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12-02 19:56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董浩 徐婉露 陳孝伍 實習生 管可欣 通訊員 鄭文剛)工業興則荊州興、工業強則荊州強。市委提出「四輪驅動」、「兩翼保障」的發展路徑,明確「工業興市和高質量發展」為兩個主動輪之一。為展現各縣市區和功能區大抓工業、比學趕超的擔當和作為,荊州廣播電視臺聯合多個市直部門推出《競發》第五季全媒體採訪報導。今天,《競發》報導組聚焦江陵縣,看江陵如何做好煤的文章,奮力打造「雙千億」產業。
江陵,「天選之子」,「北煤南運」大通道浩吉鐵路正好在這裡和長江交匯。每年浩吉鐵路要運送8000萬噸煤,為了讓路過江陵的煤留下來。一個總投資70億元,規劃年吞吐量5000萬噸的煤炭儲配基地因此誕生!
藍色的外表,隧道一樣的外形,這臺酷得不得了的設備就是翻車機。翻車機,顧名思義就是把火車車廂翻過來的機器。浩吉鐵路來煤以後,首先就要通過鐵路專用線運到翻車機房。
不僅高顏值,還有高效率。翻車機每次旋轉175度,每次翻轉3節車廂,每小時能卸下8000噸煤,一列火車5000噸煤1個小時就能卸載完畢。煤炭卸入翻車機坑後,皮帶傳送系統就會自動將煤輸送到不遠處的煤炭堆場上。
湖北每年的煤炭需求量在1億噸左右,其中近9成需要外進。過去湖北所採購的煤炭,主要通過北方產煤省份運到海港,然後進入長江,運距長、時效慢。在冬季用煤高峰期,又恰逢長江枯水期,煤炭還要經過「大船換小船」,運輸時效更慢。從能源保障上來看,修建堆場儲備煤炭顯得格外重要。
為嚴格落實長江大保護任務要求,儲配基地在環保設施上投入達2億元,超過總投資的8%。
一部分煤留在堆場作為儲備,更多的煤,則是用來中轉,通過長江水道發往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發揮鐵水聯運的最大優勢。
兩臺裝船機,基本實現全程自動化,3個小時就能裝滿一艘萬噸大船。預計一期項目4臺裝船機全年可裝運煤炭1600~2000萬噸,煤炭中轉輻射湖北、湖南、江西,速度上將碾壓傳統模式。
煤化工,就是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我國能源稟賦特點是「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隨著世界石油資源不斷減少,新型煤化工可以部分代替石化產品,發展前景廣闊。而發展煤化工,關鍵需要煤炭資源、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江陵三者兼有。
圍繞煤化工產業,江陵謀劃設立了荊州江陵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屬於湖北省級經濟開發園區和化工園區。幾年來,園區招商取得明顯成果,總投資200億元的360萬噸煤制甲醇聯產烯烴項目已在推進,總投資300億元的煤制化學品項目已達成基本意向。不久前的10月31號,荊州市政府、江陵縣政府與華魯集團旗下山東華魯恆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籤訂項目投資協議,一期投資過100億元。
如果煤化工產業代表著江陵工業的「大」,那麼湖北合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就代表著江陵工業的「精」。這是一家年輕的企業,2016年落戶江陵,2019年投產,主要從事高分子聚合物複合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生產的特種塑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汽車行業。以眼前的無人機槳葉為例,這款材料超輕超薄,強度甚至超過傳統的鋁合金。
企業每年以20%~30%的利潤投入研發,公司現有員工5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研發人員,企業平均年齡只有31歲。2020年,這家僅有50多人的小企業,年產值有望突破1.7億元。
路雖遠,行則必至。江陵縣將牢固樹立「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理念,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堅定不移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堅持高標準定位、高層次推進、高水平保障,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