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切都在向著智能化發展,就連我們平時用的門鎖,也開始走向智能化。智能鎖的便利性顯而易見,最大的好處就是出門不用帶鑰匙,再也不會出現穿睡衣出門扔垃圾被鎖在門外的尷尬場面。智能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入戶門上安裝智能鎖。截至 2018 年 6 月底,我國智能門鎖生產企業已經超過 1500 家,接近甚至超過了傳統機械制鎖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作為守護到家庭財產安全的一個重要元素,智能鎖真的安全嗎?
目前市場上智能鎖的種類很多,功能也各種各樣,按照識別方式來說,智能鎖通常分為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等。為什麼有人說指靜脈會淘汰指紋,成為智能鎖主流的識別方式呢?今天我們就從各種識別方式的原理上來分析一下,看看這幾種生物識別方式究竟哪種最安全。
1、指紋識別:拒真率高,容易被複製
指紋識別是家用智能鎖常見的開鎖方式,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智能鎖都採用指紋識別,不同的是有的採用半導體指紋識別,有的採用光學指紋識別。這兩種傳感器識別都需要手指直接接觸採集窗。當手指比較溼時或採集窗汙損時,光學識別指紋頭的光線的傳遞與距離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獲取的指紋信息與原來儲存的信息校驗錯誤,導致無法識別。半導體式指紋識別利用了電容感應的原理,也存在受潮後識別失靈的情況。對於老人小孩等指紋較淺的人群,指紋識別的拒真率也是非常高的,對於手指容易蛻皮的人群來說,指紋開鎖更成了一種奢望,這也是指紋鎖拒真率高的原因之一。難怪有用戶吐槽,裝了指紋鎖後只能用刷卡或密碼,指紋一直不能識別。
如果說拒真率高只是開鎖困難,實際上並沒什麼危害,但是指紋頭認假率高就非常危險了。 2019 年 1 月份,國家通用電子元器件及產品質檢中心曾經對 40 款智能門鎖進行過檢測,結果15%可以輕易被打開。測試人員在智能門鎖指紋識別區貼上一小塊透明膠帶,然後用已經錄入指紋的手指多次開鎖,隨後找來 6 位不同年齡的陌生人來手指嘗試開啟門鎖,結果門鎖很容易被打開了,這樣的測試結果讓消費者大跌眼鏡,這種門鎖如此容易被破解,安全性怎麼保障!
2.面部識別:卸妝了認不出,一張照片卻能騙開門
面部識別也是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人體識別方式,很多人的手機上就有這樣的功能。傳感器通過採集開門人的臉部圖像,通過複雜的算法提取出特徵值,和存儲在資料庫中的特徵值進行比對,用來判斷是否是合法用戶。然而網絡上經常爆出某些手機面部識別的BUG,化妝錄了面部,卸妝後認不出,有的甚至使用照片在特定的角度下就能騙過面部識別。當面部識別用在智能鎖上,同樣有這樣的風險,國家通用電子元器件及產品質檢中心之前測試了部分採用了人臉識別開鎖的智能鎖,儘管價格不菲,但是抽樣的幾款產品全軍覆沒,均被一張黑白照片騙過。 選購面部識別的智能鎖,必須要注意看是不是支持活體檢測識別,否則面部識別比指紋還要危險。
3.指靜脈指紋鎖,特徵值獨一無二,數據隱蔽無法複製,不受幹擾
指靜脈識別是一種新型的生物特徵活體識別技術,它是依據人體手指中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的原理,使用特定波長光線照射手指,然後在接收器一側會檢測到清晰的指靜脈圖像。世界上每個人的指靜脈都各不相同,而指靜脈又深埋在手指內部,不會被人仿製。而且由於活體手指中才具有流動的血液,所以指靜脈識別從根本上解決了活體識別問題。無論是手幹手溼還是蛻皮,都不會影響手指內的血液,因此也不存在識別不了的問題。
指靜脈識別和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第一代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從原理上更加安全可靠,不過目前大眾對指靜脈識別的認識程度不夠,因此搭載指靜脈識別的智能鎖普及率還不高。國內市場上目前只有樸墅等為數不多的廠家在生產帶有指靜脈識別的智能鎖。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指靜脈識別將替代指紋識別,成為未來智能鎖行業主流識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