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覺得下一代不能吃苦,不如當初的自己!70後嘲笑80後不能吃苦,80後嘲笑90後是廢掉的一代。
這種代際間的「鄙視」常常都是依據自己所在年代的成長經歷去審視,橫向對比下一代,得到的結論也就是「現在年輕的這代人失去了我們這代的精神信仰」
作為一個90後,我想說,你們懂個屁?!
「吃苦」在每一代人口中都是指自己在艱難的環境中持續不間斷的努力而最終到達舒適的環境。但「吃苦」在指責下一代的時候明顯是說「我當時的環境比你現在艱難多了」
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拿70後的「稀飯蘿蔔乾」直接對比90後的「有魚有肉」就說90後身在福中不知福毫無意義,重點得理解一下「艱難的環境」。
艱難的環境:一般是指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不滿意並且迫切想要改變,而不是指我放棄了正常的生活去選擇一種更為困苦的生活。
每一代人都在吃著屬於自己年代的苦,並沒有哪一代比上一代嬌貴,只是表現方式不太相同而已。
70後生長於物資匱乏,勞動力過剩的年代,人們常常為了三餐而奔波勞碌!
90後則生長社會物資豐富,品類繁多,不少人開始富裕起來,國家正處於高速發展中,勞動力短缺的年代,加之網際網路技術的出現,社會更是跳躍性的變革!
在工作中70後是 「溫飽>價值」只要能拿到夠家庭生活的錢,任勞任怨,無論多苦多髒都能幹,甚至被謾罵都會默默忍受下來。
90後則是「價值>溫飽」個人必須要被尊重,不能接受價值被上級否定,甚至會因為價值觀不同便直接換工作,因為我們是想要釋放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
70後的不滿意的日常生活是稀飯鹹菜,奔波勞碌,物資短缺。
90後則是地鐵公交,早出晚歸,憂慮自我價值如何實現。
生活物資會隨著個人的努力得到豐富,即便個人的努力不成功,社會的整體發展也會提升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但是個人價值能不能實現,如何實現,社會的整體發展並不有太多幫助到個人。
現在網絡上隨便打開一檔節目都在和你講人生,講夢想,鼓勵我們堅持奮鬥去實現自我。即便是美食節目,搞笑綜藝節目都在煽情。社會已經從講財富故事到講人生價值了
我們從小接受教育,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卻總得不到尊重,常常被要求按照「領導」的方式來完成工作。
我們希望被平等對待,生活工作在「契約」下,卻總遇到「強權」入侵,蠻不講理。
我們初心從善,信人如己,卻總被「消費」「欺騙」!
不一樣的是,我們從來不妥協!
我們不妥協「先斬後奏」的行為,我們不妥協「隱藏條款」的工作,我們要的只是一個明文規定,事前約定,個人被尊重的場所去努力,去實現自我價值。
實現自我價值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其中都包含了汗水,淚水,迷茫!但是我們不妥協,我們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