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新運用 指紋識別三大採集方式

2020-11-27 千家智客

[導讀]根據IIPA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2012年中國RFID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81.1億元,較2011年增長26.31%。目前RFID已經在國內的身份識別、交通管理、軍事與安全、資產管理、防盜與防偽、金融、物流、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應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根據IIPA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2012年中國RFID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81.1億元,較2011年增長26.31%。目前RFID已經在國內的身份識別、交通管理、軍事與安全、資產管理、防盜與防偽、金融、物流、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應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部分領域開始進入規模應用階段。身份識別市場是最大亮點。如果說前幾年這一波中國RFID行業的高速成長期,是由身份識別市場的爆發所帶動的,這種論斷一點都不為過。

  RFID技術下的身份識別運用

  據IIPA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身份識別市場在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的佔比中,高達29.1%,成為中國RFID行業應用規模最大的市場領域。在中國RFID身份識別市場,二代身份證與社保卡項目是前幾年最大的RFID應用項目。自2004年國內開始第一批二代身份證更替開始,在過去的9年時間裡,中國共發放了近13億張的二代身份證,為中國RFID行業累積貢獻了超過200億元的市場規模。進入2011年後,雖然二代身份證的更換已經進入尾聲,但每年新增更換與補卡的二代身份證發放,仍然保持著6000萬張/年的數量。

  而在二代身份證進入尾聲之際,中國還重點對社保卡項目進行了強制推廣,並形成了從部分重點城市向全國擴張的局面,進一步推動了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據國際物促會的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截止至2012年底,我國已經發放社保卡約3.4億張。

  此外,包括奧運會、世博會、大運會、全運會等系列大型賽事、場館參觀活動,也開始應用RFID作為門票防偽、安保、資產管理與溯源的保證。

  指紋技術運用是亮點:三種採集方式顯優勢

  無可厚非,在安全防範注重時代下,指紋識別技術的運用呼聲很高,市場拍起的浪潮亦是一波接著一波。尤其是在身份識別中,指紋技術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儘管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進入了民用領域,但是其工作原理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與人工處理不同,生物識別技術公司不直接存儲指紋的圖像。多年來,各生物識別技術公司及其研究機構研究了許多指紋識別算法(美國有關法律認為,指紋圖像屬於個人隱私,因此不能直接存儲指紋圖像)。但各種識別算法最終都歸結為在指紋圖像上找到並比對指紋的特徵。這就是指紋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即採集指紋圖像並進行比對指紋特徵。

  對於指紋採集設備而言,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有三種:光學式、矽晶片式、超聲波式。三大設備都體現著各自在市場上的運用優勢。

  光學式

  光學指紋採集器是最早的指紋採集器,也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它有如下優點:

  1使用時間最長,經受了實際使用的檢驗;

  2對溫度等環境因素的適應能力好;

  3價格比較低廉,解析度較高,可以達到500dpi以上。

  目前,也已出現了用光柵式鏡頭替換掉稜鏡和透鏡系統的採集器,光電轉換的CCD器件也已經換成了CMOS成像器件,從而省略了圖像採集卡,直接得到數字圖像。

  矽晶片式

  矽晶片的指紋採集器出現於90年代末,大部分矽晶片測量的是手指表面與晶片表面的直流電容場,這個電容場經A/D轉換後成為灰度數字圖像。

  超聲波式

  超聲波指紋採集器可能是最準確的指紋採集器,但目前並不成熟,尚沒有大規模應用。

page

  那麼,指紋識別擁有哪些驗證特徵?

  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可以定義指紋的兩類特徵來進行指紋的驗證:總體特徵和局部特徵。

  總體特徵是指那些用人眼直接就可以觀察到的特徵。它包括:

  基本紋型

  常見的指紋圖案有環型、弓型、螺旋型,其他的指紋圖案都基於這三種基本圖案,只是一個粗略的分類,僅僅依靠圖案類型來分辨指紋是遠遠不夠的,但通過分類可以更加便利於在大資料庫中搜尋到指紋。

  模式區(PatternArea)

  模式區是包含了紋型特徵的區域,即從模式區就能夠分辨出指紋是屬於那一種類型的。

  核心點(CorePoint)

  核心點位於指紋紋路的漸進中心,它用於讀取指紋和比對指紋時的參考點。

  三角點(Delta)

  三角點位於從核心點開始的第一個分叉點或者斷點、或者兩條紋路會聚處、孤立點、折轉處,或者指向這些奇異點。三角點提供了指紋紋路的計數和跟蹤的開始之處。

  式樣線(TypeLines)

  式樣線是在指紋包圍模式區的紋路線開始平行的地方所出現的交叉紋路,式樣線通常很短就中斷了,但它的外側線開始連續延伸。

  紋數(RidgeCount)

  紋數是指模式區內指紋紋路的數量。在計算指紋的紋數時,一般先連接核心點和三角點,這條連線與指紋紋路相交的數量即可認為是指紋的紋數。

  局部特徵是指指紋上的節點。兩枚指紋經常會具有相同的總體特徵,但它們的局部特徵卻不可能完全相同。局部特徵點有如下的類型:

  1)節點:指紋紋路並不是連續、平滑筆直的,而是經常出現中斷、分叉或彎折的。這些斷點、分叉點和轉折點就稱為“節點”。就是這些節點提供了指紋唯一性的確認信息。

  2)端點:一條紋線終止的地方;

  3)分叉點:一條紋線分裂成兩條的地方;

  4)中心點:指紋的幾何中心,這是紋線產生最大曲率的地方;

  5)三角點:三種不同方向的紋線匯聚的地方;

  6)交叉:兩條紋線產生交叉的地方;

  7)小島:一條很短小的紋線;

  8)汗腺孔:脊線上的小孔,系汗腺。以上這些特徵被用來區分不同的指紋。其中:

  1.端點和分叉點是最為常用的特徵。通常的算法都要記錄它們的位置和方向。

  2.中心點和三角點在刑偵系統中普遍使用,而在民用系統中並不常用。因為這些應用中所使用的採集器往往面積較小,較難完整地採集到中心點和三角點。

  3.交叉和小島由於計算上的困難,在實際的系統中往往不予採用。

  4.有人曾提出用汗腺孔來進行指紋識別,但這種方法要求指紋採集設備要具有非常高的解析度。所以在實際的系統中沒有採用。

  結語

  隨著行業應用的逐步深入,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及系統集成能力的提升,指紋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或將成為企業能否快速深入市場並獲得規模成長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指靜脈識別技術將取代指紋鎖
    對於這個普通人最關心的問題,徐偉進行了簡單地解釋:「指靜脈識別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近紅外線穿透手指後所得的靜脈紋路影像來進行個人識別,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的最尖端的生物識別技術。跟指紋識別類似,首次我們要採集一個你的指靜脈特徵值,儲存在主機裡,隨後每次只需要掃描你的手指得到靜脈紋路影像,與主機儲存的圖像特徵進行比對,就能識別個人身份信息。」
  • 圖像採集綜合評估的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一)
    由於具有其持久性和唯一性,指紋被廣泛應用在個人身份識別系統。指紋識別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應用,不僅為防範犯罪,同時也作為處理個人事務和信息安全的一個關鍵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6840.htm  在指紋識別技術領域,歐美國家在研究和開發中處於領先地位。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2、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是利用傳感器、圖象處理、模式識別的技術來匹配指紋之間是否一致。指紋識別涵蓋圖像採集、特徵提取和匹配等環節。傳統的指紋圖像採集有油墨採集、光學全反射、電容傳感器、超聲波等方法,提取的特徵主要包括指紋的方向場、脊線的密集程度、脊線端點和分叉點等。然而,傳統指紋識別技術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是在1對N的情形下,隨著人數不斷增加,識別準確率將明顯降低;二是指紋防偽方面仍有欠缺,如利用指紋膜、照片等方法可能破解指紋驗證。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消息傳到國內,中國銀行率先做出回應,為了保護客戶帳戶資金安全,決定將三星涉事機型指紋快捷登錄方式暫時關閉,並且會密切關注三星公司的修復進度。生物指紋解鎖,通過程序採樣,將手指表面的指紋圖樣轉化為數字密碼,通過信息匹配技術,在指紋傳感器上掃描指紋,匹配系統預設指紋數字信息,然後,通過複雜的驗證識別技術,實現指紋驗證身份,從而實現登錄終端。
  • 指紋識別技術普及化 指靜脈識別技術「異軍突起」
    涉及身份識別的場景無處不在,比如公共運輸、酒店管理與入駐、網站帳號登 陸、行動支付、會員管理、學校和單位消費與管理、國防、公安、安防……當前主流的身份識別方案有會員卡、門禁卡、銀行卡、指紋識別、帳號登錄,這些識別方法的缺陷就是卡片多攜帶不便、掛失麻煩、指紋識別在某些情況下無法辨認且只能本地進行、帳號容易盜號等。
  •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目前市場上智能鎖的種類很多,功能也各種各樣,按照識別方式來說,智能鎖通常分為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等。為什麼有人說指靜脈會淘汰指紋,成為智能鎖主流的識別方式呢?今天我們就從各種識別方式的原理上來分析一下,看看這幾種生物識別方式究竟哪種最安全。
  • 各種生物識別技術智能鎖對比,為何指紋識別鎖普及率最高?
    指紋識別技術   醫學證明,每個人的指紋紋路在圖案、斷點和交叉點是有區別的,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指紋識別技術通過光學、半導體電子信號、超聲波、溫差等方式採集指紋特徵成像,經過數位化處理和分析後,最終提取為可以接受的指紋數字特徵信息,用於做參照樣板或直接用於對比。
  • 潛望式鏡頭+光域指紋識別 OPPO新技術怎樣實現的?
    潛望式鏡頭+光域指紋識別 OPPO新技術怎樣實現的?,與光域屏幕指紋技術。▼ 光域屏幕指紋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已經在手機領域應用數十年之久近兩年通過廠商與供應鏈的不斷努力,光學屏幕指紋識別方案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讓全面屏手機能夠以一個更完美的形態得到呈現。但目前的光學屏幕指紋體驗,並不如早先電容式指紋識別的體驗流暢自如。電容式指紋識別通常在機身背部或是手機屏幕下方位置,手指能夠非常明顯的感知到指紋識別區域。而現在的光學屏幕指紋可識別區域很小,稍有偏差就會解鎖失敗,很難實現盲操作。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時間07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生物識別六大技術(指紋、臉象、虹膜等)趨勢分析。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四大類型
    指紋識別技術的巨大市場前景,將對國際、國內安防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較小的公司將面臨新進入的傳統行業大公司的無情競爭。在這些巨無霸面前,現有中小公司很難說有太多的競爭力,行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合併與退出可能會成為大部分中小公司的無奈選擇。最終可能形成傳統行業的公司或大資本在較短時間內主導生物特徵識別行業的局面。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以「快魚吃慢魚」的方式成長為新興的大公司。
  • 電容式指紋引領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光學指紋技術是出現最早的指紋識別技術,這種技術一般在公司門禁、打卡系統中使用,這種機器一般可以在採集區域的底部看到紅色或者綠色的光源。電容式指紋識別與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模塊相比,具有體積小、適用性廣等優點,如今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採用電容式指紋識別。
  • 一文看懂三大指紋識別原理 光學屏幕指紋強在哪?
    之所以說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重要,是因為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解鎖交互方式,而且還影響著全面屏手機的形態變化。你或許會說蘋果的Face ID人臉識別方案不也同樣方便麼,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在向更高屏佔比延伸上會遭遇瓶頸。以vivo為代表的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與之相伴的是屏下指紋識別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如今發售的高端機型幾乎均搭載了指紋識別功能,這項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主流。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屏幕玻璃下方完成指紋識別的技術。按照技術原理分類,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包括光學屏下指紋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兩種: 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當手指按壓屏幕後,屏幕的RGB像素作為光源發出光線穿透蓋板至屏幕表面,將指紋紋理照亮,谷脊信號差可以通過反射光線的強弱,傳遞至屏下傳感器。傳感器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的指紋圖像進行分析和比對,達到解鎖目的。
  • 指紋識別門禁系統的設計全解
    且隨著生物識別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指紋識別算法已達到迅速、準確和可靠的水平,已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現代智能門禁系統的前端信息採集部分。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指紋單機門禁系統,其採集、處理和識別都在一個控制系統中完成,只適用於小系統和安裝位臵集中的單位,且通信線路專用,安裝好後不易於更換管理中心的位臵。
  • 光學、半導體、超聲波……究竟哪種指紋識別技術更好用?
    指紋識別技術原理 進行指紋識別的前提是獲得良好的指紋,而獲得良好的指紋圖像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因為用於測量的指紋僅是相當小的一片表皮,所以指紋採集設備應有足夠好的解析度用以獲得指紋的細節。 目前市場上所用的指紋圖像採集設備,基本上基於三種技術基礎:光學技術、半導體技術、超聲波技術。
  • LED路燈智能控制中是如何運用rfid技術的
    打開APP LED路燈智能控制中是如何運用rfid技術的 中國電子網 發表於 2020-03-30 16:15:28 使用傳統光源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打開APP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9-06-07 17:22:00   」張張嘴
  • rfid室內人員定位系統解決方案
    該技術具有便於擴展、可自動更新數據、成本低的優勢,因此最先實現了規模化。  不過,WiFi熱點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會比較大,精度較低。為了做得準一點有公司就做了WiFi指紋採集,事先記錄巨量的確定位置點的信號強度,通過用新加入的設備的信號強度對比擁有巨量數據的資料庫,來確定位置。
  • 生物識別有哪些方式,都有什麼優缺點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上,生物識別技術運用的更是淋漓盡致。那麼,對於生物識別技術,你知道都有哪些方式嗎,它們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 指紋、虹膜、人臉……還在用這些「密碼」?快來試試體內身份識別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6日20時訊(記者 秦思思)「如何證明我是我?」這個看似哲學的問題卻也是個體身份識別的關鍵所在。 從過去的ID卡、鑰匙等到現如今的指紋、人臉、虹膜等識別方式,身份識別的方式也從物品轉變為生物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