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大過年的,誰家孩子還不得看書寫作業呢,奈何貧窮家庭房子太小,自己的閾值又太低,高頻噪聲濾波性能太差,稍微聽到一點人聲就會被吸引過去,生怕錯過什麼重要情報。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就進來對了;如果你就是噪聲製造者,建議給自己配置一副高頻噪聲濾波器,從聲源處消滅困擾,去他丫的什麼仙雷滾滾。
作為走神專業戶,我深知自己的注意力能離譜到什麼程度,於是我會利用外部工具來約束自己燦爛的想像力,通過標記任務進程來相對不那麼低效的學習。我的工具很簡單,就是windows自帶的鬧鐘。
拿下午來說,我一般磨磨蹭蹭會到兩點開始work,如果上來就是閱讀《CPP Primer》這種樸實無華的事情,那我通常會開個中杯,時間一到便啟動休息,隨便聽個歌做個眼保健操啥的。如此往復,一個下午就用掉了。
眼神好的朋友可能看到了那個冥想,這玩意一般不常使,除非腦子真的難以正常營業。至於這玩意有效嗎,不知道,反正對我挺好使的。適合自己的就是好鞋子,有興趣可以嘗試下Andy的冥想正念指南。
時間分割好了,具體該填充什麼保持專注呢?像《CPP Primer》這種東西如果沒有bgm,直接讀那是相當的枯燥。
最早我就是聽音樂,日語流行到小語種,Classical到Jazz,再到Post Rock,AmbientMusic(氛圍音樂),然而效果算不上好,且功用衰減很快,最後甚至不如光著耳朵直接沐浴無損自然聲。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即為什麼這些聲音效果不好呢?我想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人習慣性的想預測未來,導致注意力分散。老師在講臺上「同學們,3乘以7是」,老師氣都還沒換好,臺下一眾就開始嚷嚷「21!21!」;父母眉頭一皺,上一秒還瘋瘋癲癲的兔崽子,反手就安靜地掏出了寒假作業。同樣的理兒,「你會開始喜歡上流行歌」還沒唱完,你腦子就預測出了Jay對張學友要唱《吻別》的預測,naturally。看嘛,還怎麼能認真讀書?
可能有同學提問了:那周圍是純音樂、人聲我也沒預測啊。
很好,狼入虎口,正中我懷。純音樂你預測的是旋律,人聲其實你也在預測,只不過這裡預測的是對話對自己的影響,人類總是在無形中在尋找瓜和自己的聯繫,建議翻拍成大型古裝仙俠類狗血紀錄片-《人與西瓜》。
至於為何人類會有預測未來的衝動,俺也想不通,也許是趨利避害?那些不去預測的呆子在漫長的進化中利沒趨著,也沒能避開害?whatever。
回到主題,我認為其實環境不算太吵的話,AmbientMusic效果是挺好的,但太吵就另說了,特別是在實驗室裡還有個陝北大嗓門妞的情況下。
於是我又我開始找新的替代品了。偶然發覺ASMR除了能助眠,其實也可作為替代品啊。
Ref: 失眠怎麼辦
然而時間一長,問題又出現了:好的ASMR效果通常要佩戴入耳式耳機,但久戴會耳朵不舒服。
於是在認識到耳塞對耳朵的傷害後,便很少長時間佩戴了。接著也來到了目前的方案:白噪音。
白噪音在內容上和ASMR差不多,以前沒覺得有多大用,但如果配合耳機降噪使用,那真是絕妙極了。
主要在於白噪音品類足夠多,總會存在那麼一款,讓你能夠舒適的學習。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
現階段我常通過兩個途徑獲取音源:
網站。常用的網站有兩個:Rainy Mood和Rainyscope。
B站。B站上有許多有意思的音源,舉幾個例子
Ref
Rainy等:後臺回復【白噪音】。
蟹堡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t411D7x5?from=search&seid=13048965755519265561
火車之旅: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11p7rs?from=search&seid=14108676966919741257
所以目前就是這樣,我如果需要點有聲音的work,啟動電腦後便會習慣性做兩件事:1. 打開鬧鐘,來個中杯;2. 開個網頁,後臺Rainy Mood。
"下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