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 ( nitrifying ) 是一種好氧性細菌,包括亞硝化菌和硝化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在氮循環水質淨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硝化細菌膠囊(乾粉型)
No.1 嗜氧如命
硝化細菌絕大部分是化能自養細菌,少部分是兼性自養。翻譯成人話就是,它們大部分專門吃氨鹽和亞硝酸鹽,而且非常懂得保持身材的秘訣——不吃碳水化合物(即有機質),極少數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鹽吃多了又不就著饅頭,怎麼辦,要喝湯啊,不然多齁得慌。湯比作是氧氣的話,吃一份鹽要喝兩碗湯,也即解決一分子氨氮大概要消耗掉兩分子的氧氣才能變成一分子硝酸鹽。為什麼我們強調生物池內曝氣的重要性,吃飽喝足才好努力工作。
No.2 無鹼不歡
硝化細菌除了好氧,還喜歡吃鹼。家裡煮小米粥時放點小蘇打(碳酸氫鈉)會更香,沒想到這傢伙也深諳此道,甚至口重到火鹼(氫氧化鈉)也不放過。其實加鹼還有一個作用是提升pH,促進硝化反應的進行。
No.3 喜歡搞基
硝化細菌只是一類統稱,包含了任何時候都要搞在一起的兩個傢伙,亞硝酸菌屬( Nitrosomonas ) 和硝酸菌屬(Nitrobacter )。老大(亞硝酸均屬)負責把氨氮轉化為亞硝態氮,老二(硝酸菌屬)負責把亞硝態氮轉化為硝態氮。老大最喜歡的pH範圍為7.2至7.8,老二則是7.2至8.2。老大喜歡在氨氮濃度較高的地方呆著,老二則是喜歡亞硝酸鹽濃度高的地方。
No.4 貼牆癖
咱們循環水系統中的硝化細菌都有一個癖好——貼牆,見著牆或牆狀物就死乞白賴的貼在上邊,除非硬拽下來或者死了才會脫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填料來增加牆狀物的面積,這樣就會吸引大量的硝化細菌在我們需要的地方停留。填料的設計也是遵循單位體積表面積最大的原則,此外還有一個原則就是減少外部摩擦的部分,減少硝化細菌的脫落。
其實並非所有的硝化細菌都有貼牆癖,有些天性爛漫的傢伙喜歡隨波逐流,不容易受控制。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培養並截留那些有貼牆癖的細菌,讓那些放蕩不愛自由的隨他去吧。
當我們了解了大佬的喜好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的滿足他。因此生物過濾的設計遵循這樣幾個要點:
第一,選擇比表面積較大的填料;
第二,充分曝氣滿足充足的氧氣供應;
第三,適當加鹼保持pH值在偏鹼性環境;
第四,生物池適當分級給老大老二各自的最適空間。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去論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