、雙指自由解鎖。

根據供應鏈消息,vivo,OPPO,小米三家廠商的方案均採用的是OXI籮箕的屏下指紋方案

區域指紋識別技術的原理

這項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呢? 我們又得去翻翻專利櫃了,原理上,TFT方案與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初代屏下指紋方案類似。同樣是收集光線,不過傳感器從半導體,變成了非晶矽 TFT 感光面板。

根據籮箕公布的專利,上圖是採用非晶矽 TFT 圖像傳感器採集指紋的示意圖,所述非晶矽 TFT 圖像傳感 器包括非晶矽 TFT 感光面板 21 和讀取電路 22。進行指紋採集時,手指 23 貼附於所述非晶 矽 TFT 感光面板 21,光源發出的光照射在手指 23 上。手指 23 接受入射光線的照射,並將 入射光線反射出來,反射光線進入所述非晶矽 TFT 感光面板 21。所述非晶矽 TFT 感光面板 21 感知反射光線的強度分布,所述反射光線的強度分布被所述讀取電路 22 讀取,最終獲得 有效的指紋圖像。

籮箕的專利中,同樣也提到了準直層的存在,這層準直層是一層光纖面板。光纖面板是由大量 光纖規則排列而形成,因此具有數值孔徑大、級間耦合損失小、解析度高、光學零厚度等特點,能夠無失真地傳遞高清晰圖像。所以採用光纖面板作為所述上蓋板,能夠使所述指紋成 像模組中,透射所述上蓋板的光線受到所述光纖面板的準直作用,從而達到提高所述指紋 成像模組成像質量的目的。這項技術優點不言而喻:大。

但是,如果採用TFT方案就不一樣了。根據某些不那麼可信渠道的報導,APEX上那個半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來自上海籮箕。目前採用TFT方案的,主要為日本的JDI和中國的上海籮箕。根據上海籮箕的說明,TFT方案(薄膜光學指紋傳感器技術)技術原理為:

指紋信息經由蓋板玻璃反射後被像素的光敏器件獲取,光子轉換為電信號後通過特殊設計的16位模擬/數字電路進行數據分析,再由圖像處理技術處理後輸出清晰完整的指紋圖像。

這種技術成本更低,理論上說,只需要液晶面板生產線就能生產,無需矽晶圓。不僅能解決產能問題,還能解決成本問題。

TFT製程最高可以實現小於5um的間隙製程,可以滿足指紋所需,因此所以用面板產線完全可以實現,同時面板產線只需要4道光罩,大幅少於矽基的25-30道,實現一定的wafer成本優勢。

根據2017年孫昌旭對籮箕技術CEO顧鐵的採訪,OXi的光學指紋傳感器,正是基於天馬的4.5代TFT產線上生產的。

這項技術另一個優點是透明。 籮箕技術的專利中顯示,TFT方案可以採用透明基板。如此一來,透明的傳感器可以貼合於顯示屏幕和保護玻璃之間,相對於在顯示屏幕下方的方案來說,可大大提升圖像質量。因此便有了小米的一鍵錄入,即只要做一次指紋錄入就能做屏幕指紋解鎖,而不需要反覆錄入多次。

當然,這塊傳感器不一定非要在屏幕上方,從APEX 2019的宣傳視頻上來看,傳感器被置於屏幕下方。個人猜測,這種做法更多是出於全面屏的美觀考量。

那麼,這項技術這麼好,缺點在哪?貴。這裡的貴,一方面體現在物料成本上。根據東吳電子數據,基於TFT方案的區域屏下指紋方案,其物料成本數倍於目前屏下指紋的鏡頭方案,以展示的25*45mm為例,預計晶片成本20多美元。

另一方面是良率。由於貼合良率問題,目前區域屏下指紋識別模組價格又數倍於其物料成本。傳感器、準直層和屏幕需要通過光學膠粘在一起。但是光學膠固化後,三者很難再分離。一旦有其中一個步驟沒有粘貼好,或者有一個結構本身有問題,就可能導致兩個結構或者三個結構全部報廢。例如等到貼合完成之後,才發現準直層或者指紋傳感器存在損壞和故障,就很可能導致OLED面板一起報廢。而OLED顯示面板成本較高,因此貼合良率將從極大程度上影響區域屏下指紋識別成本。 同樣根據東吳電子數據,以展示的25*45mm為例,考慮到貼合良率,模組成本將上升至60美元。

無論是大面積屏幕指紋識別,還是全屏幕指紋識別,其成本均大大高於現有所有指紋方案。因此,無論哪家廠商量產,不僅是對技術實力的考驗,更是對品牌價值和信仰的考驗,希望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黑科技」出現。

相關焦點

  •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介紹_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分析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是什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介紹。指紋識別技術如今已經十分成熟,有著各種處理手段,還有光學識別和半導體識別等技術差別。而在手機端,備受關注的是屏下指紋識別,這種識別方式更加先進,技術要求更加嚴格,這裡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流程。
  • 屏下指紋是什麼意思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
    屏下指紋識別對於全面屏的發展起助力作用,第一款真正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是來自vivo,到現在為止,各大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屏下指紋手機,那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
  • 兩種主流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比
    屏下指紋識別的爆發是全面屏大趨勢下的必然,相比於人臉識別,屏下指紋擁有成熟度、用戶習慣和價格等多重優勢,未來二者有望維持長期並存的格局。屏下指紋技術的成本和識別率在 2018 年取得巨大進步,為 2019 年滲透率的高速提升奠定了基礎。
  •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3D識別已被蘋果採用,並有望指向虛擬實境(VR/AR)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而屏下指紋操作便捷、環境適應性強、符合用戶傳統使用習慣。 本文是來自中信建投的屏下指紋專題研究報告,著重介紹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對於幾種方案的技術路徑、方案優劣、上下遊產業鏈以及市場規模進行了詳細分析。
  • 乾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分類、封裝及工藝流程匯總
    而生物識別公司FPC 也在瑞典發布了屏內指紋識別方案,該技術可以在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的任意位臵補貨與識別應用者的指紋。這種屏內指紋識別技術基於超聲波傳感器技術,可以穿透2cm 厚度的玻璃獲取指紋信息,支持OLED 和LCD 顯示屏。 什麼是指紋識別呢?
  • 蘋果(AAPL.US)或將導入超聲波屏下指紋方案?
    美股 蘋果(AAPL.US)或將導入超聲波屏下指紋方案?據報導,蘋果(AAPL.US)在今年下半年發布的5G iPhone中計劃導入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相關人士指出,由於三星S20系列旗艦機的超音波屏下指紋辨識技術與模組,均由高通(QCOM.US)供貨,也是現今市場上唯一具備量產、高可靠度的模組,若蘋果想趕在今年新機導入,有極高的機率採用高通的解決方案。
  • 同樣是屏下指紋 三星所用的超聲波技術有何不同?
    相對於光學屏下指紋來說,超聲波屏下指紋具有較強的抗幹擾性,即使手指上有水漬、油漬、汙漬對其影響也較小。而且超聲波能夠取得3D指紋,可以支持活體檢測。另外在指紋識別時,超聲波指紋識別不需要像光學屏下指紋那樣,需要藉助屏幕的光線,而且外界強光對其也沒有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超聲波的信號能夠穿透的介質的厚度是有限的。
  • 調研機構:2020年有望成為LCD屏幕屏下指紋識別手機量產上市的元年
    指紋識別解鎖已經成為當下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默認方案,然而傳統指紋解鎖所需要的指紋採集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手機的屏佔比。隨著全面屏智慧型手機漸成主流,更加「隱形」的屏下指紋識別湧入了市場。
  • 高通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技術發布 生物特徵數據抓取數值增長1.7倍
    原標題:識別速度提高50%!高通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技術發布  當地時間周一(11日),高通在2021年CES消費電子展上正式發布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器3D Sonic Sensor Gen 2,較第一代指紋識別面積增大77%,生物特徵數據抓取數值增長1.7倍,最重要的是,識別速度提高了50%。
  • iPhone 12 採用國產屏,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你買嗎?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蘋果今年新款 iPhone 12 系列手機除了搭載 5G 晶片外,還將首次採用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蘋果 iPhone 12 配置曝光,或採用超聲波屏下指紋據了解,蘋果今年新款 iPhone 12 系列將有四款不同尺寸的機型,分別是兩款
  • 屏下指紋原理和使用技巧分享 一文幫你速成老司機
    所以,我個人覺得屏下指紋對於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手機來說是相對比較周全的生物特徵識別方案,只是它還不夠完美。  在此之前我也用過幾款屏下指紋手機,剛開始的感覺是按下屏幕的解鎖操作跟之前按下Home鍵的操作類似,即使第一次接觸屏下指紋的用戶也能很快上手,不過在實際上手後發現屏下指紋還是相比此前的電容式指紋解鎖有一些差距,具體表現在解鎖速度上。
  • 【宣戰】高通3D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器向光學識別宣戰;三星再挑戰RGB...
    【宣戰】高通3D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器向光學識別宣戰;三星再挑戰RGB OLED技術;3D觸控面板保護玻璃年增長48.6%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與之相伴的是屏下指紋識別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如今發售的高端機型幾乎均搭載了指紋識別功能,這項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主流。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屏幕玻璃下方完成指紋識別的技術。按照技術原理分類,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包括光學屏下指紋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兩種: 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當手指按壓屏幕後,屏幕的RGB像素作為光源發出光線穿透蓋板至屏幕表面,將指紋紋理照亮,谷脊信號差可以通過反射光線的強弱,傳遞至屏下傳感器。傳感器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的指紋圖像進行分析和比對,達到解鎖目的。
  • 京東方:屏下指紋識別、盲孔屏產品商用已有詳細時間表
    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常程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柔性屏的消費電子創新需求強勁,對於此前一直熱議的摺疊屏等柔性產品形態,常程表示京東方都有相關技術儲備及量產能力。京東方與華為合作了摺疊屏產品Mate X。 常程表示,摺疊屏難度比普通柔性屏要大,同時摺疊屏良品率也會受到手機廠商的摺疊方案影響。
  • 指紋識別技術很多都來自Precise Biometrics公司
    當前智慧型手機已幾乎成為每個人的標配,而指紋識別、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智慧型手機中,為智慧型手機安全保駕護航,尤其是指紋識別已然是必須。用戶雖然經常使用指紋識別,但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使用的指紋識別技術很多都來自一家叫做Precise Biometrics的公司。
  • 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
    各家手機廠商開發布會時,總會宣傳自家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各家的叫法不盡相同,相信很多朋友都感到困惑?但實際上屏下指紋實現的原理一般都離不開——光學屏幕指紋識別和超聲波指紋識別這兩項方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和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最近,天馬微電子官宣的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解決方案又有怎樣的特點?
  • 一文看懂三大指紋識別原理 光學屏幕指紋強在哪?
    之所以說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重要,是因為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解鎖交互方式,而且還影響著全面屏手機的形態變化。你或許會說蘋果的Face ID人臉識別方案不也同樣方便麼,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在向更高屏佔比延伸上會遭遇瓶頸。以vivo為代表的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 高通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傳感器發布,掃描速度快50%
    電子工程專輯 EE Times China -提供有關電子工程及電子設計的最新資訊和科技趨勢 1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晶片巨頭高通發布了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器3D Sonic Sensor Gen 2。
  • 邁瑞微發布多款指紋模塊新品,光學指紋技術更被看好
    (集微網/文 鄧文標)指紋識別晶片行業經過兩年的快速成長,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流標配,市場滲透率也已超過5成。然而,一直以來指紋識別技術,就沒有停止過破解與反破解的博弈,在了解了指紋識別產品的工作原理和識別算法後,總能找到對應的破解條件。
  • vivo屏下指紋版X21上市開賣
    3月19日,vivo發布了新一代全面屏手機X21,其包含兩個版本,一個是普通版,而另外一個屏下指紋UD版,現在兩者都已經上市開賣了。現在vivo官方給出公告稱,X21屏下指紋版正式上市開賣,其售價為3598元,相比目前的一眾劉海異形屏幕手機來說,加入屏下指紋的X21,看起來更特別,不過體驗上也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