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教育變了,學生、家長、教師都變了

2020-12-05 朱老師說教育

教育存在一個極大的怪現象,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時代社會對教育的焦慮感反而沒有現如今大部分學生能上大學的時代大。

時代變了,教育變了,學生、家長、教師都變了。

八十年代的時候,能上大學的簡直鳳毛麟角,真正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但那是社會上好像並不為此感到焦慮,沒有鋪天蓋地的教輔資料,沒有補課,沒有擇校,沒有學區房,沒有家長訛學校,學生跳樓的很少,沒有輔導班培訓班,沒有班級群,沒有家長籤名與輔導作業。沒有上下學接送,沒有幼兒園。沒有ppt,沒有責任狀,沒有給家長的一封信,沒有曬課,沒有監控,沒有各項檢查。老師也沒有現在學歷高,農村老師很多比學生到校晚比學生離校早。

那時的學生能排名能公布成績,能罵能打能開除

能留級。

但後來都變了,慢慢的都變了,從沒有到有,從能到不能。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呢?簡直就是一個大的課題。朋友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老師沒變,是家長變了,時代變了
    現在的老師,變了嗎?許多朋友,覺得上世紀80年代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那個時候,老師們不收學生和家長一分錢,寧願在放學後幫孩子們補課。而現在呢?教師已經成為了一種被眾人吐槽的對象,大家對於老師,都戴上了有色眼鏡去看。難道說,老師們真的變了嗎?看上圖網友們的評論:老師自己在家輔導孩子,居然被舉報!退休教師收個錢辦個班,也被舉報!真不知道這些舉報人是如何想的呢?是的,老師沒變!變了的,是家長!
  • 「寶貝」為何變「神獸」?「神獸」是怎麼產生的?
    根據調查,疫情期間,51.8%的家長認為自己「指導不了孩子的學習和作業」,48.9%的家長說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學習」。由此可見,在大多數家長眼裡,「管孩子」就是管孩子的學習。 這個現象的背後,是現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邊界不清晰,功能時有錯位。具體表現:一是家庭教育喪失獨立性,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部分教師把一些本應該教師承擔的工作,如批改作業推給家長。
  • 學生沒有按時睡覺,慘遭教師毆打:樂園變地獄,學生安全如何保障
    一國家明確規定,在學校裡邊,不論學生犯了任何過錯,學校的教職員工都不能體罰學生。如若體罰,輕者不能評職稱、評優,學校予以開除。情節嚴重,可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若遇到這種情況,正確做法是:(1)學生不睡覺,宿管進行說服教育,如果行不通,宿管對他進行批評教育。
  • 「思維」一變天地變,這項課改實驗如何引發一場教學巨變?
    正可謂「思維」一變天地變,教師變了、課堂變了、教研變了、學生變了、學校也變了……思維導學釋放出來的改革魅力,讓人們看到了高中課改的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大膽放手,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盧美美說。相同的案例還來自湖北省襄陽一中物理教師姚梅,在她看來,學校引入的思維導學,是在育人方式上尋求突破,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通過日常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成長為新時代迫切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雖然明白這些大道理,但在課改初期,姚梅內心也發怵,不知改革後會呈現怎樣的效果。
  • 日本教育改革迎來「激變」
    2020年,日本教育有多項新舉措、新變化落地——日本教育改革迎來「激變」2020年,日本教育將迎來「激變」,教育領域的多項新理念、新舉措、新變化等均將「落地」。社會發展風雲變幻,未來時代難以預測。到底該選擇何種職業與人生之路是擺在所有兒童面前的共同問題。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需要兒童積極面對變化,以人類特有的感性和悟性讓社會與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種能力並非脫節於迄今為止學校教育所貫徹培養的全新能力,而可以說是日本學校教育長年來貫徹培養的生存能力的「升級版」。
  • 大人時代變了是什麼梗 大人時代變了什麼意思出處哪裡
    大人時代變了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大人時代變了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大人時代變了什麼梗  大人,時代變了是絕殺招數名稱,秘訣是跳脫規則,用更先進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語言的風向標上可以看出來,這主要表達的是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 定格之變!高考是一面鏡子,照片折射時代的變遷(組圖)
    高考是一面鏡子,折射時代的變遷!  從前,車馬郵件都慢,沒有相機、手機,迎接考生的只有家長殷切的目光。
  • 投入22億元 廣州兩家「麻雀」小學變「鳳凰」
    當學生們看到全新的校園、明亮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和修葺整齊的綠化環境時,都忍不住興奮地叫了起來。家長周先生高興地對記者說:「經過五年的等待,孩子的校園終於『麻雀』變『鳳凰』了!」對於廣大家長,尤其是新區、縣級市的家長來說,此方案不啻為一大喜訊!因為過去廣州市的優質高中學位主要集中在老四區,而在方案中,除了老四區一些「老牌」重點中學外,新六區和兩個縣級市都有一至兩所中學被列入示範性高中的建設行列中。
  • 北鬥AR學生地球儀,給孩子真正的「快樂教育」
    談到教育,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去上學就認為孩子這樣不會開心,迫切希望能有既要學習又要快樂的教育形式就好了,其實大多數家長誤解了「快樂教育」的真正內涵,孩子真正的快樂應該來自於對世界的體驗和挑戰自我的成就感。
  • 教研探討:行動研究的自變因素、因變因素和研究假設!
    對此我能夠理解:一方面教育實踐變革的因素難以控制,教育變革的效果很難簡單歸因;另一方面,涉及「量」就需要數據統計和刻畫,中小學教師做的教育科研很難用數量刻畫,做數量刻畫還需要比較嚴格的學習和練習,一線中小學教師(也包括我本人)還缺乏這樣的訓練,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經驗。
  • ...有思想、學生有主見、家長有信心……這所學校用「開放」領跑教育
    開放式教育,不僅實現著她「學校有靈魂、教師有思想、學生有主見、家長有信心」的辦學夢想,更點燃了師生綻放的熱情,厚重的責任和無限的可能。從事多年教學、教研和培訓工作,張雲鷹終於獲得了一塊屬於自己的教育「試驗田」。「只有在校園中,才能真正將教育理想實現」,她想,「如果我當校長,一定會讓我的教師有更好的發展」。但開學第一天的場景著實令她吃驚 :清晨的校門口,學生家長穿著拖鞋、睡衣接送學生,學生們衣著邋遢,說髒話……這裡真的是深圳嗎?
  • 變泛在化為品質化
    說到創業教育,人們普遍認為是大學教育的事。如今,可能不一樣了。一則消息說:字節跳動公司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一條鯰魚,進入哪個領域都不容忽視,只是沒想到居然要做教育,並且提出「創新教育,成就每一個人」的口號。另外,中國建設銀行創辦的建行大學愚公學院已經落地深圳。
  • 線上教學給高職帶來「痛」與「變」-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生的新「習慣」,就預示著教育的新「需求」。陣痛是改變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的真實反映。要提升「網際網路+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研究新技術信息化條件下學生的「新習慣」和心理變化規律、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引導師生熟練使用新工具新手段實現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主動性,老師們要指導學生如何學,就必須順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探索符合高職教育本質與規律的新的教學形態、管理方法。
  • 人工智慧時代:課程教學如何以變應變
    人工智慧時代,這些方面又有新的進化,高級階段的人工智慧具有類人腦的學習力和思考力,將來還能進化到「自適應」學習,不但能夠完成基礎性教學任務,而且能做學生的高級助理,能讓學生執行超越他們能力的挑戰性工作。在這個意義上,人工智慧將進一步改變教育的外形,過去只有在學校才能完成的正規教育,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完成,即所謂「泛在學習」,教育將呈現「深度社會化」樣態。
  • 光明日報:全腦開發、右腦教育,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然而,我們卻看到了不少與之不相稱的所謂「全腦教育」亂象,如右腦開發、松果體開發、考試香水、聽音頻提升腦力、閃卡等。這種打著「腦科學與教育」培訓的旗號,在家長、學生與教育人員中大肆傳播的「神經神話」(沒有腦科學證據支持的錯誤觀點),已經對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影響。亂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的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一冬一夏,早教機構都是最熱鬧的地方。
  • 風變科技劉克亮:一場理想和專業主義的未來大學實驗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MOOC平臺,可以把清華大學老師的課程錄播視頻,提供給更多非清華大學的學生學習。「我們當時很興奮,因為覺得這個很有意思,能夠讓全國大學生上清華,所以很狂熱。我們順理成章地成為了MOOC的免費推廣渠道,但最後發現MOOC的體驗並不好,很多人都學不完。
  • 「家長退群事件」背後,是資訊時代低成本社交對個體的侵蝕
    導語:江蘇一家長因老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憤而退出家校微信群,此事持續發酵,央視批評此現象為「教師的缺位」。在小編看來,這不僅僅是教師或者家長某一方面的問題,其背後還有低成本社交工具與浮躁社會風氣對個人的壓榨與侵蝕。
  • 青舟:一個聰明孩子是如何變笨的?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孩子之前成績還挺好的,怎麼越來越差了呢?一個聰明孩子怎麼就越來越笨了?打罵、指責、攀比等都是把這件思維解決的事情,升級到了情緒層面。當一件事情變成情緒記憶的時候,我們就脫離事件本身了,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情緒做對抗。這是一個智力功能被丟棄的過程,因為父母沒有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因此很多人遇到困難,首先出現的是情緒,然後情緒不斷變化,思維都在睡覺。這不是變笨了,而是變脆弱了。孩子因為脆弱,所以垮了。
  • Lucy:一位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的英語教師
    Lucy作為能動英語的好評教師,「負責任」、「耐心細心」都是來自學生和家長對她真實的評價。想遍了許多方法後,最後她決定:走進學生家庭。即使這樣的做法對課外輔導老師來說不是件易事,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毫不猶豫!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敏感脆弱,一定是跟家庭有關係。我大致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後,就經常跟孩子的家長打電話,分析孩子的心理狀況,跟家長一起討論怎麼鼓勵孩子,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 幼兒園教案:《故事:小豬變乾淨了》
    幼兒園教案:《故事:小豬變乾淨了》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7-29 15:3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