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細菌對整個魚缸水循環系統,過濾系統的重要性,相信各位喜歡養觀賞魚的朋友都知道一些。它們主要幫忙淨化魚缸水裡面對觀賞魚有害的物質:氨,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進而為魚缸裡的觀賞魚保駕護航。昨天咱們《養魚說》的文章評論區裡面有位魚友,提出這麼一個話題,很有意思的,這篇文章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那就是新開的魚缸如果用老魚缸裡已經穩定的水,摻雜一半已經困過的新水,是否能更快地建立硝化細菌系統?
這個理論做法,其實之前網上也有魚友提出來過,並且也是有一定的依據。因為原來老魚缸裡面的水質比較穩定,那麼裡面自然而然就會有一些益生菌落,包括硝化細菌。理論上這樣確實是可以讓新開的魚缸水質加快穩定,但是能否更加快速地建立硝化細菌系統?其實答案是否定的,對硝化細菌系統的快速建立並沒有起到太大的幫助。
硝化細菌的存活條件:水+高含氧量的地方
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看硝化細菌的生存條件,其實它們的生存條件比較簡單,就是有水並且在含氧量充足的地方就有硝化細菌的存在。水的話就不用說了,整個魚缸裡面都是水。那麼我們就尋找魚缸裡面氧氣最充足的地方,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水流比較活躍的地方,而在魚缸裡面水流最活躍的地方就是過濾槽以及過濾器的周圍。
除了在魚缸尋找滿足硝化細菌生存條件地方之外,硝化細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有東西給它附著,硝化細菌才可能大量生長繁殖。因此,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地方,在魚缸裡面尋找,滿足條件的就是我們的魚缸過濾濾材。這些魚缸的過濾濾材,可以是白棉,生化棉,但是上面最多有硝化細菌存在的,其實是一些多孔結構的生化濾材,例如,陶瓷環,生化環,以及細菌屋,因為多孔結構的原因,所以有更多的面積可以讓硝化細菌附著,因此在生化濾材上面,硝化細菌的量也就更多。
硝化細菌繁殖非常慢,其他細節繁殖N多代,它才繁殖一代
而在魚缸懸浮在其他各個角落的水裡面,也含有硝化細菌,但是它們的含量相比於魚缸濾材裡面硝化細菌的含量是非常少的。正是因為魚缸水體裡面硝化細菌的含量很少,同時還因為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硝化細菌它們的繁殖增長速度很慢很慢。原有的硝化細菌繁殖出新一代硝化細菌所需要的時間是10個小時。這還是在硝化細菌最適宜的水溫25度的情況下,如果魚缸水溫環境不適宜,它們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時間是更長的,有的更需要達到24小時。這個繁殖的時間在細菌界裡面可以算是比較久的,同時出現的其他細菌繁殖N多代,硝化細菌才繁殖了一代。就拿在魚缸裡面另外一種我們熟悉的細菌EM菌來說,EM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試想一下,10個小時後,EM菌都裂變出多少兄弟姐妹了,硝化細菌才裂變出一代,那感覺就好像EM菌已經跑遍全地球,而硝化細菌才剛剛在某個村落向城鎮進發。
所以開篇我們才為什麼說,把原來魚缸的水抽一半出來,混在新開魚缸裡面,是非常難讓硝化細菌系統快速建立的。原因就在於本身水裡面所含的硝化細菌的量就非常少,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硝化細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時間比較久。
新開魚缸快速建立硝化細菌系統正確做法
因此如果想要讓新開的魚缸裡面,硝化細菌系統建立得更加快的話,最有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原來魚缸裡面的過濾濾材,放到新開魚缸的過濾槽裡面,同時再配上原來魚缸裡面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水。最後再一直給魚缸的瘋狂打氧。這樣一個新開的魚缸硝化細菌系統建立的時間,才可能被縮短。至於能縮短多久,那就得看我們拿原來魚缸濾材裡面的數量多少,以及新開魚缸的水溫控制,前面其實有提到過,硝化細菌繁殖速度最快的水溫,最適宜的水溫是25度。因此我們把水溫控制在24~26度,這個範圍是比較好的。
文章的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如果想讓新開的魚缸裡面的硝化細菌系統建立的更快,不但需要把原來魚缸裡面一半的水挪過來,同時最重要的一步還是要把原來魚缸裡面的一部分濾材給挪到新缸裡面,而且還要同時給魚缸瘋狂打氧。只有把這三個步驟都做到位了,才可以讓新開魚缸裡面的硝化細菌系統建立得更快。至於系統建立完成的時間長短,那就取決於我們新開魚缸裡面水體總量的大小,以及水溫的控制。
一般來說如果是60公分以上的魚缸,那麼這個過程,至少是需要一個星期。一米以上的魚缸,最少也需要半個月。所以總的來說還是不能急,還是要耐下心來等待這個硝化細菌系統建立的緩慢過程,畢竟它們的繁殖速度是比較慢的。我們寧可等久一點,也不要操之過急,免得太早過量放觀賞魚到魚缸裡面,造成水質不穩定,這樣硝化細菌系統的建立就會受到影響。有些事,慢慢來反而比較高效,養魚更是如此。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