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掌'我生活
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碩果纍纍,生物識別技術也迎來了發展機遇期,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這一領域中,除「當紅炸子雞」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以外,靜脈識別也開始發力。Nok Nok實驗室產品副總裁Rolf Lindeman表示:「雖然靜脈生物特徵識別仍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但它正在為安全領域的發展展現出豐富的前景。」
兩位成年人手指靜脈結構恰好相同的機率是34億分之一
與其他生物識別方式相比,指靜脈識別有其自身優勢。指靜脈作為可識別一個人身份的生物特徵,具有穩定性和唯一性,據悉,成年人的手指靜脈分布特徵終身不變且兩個人手指靜脈結構恰好相同的機率是34億分之一。而指靜脈分布在皮膚下,不僅形狀錯綜複雜,且手指中的血紅素吸收近紅外光才能形成靜脈圖像,日常生活中不會被輕易獲取。此外,手指在脫離人體後,靜脈中的血液特性也會發生變化,無法通過驗證。因此,指靜脈識別安全性和精確性較高。
手指靜脈識別技術由來已久
早在1983年,柯達公司的Joseph Rice發明了手背靜脈特徵識別技術,並在1987年獲得世界範圍內指靜脈識別技術的第一個專利。只不過由於條件限制該技術並未普及並且僅限於指靜脈。
「從本質上講,今天的一些研究都集中在熱紅外(一種今天的CCD晶片無法輕易使用的技術)上,以描繪人臉的血管和靜脈結構。這種熱紅外成像帶來了獨特的物理特性,可以幫助識別演示攻擊、欺騙等網絡攻擊。」
由於目前的手機已經包含了近紅外傳感器,林德曼認為,行業應該專注於利用該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
他指出,一般血管的直徑只有10到15微米。手指和掌靜脈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在沒有高解析度攝像頭的情況下進行採集,而人們期望基於人臉的系統的圖像採集要在較大的距離內進行。不過,據Lindeman介紹,最近CCD相機解析度的進步使得面部靜脈生物識別技術成為一種實用的選擇。
當被問及靜脈識別相對於基於面部識別的活度檢測系統的優勢時,Lindeman回答說,Jelly Bean上的Face Unlock和顯示3D列印頭解鎖行動裝置的測試揭示了圍繞該技術的安全擔憂的持續存在。
雖然3D成像讓演示攻擊變得更加困難,但Lindeman認為,2D照片被用來3D列印面具,成功欺騙Face ID,以及其他研究的證據,表明了這項技術的局限性。Lindeman還指出,面罩可以在網上訂購。
林德曼表示,靜脈識別的兩大優勢之一是難以被抓拍或非自願捕捉,「目前還沒有臉部靜脈圖像的 」Facebook,」他指出。另一個是將一個人的靜脈惡意建立在面部面具上的難度極大。除了這些優勢之外,面部識別系統無法區分的雙胞胎也有不同的靜脈模式。
林德曼指出,蘋果在靜脈識別專利中提到了使用紅外或近紅外光,智慧型手機中通常使用的CCD傳感器可以檢測到近紅外範圍內的光,但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還包括 「近紅外阻擋濾鏡」。
「這些 」近紅外阻擋濾光片 「必須由 」安全 「認證組件來 」切換「。如今大多數設備在可信執行環境(TEE)內部已經有了安全認證組件,」Lindeman解釋道。「因此,缺少的部分將是打開或關閉這種過濾器的動態方式。這一點是需要的,以確保在進行認證時,只有安全認證組件可以將其打開。」
除此之外,設備還需要運行相應的軟體,這些軟體將在可信執行環境(TEE)中運行,以實現生物特徵臉部靜脈識別。林德曼觀察到,一些設備,如iPhone,已經為其3D攝像頭配備了可切換的近紅外阻擋過濾器。
靜脈識別可以代表與許多應用中已經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集成的另一層生物識別安全。
關於靜脈識別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其應對其他現有面部識別技術帶來的安全挑戰的能力。例如,面部靜脈檢測可以提高演示攻擊防護能力,因為該技術依賴於紅外光檢測的靜脈,而如今列印面部圖像甚至是面部面具時,並不包括這些靜脈。」
Lindeman表示,遵守FIDO協議使得人臉靜脈識別系統的安全性更加強大,隨著時間的推移,FIDO聯盟可能會對演示攻擊檢測提出更加嚴格的具體要求。
脈絡識別還可以防禦其他可擴展的和有針對性的物理攻擊,Lindeman表示,這兩種攻擊都涉及到自己獨特的挑戰和問題。他建議,不僅有數十億個被盜的密碼可以在暗網上出售,而且每年有數百萬部智慧型手機丟失或被盜,每一部手機都容易受到物理攻擊。
林德曼認為,每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在於靜脈生物識別技術。
「通過靜脈識別,安全協議可以被放大,以更好地防範最困擾公司和消費者的攻擊,」他總結道。
麥侖以原創AI算法為核心,專注於前沿人工智慧、計算視覺、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和認知技術。有處理海量圖像、智能分析數萬億的深厚經驗,原創算法世界領先,是國際領先的掌脈識別技術服務商。
利用傳統掌靜脈識別技術路線在識別精度高、不易仿冒、活體檢測、安全、易用等方面的先天優勢,通過原創、獨家技術突破,基於FVR手脈微特徵識別的Melux非接觸掌脈識別終端實現了超高精度+1:百億級大流量應用場景下的閃速識別,同時具備「零介質」、非接觸式的極佳用戶體驗。
普通的指靜脈識別技術主要是識別手掌局部的特徵,而麥侖的非接觸掌脈識別技術識別的是整個手掌的脈絡微特徵,具有豐富的特徵點,識別準確率更高,安全性更高。再加上麥侖的領先算法,最終實現了超大規模場景下閃速、精準識別的需求。
前所未有的麥侖FVR手脈微特徵識別技術,可以作為一種非輔助驗證的精準身份識別技術,獨立支撐10億級用戶的社會基礎設施性的出入管理和支付等環節,在軌道交通、地鐵公交、機場海關、社保管理、活體證件、行政審批、安防系統、刷手支付和金融服務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Melux非接觸掌脈識別技術,可完美地替代磁卡、現金和二維碼,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文章綜合整理自:安防展覽網、電子發燒友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