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帶點啥?」一個愁人的選擇題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剛剛過去的周末,難得沒加班,蔣玲跑了一趟超市想買點過年回家給爸媽的禮物,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給家人選有年味兒、又真正喜歡的禮物,真的很糾結,很難!」

  這問題不只蔣玲有,在微博等社交平臺,「春節回家帶啥」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

  糾結

  蔣玲聽朋友的建議,本要在網上淘堅果禮盒寄回去。但同事勸說她,剛來北京第一年,可以帶點特產。

  結果去幾家超市逛了幾個特產區後,最終還是不知道要買什麼。

  無奈的蔣玲把大難題拋給了自己的爸媽,父母的一句「什麼都不用買,只要回家就好」,讓她在感動之餘,還是沒得到答案……

  「其實我也不知道買啥好了,前幾天在網上給我爸定了一件羽絨服。」同樣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李宇遇到了一樣的問題,「來這裡三四年了,每次過年臨回家前,都要為帶禮物這件事費一番周折。」

  李宇在北京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剛來北京那兩年,他分別帶了烤鴨和稻香村點心孝敬父母和長輩。後來感覺父母對這些吃食不太感冒,就又帶起了煙和酒。

  「能帶的都帶過了,現在反而覺得實用最重要,像羽絨服,我買爸爸的,我姐買媽媽的,孝敬一下二老。」

  李宇的回鄉禮物定下了,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會計的張楠還在愁這個問題。「之前也想過買特產,但比起特產,感覺酒反而更合適些,所以想過兩天去超市看下酒,看看要不要買點二鍋頭帶回去。」

  而在另一家公司當程式設計師的張儉現在還在猶豫中。「我領導建議買點北京的糕點帶回去,但總覺得給父母買個按摩儀會不會更好一些。」

  傳統

  我們匆匆忙忙從天南海北趕回心心念念的家鄉,我們拿著大包小包只為家人能享受到來自遠方的美味。

  在外的人們最愛帶什麼東西回去呢?在帶回家的熱門禮物中,特產是很多人的傳統選擇。

  畢業兩年的張雲,去年春節就帶了廣州的糕點回了家。今年她依舊準備買些特產,再在網上買點其他的東西郵回去。

  1月25日(周五)的晚上,北京的一家超市裡,熙熙攘攘的人群與平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推著購物車的顧客,很多都向特產區奔去。

  「也沒啥其他帶的,帶點烤鴨、糕點等特產回去,讓老人們嘗嘗鮮」,成為很多人的想法。

  逢年過節,都是白酒的銷售旺季,今年也不例外。在超市裡,人頭攢動的還有酒類區。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張雷來說,即使選酒也遇到了發愁的問題。

  「嶽父嶽母幫著帶小孩已經3年多,去年給愛喝酒的老丈人買了一瓶茅臺,今年要送啥品牌的酒?檔次不能低於茅臺吧,但今年很難買到茅臺。」

  個性

  除了買特產,隨著生鮮電商的興起,網購堅果、海鮮等送給家人,也成了很多人送禮物的方式。

  「我準備兩手空空回去,網購又方便又省心,比大包小包地帶回去強多了。」在北京工作的湖北人周楊今年就直接在網上買了堅果和酒郵寄回家。

  還有很多人從實用出發,給媽媽買了化妝品,給爸爸買了羽絨服,給弟弟買了鞋等。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最實惠最省事的莫過於直接給長輩或晚輩紅包。

  孫舟就是一例,這個年他準備和往年一樣,直接給爺爺奶奶錢。

  「我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現在畢業掙錢了,自然要孝敬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麼,就直接給他們錢吧,讓他們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至於要給多少錢,「去年我每人給了兩千,今年只多不少啦!」孫舟笑著說。

  對於在外工作的父母們來說,還有重要的一項,就是給家裡的孩子帶些東西。

  益智書籍和玩具經常是備選項。

  胡林和丈夫一直在上海工作。趁著過年回去,除了會帶些吃的以外,還會給孩子帶一些書籍。

  平時為了工作,她把孩子託給父母照顧,犧牲了陪伴教育孩子的時間,因此想趁著春節,多給孩子買點課外書,讓他們補充知識。

  家人最想要什麼?

  孫舟給媽媽買了首飾。「其實我也沒給媽媽買過什麼東西,前些日子媽媽說想要一個項鍊,我就記在心上,給她買了下來。」

  「收到禮物,她還是很開心的,父母也有喜歡的東西,送給他們喜歡的比什麼都重要。」

  一些媽媽還想要能滿足「虛榮心」的禮物。

  「我媽前幾天突然和我說,想讓我給她買一套化妝品,當時還在想怎麼回事,媽媽從不主動讓我給她買任何禮物啊,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鄰居的女兒給媽媽買了全套首飾,可見父母們也會在私下裡比較兒女們的孝心。」在北京工作的鄭茜說。

  對於大齡青年周楊來說,「我能把對象帶回家就是最好的禮物。」

  周楊已經邁過30歲的「門檻」,但感情上的事還是沒有著落。他父母心急,一眾親戚朋友也跟著著急。

  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在外漂泊的兒女們,婚姻大事能夠定下來,就了卻了一塊心病。

  同樣是回家,單身、已婚……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問題。

  更多的人遇到的是蔣玲這樣的情況,問父母喜歡啥?換來的經常是一句:「什麼都不需要,只要回家就好。」

  因為一家團聚就是最好的春節禮物!

  無論滿載而歸,還是空手而回,家裡永遠有熱騰騰的飯菜在等著我們。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個春節,你打包好自己,準備帶回去了嗎?(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所出現人物為化名)(謝藝觀)

相關焦點

  • 苦惱過年帶點啥西安特產回家?看這一篇就夠了~
    【新朋友】點標題下「華商網」訂閱【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轉眼又快到了春節!每年回家過年先愁車票,車票get完以後又要考慮給家裡帶點啥特產?好吃+西安特色這絕對是必須要考慮到的!再過不到半個月就放假了!
  • 【一路回家】最後一海裡:人在途中 心已歸家
    位于洋山島的沈家灣碼頭,是嵊泗島居民從江浙滬方向回家的必經之地。春節臨近,在外求學、經商、務工的人們陸續來到碼頭,從這裡乘船回嵊泗島,這一段40分鐘的航程,是島上居民回家的「最後一海裡」。因此,人雖還在碼頭,心卻早已到家。
  • 2018春節堵車高峰期是哪幾天 回家過年必備攻略
    據小編了解,春節如論是自己開車回去還是坐車回去,以下這5個時間點是最堵車的:2月10日(臘月二十五)、2月11日(臘月二十六)、2月14日(免費出行的前一天)、2月15日(除夕當天)、2月16日(春節當天)。
  • 春節過年回家前VS回家後,都市麗人成棉服肥宅,精緻女神秒幻滅!
    過年啦,小夥伴們也要回家和家裡人團聚,是不是也是兩種形象呢,可能在外工作打拼的時候儼然「都市麗人」的感覺,但是回家之後,穿上自己的大棉襖,怎麼舒服怎麼來!在家裡面也不喜歡化妝了,只想素顏,頭髮也不想打理了,這種感覺還是非常舒服自在的!
  • 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是啥意思?明年年景如何?
    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什麼是「雨打春牛首」?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新一輪的開始。在新舊交替之際,人們肯定會有一些重要的儀式或祭祀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在立春前一天「鞭春牛」,就是用泥巴做一個與牛大小相似的土牛,用柳條鞭打。
  • 春節將至,幾種年宵花卉帶回家,扮靚居室,喜迎新年
    元旦過後是春節,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要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歡聚團圓,走親串友,大街小巷也都比平時熱鬧了許多。朋友們置辦年貨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家裡添置幾盆年宵花卉,紅紅火火迎接新的一年。關於養花,有的朋友總擔心養不好,養不久,這裡給大家推薦幾種好看又好養的年宵花卉,寓意好,株型美,花開富貴,喜慶又吉祥。
  • 重磅公告:春節不回家,你能抓住這個機會嗎
    很多有準備的人,在這場戰役之中脫穎而出,而全民不回家的今年春節,會是你的機會嗎?為什麼說是機會,別人過節懈怠休息,咱們過節學習前進,一比較,咱就是進步。特殊的春節,就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時機,這個春節咱們要給他玩明白:1玩玩自律每逢佳節胖三斤,不僅胖,整個人都會陷入的混亂之中。
  • 鄉愁「愁」什麼
    當今公職人員也好,農民工也好,大都用「想家」、「思鄉」的平白之語,來表達對家鄉的嚮往與回家之心切。   余光中的「鄉愁」概念之所以能迅速流行,說明它準確而貼切地探到了大家心靈最柔軟之處,瞬間擦亮了人們對故鄉眷戀的明亮火花,。一時間,不「愁」不足以表達對故鄉的熱愛,不「愁」不能催下眼中的熱淚。   那麼,到底什麼是鄉愁?
  • 春節回家防範意識要增強 途伴熊APP帶來安全新方案
    二十世紀十年代已悄然而過,農曆春節將至,你的手機裡在搶著通往哪座城市的票?「世界再大,都要回家過年」是國人心中的一種執念。但春節也是各類事故的多發時段,帶著期待與欣喜湧入「春運大潮」的你們,一定不要忘了安全,尤其是單獨回家的女性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
  • 「啥是佩奇」大火,映射留守老人痛點
    這次不是因為「社會人」的社交標籤,而是因為一支電影宣傳片。17日,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官微公布了主題為「啥是佩奇」的宣傳片。該片講述生活在黃土高原深山裡的留守老人李玉寶,為了給城裡的孫子春節禮物,問遍全村啥是佩奇的故事。最終,李玉寶一冬的執著,化作了過年團圓時的甜蜜。
  • 馬上有健康 春節最適合送爸媽禮物推薦
    [中關村在線健康頻道原創] 春節即將臨近,每逢新春佳節漂泊在異鄉的人們都會想盡各種辦法買票回家,於是每年筆者都可以看到這種景象:搶到車票的滿心歡喜等著回家,沒有搶到車票的則是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每逢春節親朋好友之間的禮尚往來也再度的成為了熱門話題。
  • 啥事這麼愁?忘關水龍頭!
    啥事這麼愁?忘關水龍頭!房子 雖然不是自己的,但乾乾淨淨的來,自然也要好好收個尾,給房東一個交代。小陳預約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打算讓鐘點工從裡到外的清洗一遍。
  • 四川人春節最愛聽啥歌?這份8億用戶的大數據單告訴你
    3月1日,平臺披露了四川用戶聽歌情況,春節期間四川用戶聽歌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廣東和河南,歌曲《成都》是全國用戶春節期間最愛聽的10首歌曲之一,播放次數達654.8萬。這個春節聽歌有點甜,回家時大家最愛聽《告白氣球》根據2018年春節QQ音樂用戶聽歌動態,相對於春節長假(即除夕到初六),春運期間的「回家、返程」兩個時間點增長量是最大的。並且由於今天情人節和春節交疊,加之春晚的《告白氣球》魔術,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毫無懸念地成為全國用戶回家途中最喜歡聽的歌曲。
  • 今年春節農村還封路?最新回應:不至於,但是這四類人難回家過年
    前言往年每到年底的時候都會有大批在外工作的人,湧回自己的家鄉去,今年也同樣不例外,很多人已經是在打算好什麼時候要回家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面對,現在國內一些疫情反彈信息時,憂心種種,擔心今年無法回家過年,擔心春節期間農村又會出現封村斷路的情況。
  • 車主快看,一個人春節回家,開1000多公裡長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車主快看,一個人春節回家,開1000多公裡長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馬上又到了過年回家的季節,對於很多人來說,開長途就成了家常便飯,其實說實話開1000公裡的長途也不是什麼大的事情,對於二手車的從業者來說,這種公裡數小菜一碟,上周單人單車從福建漳州到山東淄博1700多公裡一人也沒感覺啥,哈哈但是對於一些新手或者是不經常上高速的人來說,開1000公裡還是很長的一個距離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在高速公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項
  • 春節不回家,吃什麼?簡單幾步吃的噴噴香!
    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十八把面發,開始蒸各種饅頭和花糕,然後直接忙到三十包好餃子換上新衣服,整個過程忙碌而熱鬧,辛苦卻又快樂,尤其在現在有了孩子後,感覺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因為孩子在這段時間是最開心的,但是應該相聚快樂的日子有些朋友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趕回家,這時候要蒸要煮的太麻煩了,自己的話我也了解,根本提不起心勁兒來去做東做西,春節的時候仍舊很冷,吃什麼呢,這時候來份滿滿是肉的照燒雞腿飯最好不過了,簡單幾步就可以做好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看了點綜藝,已經預感到了單身女孩過春節有多恐怖_滾動新聞_電影網...
    這就是單身人士(尤其是女孩)春節期間要面臨的殘酷輿論環境。沒想到,春節還沒開始,我已經從《我家那閨女》裡感受到了四面八方對單身女孩的惡意!!這是春節親戚問話演習嗎!!她對自己的生活沒什麼不滿意的,說「一個人習慣了」。
  • 百事可樂年度暖心微電影,新年別忘了「把樂帶回家」!
    而印象比較深刻的當屬益達系列微電影了,桂綸鎂搭檔彭于晏,「給我一個吻,可以不可以」的悠揚歌聲伴隨著轟隆的機車馬達,拉開了益達「酸甜苦辣」序幕。「餐後嚼兩粒,對牙齒好」;「關愛健康,更關心你」兩句臺詞也是記憶猶新。曾經和同學討論過為什麼一定要吃兩粒,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兩粒吃得快,好買下一罐,哈哈哈!要說近幾年最期待的微電影,我想百事可樂的「把樂帶回家」系列必然榜上有名。
  • 你春節回家嗎?湖南多地密集通知!
    @打工人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 今年春節你打算回家嗎? 臨近春節,能不能回家 春節返鄉有什麼要求 成為很多人最關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