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組成的一部分,起源,一般都是在古代的農村之中,因為俗語不像詩詞歌賦之類的藝術形式,門檻較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較為理解,這也就使得俗語能夠在農村之中快速的流傳,俗語其實就是自己對生活的總結,這些常被人說是農村俗語。很多人都能隨口說上一些俗語,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一句快被遺忘的俗語就是和生辰有關叫:「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
在農村,是我們中華文化最樸素的地方,也是我們中華文化最精純的地方,尤其是俗語,是農村文化的結晶,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篩選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們善於觀察,心細點就會發現,那些俗語細想起來是有幾分道理的,但是不乏一些鑽了農村文化局限的空子,一代又一代的傳揚開來,已經成為一種死死的固定模式,成為一種封建迷信。
老人們常說,男孩的出生時間最怕在凌晨的子時,也就是我們現在的23點到1點鐘,而女孩最忌諱的出生時間在正午,也就是11點到13點,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我們都知道男子身上的陽氣較重,而女子身上的陰氣較重,一直以來人們都把陰陽二字當作是男女的代名詞,晚上都是陰氣比較重的時候,如果男孩子這時候出生的話,就很難走好運。反之,白天是陽氣較重的時候,如果女孩子這時候出生,那也會帶來不好的運氣,就好像是黑狗吃天一樣,現在隨著農村思想的不斷進步,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我們平時說說當做笑談也就罷了。
按照古人的想法,男孩就應該出生在正午時分,女孩就應該出生在三更,如果不避開這種情況的話,那麼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萬事不順。可是不可以總是在希望的時間讓孩子出生,總會有的男孩是在凌晨出生的,或是女孩在正午時分出生的。人們會用另一種方法消除災難,就是在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就會順便起一個小名。這些小名就是一種非常低賤的名字。因為在古代農村人們認為取一個低賤一點的名字,那麼這個小孩就會比較好養活,這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這句俗語它包含了古人對剛出生孩子的美好希望,畢竟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