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 Google 始於兩位創始人拉裡・佩奇 (Larry Page) 和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在史丹福大學讀博士學位時的一個研究項目,當時是 1996 年 1 月份。Google 域名在一年後,也就是 1997 年 9 月 15 日註冊,Google 在 1998 年 9 月 4 日註冊了公司。
當時的 Google 首頁是這個樣子,之所以設計成這樣是因為兩位創始人不太熟悉網頁前端的 HTML 代碼,於是找來當時在斯坦福讀書的 Marissa Mayer (也就是現任雅虎 CEO) 做「小時工」,完成這項公司。「 也就是說 Marissa Mayer 當時能做的只是寫 HTML 標籤。」曾經有一位 Google 員工在談到這段歷史時這樣表示。
Google 首頁就這樣待在那裡。直到有一天,佩奇和謝爾蓋突發奇想,在 Google 第二個 o 後面加上了一個單線條的小人圖案,意思是告訴訪問用戶:「我們外出了」 (他們要去參加在內華達舉辦的火人節) 。於是,第一個 Google Doodle 正式誕生。Doodle 的中文意思是「隨意地畫」 (scribble absentmindedly),其實就是「塗鴉」。
在第一個 Doodle 誕生之後,後續 Doodle 的製作就落到了 Google 標識的設計者黃正穆 (Hwang Jeong-mok) 身上,他也是 Google Doodle 的首任首席設計師。一直到 2010 年之前,Google Doodle 還是以靜態插畫設計的形式出現。第一個動態交互的 Google Doodle 是為了紀念牛頓 367 年誕辰。
自那之後,出現了越來越多具有互動和交互性的 Doodle。顯然 Google Doodle 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幹的活兒了,現在 Google Doodle 的核心團隊已經接近二十人。據現任 Google Doodle 首席設計師 瑞安・格米克 (Ryan Germick) 介紹,目前的團隊中有 10 人是插畫師,2 個製作人,4 個工程師,還有招募原型設計的人。目前 Doodle 團隊已經製作了 1000 多個作品。
還真別說,Google 能把產品上的一個點搞成這麼大規模,還真是有「死磕」的「極致精神」。
Doodle 有什麼意義?
以「工程師文化」和「數據導向」著稱的 Google,給人的感覺是美學設計並非強項。不過在格米克看來,「用戶想要的不僅僅是信息」,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 Google Doodle 的功能和意義。
在筆者看來,Doodle 是一種 Google 風格方法論下的 Web 藝術品 (或是 Web 裝置),傳達的信息「有趣、幽默」,執行上也稟承著 Google 一貫高水平的風格。比如用戶玩耍時長最久的混音器 Doodle,是 Google 為了紀念商業混音器發明家 Robert Moog 而設計,可以讓用戶通過 19 個功能鍵製作出一段 30 秒的音頻。這個 Doodle 耗費了 5 個工程師 4 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這甚至比一些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整套產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更別提是 Google 工程師團隊的人工成本了)。創業公司產品上線測試後就開始積累用戶,甚至可以去融資估值了,而 Doodle 做完之後放幾天就撤了。
兩者比較,你感受一下。
「Doodle」們的作用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Google 製作的 PAC-MAN 問世 30 周年 Doodle 在全球的用戶遊戲時間達到了 5 億個小時,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 Google 的項目策劃、設計和執行能力。如果這一點還不足以讓我們與 Google 的產品直接聯繫起來,大家可以試著回想一下 2008 年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剛面世的時候,Google 製作的一套漫畫。
這套漫畫講解了當時市場上瀏覽器的設計原理和主要問題,又進一步闡述了 Google Chrome 的技術選擇和解決方案。這套漫畫被翻譯成許多國家語言的版本,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同時也解釋了用戶關於 Google Chrome 的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已經有了 IE、有了 Safari、有了 Opera,而且 Firefox 足夠好的情況下,我為什麼要下載並安裝 Google Chrome?
至少在筆者看來,這套漫畫為 Google Chrome 增加新用戶、獲得市場份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據 Doodle 首席設計師格米克介紹,這套漫畫的插畫師,就是他推薦的。
Doodle 在展現 Google 技術實力的同時,也讓用戶們看到其人性化的一面。
不過,今天有關 Google 的另一條大新聞是進展不順利的 Google Glass 宣布自下周起停售,並關閉 Explorer 開發者計劃。Google Glass 的這次研發調整或許說明,在產品人性化的道路上,仍舊有許多工作要做。
資料:
Google Chrome漫畫書中文版
http://tech.sina.com.cn/i/2008-09-02/21522430443.shtml
Google 維基頁面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ogle
Google PAC-MAN Doodle
http://www.google.com/doodles/30th-anniversary-of-pac-man
谷歌眼鏡將停止接受訂單 從Google X轉入新部門
http://tech.sina.com.cn/it/2015-01-16/doc-icesifvy4036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