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方國),其中多奇怪國度,如:控制太陽月亮運行規律的女和月母之國,能自由上下於天上地下的互人之國,壽命最短都能達到八百歲的軒轅之國,甚至於還有生而不死的國,人皆生毛羽的羽民之國,人皆生卵的卵民之國,長著鳥嘴鳥翅在大海中飛行的驩頭之國,人面獸身的犬戎國,身體裡沒有骨頭的牛黎之國等等。
這些奇怪的國度究竟是一種曾經的存在、還是完全杜撰呢?在未知的情況下恐不能武斷下任何結論。在從多奇異的國度中,還是先從「大人國」和「小人國」探起。
《山海經》記載了許多的大人和小人,大人如大言山的大人國(14.4)、南方的「贛巨人」(18.17),小人如大言山的小人國(14.5)、焦僥國(15.20)、有小人名菌人(15.29)等等。一般理解「大人國」就是身材高大的國度、「小人國」就是身材矮小的國度。因為《山海經》既出現了很多巨人,如獨目巨人「一目國」、巨人刑天、怒觸不周山的巨人共工等,同時也出現了身材矮小的國度焦僥。傳說巨人的身材高達數十丈、小人的身材矮小只有九寸。是否這樣的實際情形嗎?其實古人也一直在探尋。
春秋時期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魯哀公元年(BC494年),吳國打敗越國後,在拆毀會稽城的時候,挖出了一節巨大的骨頭。這節骨頭一輛車也裝不下。大家都很興奮,卻沒人知道這骨頭是怎麼回事。於是就在有使者出訪魯國的時候順路帶到到魯國去問孔子。
孔子研究了一番後說:「當年大禹治水成功以後,在會稽召集諸神開大會。所有的神都來了,只有防風氏遲到。大禹很生氣,命令將他斬首示眾。防風氏的骨頭就是一節就可以裝一車的。你們找到的這節骨頭,應該就是防風氏的。」「防風氏守封,嵎之山,在夏代的時候叫防風氏,商代的時候叫汪芒氏,周代的時候叫長狄氏,現在則叫大人國。」
大人國的人究竟有多高呢?孔子說:「僬僥氏為矮人,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人了。大人國個子高,是他們的十倍,大概三丈吧。」
這個事件記載在《孔子家語》上,《史記》、《國語》、《左傳》等正史也有採用,說明其事不虛。
高大到三丈的大人、或者矮小到三尺的小人,如果偶然因基因突變等因素,出現特別高大的巨人和特別矮小的侏儒的個例,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出現整體的「大人國」度和「小人國」度,在《山海經》的下限大禹時代(《山海經》結束於洪水滔天、禹分九州),那應該是不可能的。
大禹是五帝之末、夏啟之父,其生活時代大約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而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活的春秋末期,距大禹時代僅約一千五百年左右,如果大人國和小人國在大禹時期是曾經的真實存在,那這樣的人類種屬絕對不會在短短一千五百年之內就憑空滅絕、消失。所以人們才茫然無知地來求問大聖孔子。
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連春秋時期最博學廣聞的大聖人也沒法考實其本來面目,那節大骨頭也可能是鯨、鯊或者其他大型動物的骨骼殘留。這個事件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出自《山海經》的防風氏與僬僥國的典故被博學多聞的孔子引用來解釋未知事件,則《山海經》在春秋、戰國時期對華夏民族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
那麼,《山海經》的「大人國」度和「小人國」度究竟來自何處呢?或者來自於上一個人類文明期的文化記憶遺留嗎,或者還是來自其他未知區域?
《山海經·大荒經》介紹日月星辰運行規律、揭示四極所至及天文氣象,構成了一個原始的天文氣象模型,應該是我國迄今為止能見到的最早的天文學專著。華夏古代天文學的重大發現是二十八星宿,而其實《大荒經》的四向二十八山是才是上古華夏天文學的鼻祖,其後代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則完全是在《大荒經》四向二十八山指示下的「探索發現」(參見《<山海經>探(31):<大荒經>是上古華夏天文學濫觴曆法鼻祖》)。
《大荒經》四方「二十八山」與後世發現的四方二十八宿是對應傳承關係,「大人國」和「小人國」位於《大荒經》大言山地理分野,而大言山又對應「二十八宿」東宮角屬的星空分野,所以就很自然地將探索視野引向浩瀚的太空蒼穹了。
二十八宿的體系目前文獻所知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初。從文物考查印證,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漆箱,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稱。史學界公認二十八宿最早用於天文,所以在天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具體位置如下: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在《大荒經》四方「二十八山」與商周四方二十八宿的對應中,可以探尋到《山海經》奇異國度的一些端倪。
《大荒經》起首《大荒東經》,東經起首「日月所出」的大言山,位於大言山地理分野的方國有:大人之國、小人國、蒍國。大言山對應東方七宿的角宿。其中則有這樣一種內在聯繫:大言山——大人之國、小人國、蒍國——角宿。
大人之國的特徵是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小人國的特徵是「名靖人」。「靖人」是指傳說中的諍人,「靖」也含恭敬的意思。則此處「大」「小」非指形體方面的差別了。
東宮角宿有一顆非常明亮的星座叫大角,《史記·天官書》云:「大角者,天王帝庭」,正義:「大角一星,在兩攝提間,人君之象也」。兩旁各有三顆星,鼎足而立如勾狀,名為攝提。正義:「攝提六星,夾大角,大臣之象也」。
與角宿同屬東宮的房宿、心宿附近,也有天市星、天樓星,《史記·天官書》:房宿……「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樓」。正義:「天市二十三星,在房、心東北,主國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
則角宿的大角星、房宿邊的天市星、天樓星構成了大人之國「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並且有一大人張兩臂膀、蹲坐其上的形象。大角旁的攝提星鼎足而立如勾狀護衛大角星,構成了小人國恭敬順從的形象。
《海外東經》也有「大人國」的記載:「為人大,坐而削船」。而對「天王帝庭」又索隱為:「《援神契》雲『大角為坐候』」,則與物候有關。劉宗迪在《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中論證了「大人削船」與三月「始乘周」的關係。陽春三月天氣轉暖,河冰已開,河水始盛,故三月始乘舟。
這裡說的可不是老百姓坐船,這是古代天子的一項重要儀式。《月令》記載:「(季春之月),天子乃……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於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角宿處於東南角,與一年中的三月(十二地支「辰」)在時間、位置上是對應一致的。這樣,地上的事情就投射到了天上。
「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大人張著兩個臂膀、蹲坐(原始時期)在大堂上,講話聲如雷霆,當然也為「大言」,完全是一個天帝或者遠古君王的形象。如此,則大言山分野的大人國、小人國非為地上邦國了,而是天上星宿分野,是天國在人間的縮影,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的淵源。
大言——角宿——大人國,是一種意向的表現形式。
而同在大言山分野的蒍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才是真正落在地面人間的現實方國。「黍食」為原始農業之初始的特徵,「使四鳥」說明還處於人類早期文字為成形、鳥獸未分類的遠古時期。
《大荒北經》也「有大人之國」的記載,而這個大人國為「釐姓、黍食」,比較接近人間方國的現實寫照。似乎此「大人國」非彼「大人國」了。至於「坐而削船」,則是原始「刳木為舟」時期,《山海經》也有帝俊竹林「大可為舟」的記載(17.1)。具體何指有待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