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識別技術不斷發展,在日常人們更容易感受到生物識別技術帶來的便利,例如AI人臉識別破案、指紋手機解鎖、刷指靜脈過閘等,生物識別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在當下眾多生物識別方式中,指紋識別是我們最常見的識別方式之一,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關於指紋識別存在的安全隱患頻頻出現在新聞之中。對於國內的技術工作者甚至是創新型企業,無疑是一種對更高安全識別技術挑戰。近年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靜脈識別技術有明顯進步,也不斷有廣泛的應用。
圖源網絡
據了解,國內首批指靜脈識別研究企業微盾科技技術總監陳建昌表示,生物識別技術的問題它不是一個獨立性的問題,業內已經在應用一些填補漏洞的技術模式,比如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正是意識到人民對於公共安全甚至個人私密安全的高要求,才有必要在單一生物識別技術或產品的基礎上,增加另一種或多種來提升生物識別應用的安全性。
多模態生物識別是指整合或融合兩種及兩種以上生物識別技術,利用其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的獨特優勢,並結合數據融合技術,使得認證和識別過程更加精準、安全。與傳統的單一生物識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可通過獨立的或多種採集方式合而為一的採集器,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如指紋、指靜脈、人臉、虹膜圖像等),並通過分析、判斷多種生物識別方式的特徵值進行識別和認證。
2020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為防止感染,大眾出門必戴口罩、或防疫護目鏡、手套等。但隱藏在口罩後面的人臉識別發生識別障礙,部分手機人臉解鎖在佩戴口罩後失效。同樣,戴了防護手套的指紋,在日常開鎖時同樣失去效用,以指紋識別為代表的單一生物識別技術以往帶來的便利,也正在成為不便,單一的生物識別技術正面臨挑戰。而以第二代生物識別為主,多模態生物識別將成為趨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多接觸到多模態生物識別,如社保、智能鎖、監獄門禁管理等領域。指靜脈、人臉相結合的複合式認證,提高認證數據精確性,例如高考個人身份認證、地鐵閘機過閘、社保養老金驗證領取等應用。
國內指靜脈識別技術的領航者微盾科技,擁有十餘年研發經驗,並獲取多項指靜脈識別類發明專利,掌握高性能指靜脈算法技術。如今生物識別正從單一走向多模態化,單一生物技術識別無法支撐越來越複雜化、多樣化的身份驗證場景,而多模態生物識別可以實現人臉、指紋、指靜脈、虹膜、聲紋等多種生物識別的相結合,從而進行更精確的身份認證以及集中、統一的系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