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電視的時候,很多人似乎都不怎麼注重「內存」這回事,大家有時候都會想,我買的又不是手機,又不是電腦,內存咋會這麼重要?再說現在看電影、追劇什麼的都是在視頻平臺上的,又不需要本地存儲裡放那麼多東西,那麼大內存到底是為了啥?因此,很多人就買了內存不太大的電視,剛開始用得美滋滋,但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了不太對勁。
內存越來越小、空間越來越不夠用,但是各種APP每次更新的體積都越來越大,電視運行也越來越卡頓,想要安裝新的APP還得考慮刪哪個、留哪個,簡直把電視砸了的心都有。所以,這時候也就別總說國外電視品牌真香了,現在很多日韓系電視的容量都不大,一般也就8GB的樣子,大一點的會有16GB或者32GB,看起來還湊合,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捉襟見肘。
例如現在非常熱門的索尼中高端新品X9500H,有著3GB+16GB的配置,在日韓系產品當中還是不錯的,不過開機之後的可用容量就只剩下6GB左右了,這是因為系統本身要佔用很大一部分;同時現在各類APP的體積也是很大的,比如騰訊視頻、芒果視頻、Bilibili、優酷等視頻平臺的電視端APP體積都在200MB左右,如果再算上一些體積更大的遊戲,實際上6GB可用空間也比較緊張。
另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電視屬於換新頻率較低的大家電,一個家庭可能要3-5年才換新電視,而多年時間裡各類APP的更新速度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佔用空間更大、產生緩存更多是必然的,單個APP佔用數百MB乃至以GB論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只有在買電視的時候「一步到位」選擇大容量款式,方能有備無患。
可想而知,16GB看起來很大,但實際可用的容量會縮水很多。然而要是一臺大容量的電視,可能情況就不太一樣了,至少能保證很長時間不出現空間不夠的情況。比如海信U7F就擁有3GB+128GB配置,開機可用100GB上下,相當可觀。
即便是考慮到未來幾年時間裡所有APP的版本更新佔用了空間、安裝新的APP、把視頻緩存在本地等情況,超大容量還是很能扛的。簡單來說,更大的容量意味著更多的自由,使用電視的時候就不會束手束腳了。更重要的是,海信電視的APP商店都做了本地化優化,所有APP都是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與電視的適配也很好,老人孩子都能輕鬆上手。
實際上,智能電視進入千家萬戶的時間還不算很長,如果從安卓系統內嵌到電視的2011年前後開始計算,智能電視的歷史不過十年時間;而如果從真正意義上的流暢使用、電視端APP大行其道的2015年前後開始計算,智能電視的發展就只有短短數年。最早購買智能電視的用戶已經經歷了1-3次換新潮,對於內存配置的需求堪稱行業痛點;對新用戶來講,內存配置也是關乎體驗的重要方面,因此將內存配置做大是近年來業界的熱門話題。
而國產品牌在這方面的努力還是令人欣慰的,比如海信、創維近年都在內存方面推陳出新,很多款式都普及了32GB內存,高端產品線還有64GB乃至128GB的款式,大大緩解了用戶的「內存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