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指紋識別哪種好【詳情】

2020-11-26 太平洋電腦網

  現在的手機基本上都配備有指紋識別功能,那麼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指紋識別哪種好? 這裡給大家介紹下。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電容式指紋

  在現階段,從指紋識別類型上,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大多都在使用電容式指紋識別。一般來說,指紋模組(以iPhone為例)是由觸控IC、電容傳感器、金屬檢測環、保護蓋板組成,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則已經可以去掉金屬探測環,使得承載指紋模組的Home鍵更顯得一體化。

  由於我們的指紋是由一圈一圈的皮膚紋路構成,每個人紋路的形狀、指紋的波峰和波谷都完全不同,因此指紋在電容傳感器中測量的點的長短也不盡相同(波峰的電容值較高、波谷的電容值較低), 最終將指紋圖像翻譯成晶片能理解的電信號,當用戶在錄入指紋時,指紋模組工作,提取指紋圖像,轉化成電信號與傳感器上N多個電容器極板相匹配,最終記錄保存在手機中。

  對於當前絕大部分的指紋識別模組,都可以對指紋圖像進行360°掃描,因此對於用戶解鎖時手指的姿勢沒有限制,這就對指紋識別的精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說,目前智慧型手機的指紋識別模組解析度能達到500dpi,而越高的解析度則對於指紋信息的精準度和速度有所提升。

  當然,影響指紋識別速度和精準度的也並不只是指紋模組的面積和解析度。前文所知, 電容式指紋識之所以能夠是識別指紋,主要是基於手指指紋的溝壑。而我們平時使用時,手上免不了沾染一些油汙或出汗,而水和雜誌會導電,並且會填充手指的波谷,使得指紋識別掃描精度下降。這也就是一般情況下,手上沾水後為什麼指紋識別失靈或速度慢的原因。

  儘管如今電容式指紋的成本已經比較低(普通的指紋識別模組大概只要3美金左右),無論在當下的旗艦機還是千元機中上都可以有比較接近的體驗。不過如上文所說, 電容式指紋對於手上的汙漬、水、油這樣的在生活中比較常遇到的情況下使用效果都會大打折扣。並且電容式指紋對於手機的造型也有一定方面的限制,由於電容式指紋需要在保護蓋板上做一些噴塗,因此使用久了總免不了會有刮花的可能。另外電容式指紋的穿透力大概在300微米,而正常的屏幕保護玻璃厚度大概在400微米以上。因此對於手機造型上有所限制。

  基於這些原因, 科技廠商也在不斷研發新的指紋識別技術。而目前已經看到樣機實現的,則是射頻式指紋識別(超聲波指紋)、第二代光學指紋。

  超聲波指紋

  超聲波屬於射頻指紋的一直用,與電容式需要檢測指紋表面不同,超聲波具有穿透性,利用指紋模組發出的特定頻率的超聲波掃描手指,利用指紋的不同對超聲波反射的不同,能夠建立3D指紋圖形,因此對手指表面的清潔程度並不用太過考慮。另外,由於超聲波具有比較強的穿透性,可以穿透金屬、玻璃等常用手機材質,因此對手機外觀方面也不會有太多限制。

  去年9月,小米5S成為首款搭載超聲波指紋識別的產品,但最初的超聲波指紋用戶體驗並不如之前想像中優秀,識別速度慢、準確率偏低。而在剛剛過去的MWC上,高通發布了第二代超聲波指紋識別方案,將指紋模組放進屏幕中、金屬背殼內,由vivo Xplay6作為樣機展示。

  根據高通提供的數據,面向顯示屏的指紋傳感器可透過厚至1200微米的OLED顯示屏工作,面向金屬的指紋傳感器可透過厚至650微米的鋁材質外殼工作,而面向玻璃的指紋傳感器可透過厚至800微米的玻璃工作。這樣的數據已經超過當前主流的2.5D屏幕(大致700-800毫米)的厚度,因此手機廠商可以將指紋模組放在自己需要的部分,以打造更具未來感的外觀。(目前超聲波指紋方案還只能應用在OLED屏幕)。並且高通宣稱,這一代的超聲波指紋識別在功耗、模組大小都可以與可以做到與電容式傳感器比較接近的水準。

  當然,能做到in-display的,除了超聲波之外,更多的科技公司在研究光學指紋方案。

  光學指紋

  相比之下,光學指紋的應用場景離我們更貼近一些。比如在最初的指紋打卡機上,就是採用最早的光學指紋技術。在錄入原始指紋信息後,通過玻璃下方發出的雷射掃描你手指摁在玻璃上壓出來的指紋,掃描出的圖像以黑白的圖像與資料庫進行對比。但是最初的光學指紋識別由於是基於圖像識別,所以對手指的清潔度、指紋模組大小都有要求。

  在智慧型手機中,對光學指紋進行了重新升級,通常採用手機屏幕作為發光主體,通過光路照射到指紋,返回的光線再通過屏幕返回到屏幕下的CIS(CMOS Image Sensor),手機針對返回的圖像與資料庫進行分析對比,最終識別指紋。

  可以看到,只要是光學指紋就需要有光。而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屏幕發光的時間、功耗、以及屏幕表面的清潔度都會影響到光學指紋的應用體驗,因此現在也只能應用在OLED屏幕上開發,而基於LCD屏幕的光學指紋還鮮有人問津。而同為in-display的解決方案,在產品成本、良品率上光學指紋比超聲波指紋更具有優勢,但在安全性方面,目前高通所做的超聲波指紋可以檢測到皮膚下的血氧以及心率,擁有先天優勢的超聲波無疑優於光學指紋。

指紋識別哪種好?

  總結:

  以上就是目前離我們最近的指紋識別的三種方案,各有利弊。從目前成本以及普及度,電容式指紋>光學指紋>超聲波指紋;從安全性出發,超聲波指紋>電容性指紋(暫時)>光學指紋;而從對手機外觀的影響來看,能穿透金屬的超聲波無疑會給智慧型手機的ID設計帶來更多富有創意的可能性,但不得不說,在三者中,目前超聲波指紋可實現的技術難度最高。

  以上就是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指紋識別哪種好 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關焦點

  • 屏下指紋是什麼意思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
    屏下指紋識別對於全面屏的發展起助力作用,第一款真正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是來自vivo,到現在為止,各大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屏下指紋手機,那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
  • 指紋識別成主流 2016年最熱門指紋手機推薦
    然而,指紋識別也不僅僅簡單的停留在一鍵解鎖的基礎功能上,目前市場上的旗艦機型,大多會在保證指紋識別好用的前提下,賦予其更多的應用。  下面,我們就來點評幾款時下熱銷的智慧型手機,看看指紋識別技術,會為手機帶來哪些與眾不同的功能。
  •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目前市場上智能鎖的種類很多,功能也各種各樣,按照識別方式來說,智能鎖通常分為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等。為什麼有人說指靜脈會淘汰指紋,成為智能鎖主流的識別方式呢?今天我們就從各種識別方式的原理上來分析一下,看看這幾種生物識別方式究竟哪種最安全。
  •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介紹_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分析
    屏下指紋識別原理是什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原理介紹。指紋識別技術如今已經十分成熟,有著各種處理手段,還有光學識別和半導體識別等技術差別。而在手機端,備受關注的是屏下指紋識別,這種識別方式更加先進,技術要求更加嚴格,這裡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流程。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生物識別市場正處在快速增長當中。 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結構中,指紋識別份額達到58%,人臉識別的份額為18%,緊隨其後的是新興的虹膜識別,份額為7%,此外還有與指紋識別類似的掌紋識別,以及聲紋識別和靜脈識別等。各個生物特徵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在產業化進程中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以及每類生物特徵的代表性企業有哪些,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述。
  • 指紋門鎖的識別裝置原理及安全體驗
    無論是手機還是門鎖領域,半導體指紋識別裝置都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上了。手機產業,目前絕大部分的高、中、低端手機的指紋識別應用已經非常的普遍;而在智能門鎖領域,指紋識別也佔據著絕大部分的產、銷量,半導體指紋識別裝置可謂智能門鎖市場的半壁江山。
  • 打破蘋果專利壁壘,國產手機指紋識別技術來了!
    從外觀看上去,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區分其與真iPhone6的差別。而且這款手機甚至還擁有蘋果的致命武器——指紋識別功能。據了解,這款手機的指紋識別,採用了由國內的晶片公司邁瑞微電子製造的AFS120晶片,已實現量產。此次的「國產指紋識別晶片」,引起大範圍的熱議。
  • 指紋識別技術很多都來自Precise Biometrics公司
    【導讀】:Precise Biometrics產品系列主要有四大產品,獨立於傳感器技術、作業系統和硬體平臺,已集成到200多款不同的行動裝置、全球1.6億個國民身份證中,每秒鐘被使用數百萬次。     北京時間08月09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Precise Biometrics COO:立足三大領域,指紋識別方案備受認可。
  • 指紋人臉語音,生物識別技術大對比
    要想知道識別技術到底「哪家強」,先了解一下個人身份驗證的方法的三種方法: 識別設備,如NFC手機、智慧卡 明文密碼,例如PIN、密碼 用戶自身的生物特徵,如指紋、虹膜 了解了生物技術後,還要摘掉影響最終用戶體驗的三點因素: 1)硬體產品質量是圖像輸入質量的關鍵因素 2)生物識別算法決定了生物識別驗證的結果,同時也是速度和性能的重要影響因素 3)實用性 生物識別技術都有各自優勢和限制,現階段指紋是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的一種技術,也是生物識別應用的起點。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打開APP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賽迪智庫 發表於 2020-07-24 16:26:50   隨著網際網路
  • 光學、半導體、超聲波……究竟哪種指紋識別技術更好用?
    指紋識別技術原理 進行指紋識別的前提是獲得良好的指紋,而獲得良好的指紋圖像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因為用於測量的指紋僅是相當小的一片表皮,所以指紋採集設備應有足夠好的解析度用以獲得指紋的細節。 目前市場上所用的指紋圖像採集設備,基本上基於三種技術基礎:光學技術、半導體技術、超聲波技術。
  • 單指識別有風險,多指紋識別更安全?
    在CES 2020期間,Isorg展示了一款支持多手指的全屏幕指紋識別(fingerprint-on-display,FoD)傳感器模塊,最多可同時讓4隻手指觸控智慧型手機屏幕。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前段時間三星用戶發現,三星的蓋樂世S10、note10等設備出現了指紋安全漏洞。網友發現,只要在手機屏幕上貼上一張比較厚的保護膜,然後進行指紋識別,任意人的指紋都可以識別解鎖成功。消息一出,引來一大堆網友的在線測試,多數人都發現了這個漏洞。
  • 調研機構:2020年有望成為LCD屏幕屏下指紋識別手機量產上市的元年
    指紋識別解鎖已經成為當下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默認方案,然而傳統指紋解鎖所需要的指紋採集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手機的屏佔比。隨著全面屏智慧型手機漸成主流,更加「隱形」的屏下指紋識別湧入了市場。
  • 一文看懂三大指紋識別原理 光學屏幕指紋強在哪?
    之所以說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重要,是因為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解鎖交互方式,而且還影響著全面屏手機的形態變化。你或許會說蘋果的Face ID人臉識別方案不也同樣方便麼,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在向更高屏佔比延伸上會遭遇瓶頸。以vivo為代表的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 電容式指紋引領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近幾年,在智慧型手機、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大力推進之下,生物識別技術迅速普及,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早已不再是公安刑偵部門專門使用的了。人們每天都要用指紋解鎖、刷臉打卡。在進行身份認證時要提供生物密鑰,在進行交易付款時要提供生物密鑰,在籤訂合同時還是要提供生物密鑰。
  • 指紋識別的方法
    由指紋識別的基本原理可知,指紋識別技術主要經過以下4個步驟:指紋圖像的獲取、指紋圖像的預處理、指紋特徵的提取和指紋特徵匹配。下面將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每個步驟做詳細論述。除了以上兩類,超聲波掃描被認為是指紋取像技術中非常好的一類,但價格太高、體積偏大。一般採集到的指紋圖像都是存成256級灰度的圖像。2,指紋圖像預處理  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指紋特徵點,指紋圖像預處理一般要經過圖像增強(濾波去掉噪聲)、計算方向圖,二值化和細化等過程。整個過程如圖1所示。
  • 指紋識別究竟如何?安全嗎?
    作為目前最成熟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擁有最久的發展歷史。如今,早已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解鎖、上班考勤、身份證件、重大考試……甚至一些更公務化的場景,例如刑事偵查。一切需要進行身份識別的場所似乎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指紋識別功能為什麼能成為當今使用最廣泛的生物識別方式,與其各項屬性呈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密不可分。
  • 5分鐘內破解OnePlus 7 Pro指紋識別系統
    Max Tech稱,克隆的指紋同樣可以打開OnePlus 6T,但這種把戲對於三星S10使用的超聲波生物識別技術來說完全無效。對於上述步驟,Forbes記者親測有效:「儘管這種方式可以同時破解OnePlus 6T和OnePlus 7 Pro的指紋識別功能,但由於後者使用了升降式攝像頭其面部識別的過程要略長於前者,因此整體的解鎖會變得慢些。」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設備,他們是如何識別指紋的?
    我們每個人的手上有很多細紋,這些細紋由我們手掌上凸起綴成的很多線條組成,並且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圖案,這就是我們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如果根據紋路來分,可以分為鬥型紋,弓型紋,以及箕型紋。不僅僅是我們人類有指紋,所有靈長類都有指紋,至於為什麼會長指紋,現在很難有科學的解釋,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散熱,也許是為了增大表面積,增加手掌、腳掌的摩擦力。因為它在人類進化當中保留了下來,所以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擁有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