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溫下,磁鐵不再具有磁性?極低溫度下,鉛變成了超導體?

2020-10-18 博科園

極端溫度會對金屬造成奇怪的影響,比如在高溫下,磁鐵不再具有磁性,在極低溫度下,鉛變成了超導體。在過去的30年裡,物理學家們一直被17.5開爾文(零下256攝氏度)的鈾釕矽化物(URU2Si2)到底發生了什麼弄糊塗了。通過測量熱容和其他特徵,可以說鈾釕矽化物經歷了某種類型的相變,這是任何人都能肯定的,其各種各樣的理論比比皆是。

由文理學院Dick&Dale Reis Johnson助理教授、物理學家布拉德·拉姆肖(Brad Ramshaw)領導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一項合作,利用超聲波和機器學習的組合,縮小了對這種量子材料進入所謂的「隱藏秩序」時會發生什麼的可能解釋,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期刊上。

研究的資深作者拉姆肖說:在鈾釕矽化物中,我們不知道電子在隱藏有序狀態下做什麼。知道它們不會變得有磁性,知道它們不會變成超導,但它們在做什麼呢?有很多可能性,如軌道順序、電荷密度波、價態躍遷,但很難區分這些不同的物質狀態。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子是『隱藏』的。研究團隊使用高解析度超聲波光譜研究了鈾釕矽化物單晶的對稱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在隱藏的有序相變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大多數相變都伴隨著對稱性的變化,例如,固體的所有原子都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排列,而液體則不是這樣。這些對稱性的變化並不總是明顯,可能很難通過實驗檢測到。

通過觀察對稱性,我們不必知道鈾在做什麼,或者釕在做什麼的所有細節。只需要分析系統的對稱性在相變之前是什麼樣子,以及它在相變之後是什麼樣子就可以了。這讓研究人員拿出了理論家提出的可能性表,然後說,嗯,這些與相變前後的對稱性不一致,但這些是一致的。這很好,因為很少能做出如此明確的是與否的聲明。

然而,研究人員遇到了一個問題,為了分析超聲數據,通常會用波動力學對其進行建模。但為了研究最純淨的鈾釕矽化物,他們不得不使用更小、更乾淨的樣本。這個「形狀奇特的小六邊形晶片」太小了,對於直接的波力學解決方案來說,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拉姆肖和高什求助於物理學教授、研究的合著者金恩阿和博士麥可·馬蒂,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分析數據並發現潛在的模式。

機器學習不僅僅是針對像圖像一樣的數據或大數據,它可以極大地改變對任何複雜數據的分析,避免了手動建模。這很難,因為數據只是一個數字列表,沒有任何方法,它就沒有結構,也不可能從中學到任何東西,機器學習真的很擅長學習函數,但必須正確地進行訓練。研究人員的想法是,有一些函數可以將這組數字映射到一類理論。給定一組數值近似的數據,可以進行有效的回歸,學習一個解釋數據的函數。

機器學習算法的結果,消除了對隱藏順序20多種可能解釋中的大約一半。它可能還沒有解決鈾釕矽化物之謎,但它為解決實驗物理數據分析問題創造了一種新的方法。該研究的算法,可以應用於其他量子材料和技術,最著名的是核磁共振(NMR)光譜,這是磁共振成像(MRI)背後的基本過程。研究人員還計劃使用這項新技術來解決碲化鈾的不規則幾何問題,碲化鈾是一種潛在的拓撲超導體,可能成為量子計算的平臺。

博科園|研究/來自:康奈爾大學

參考期間《科學進展》

DOI: 10.1126/sciadv.aaz407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相關焦點

  • 高溫熔銅倒在磁鐵上,磁鐵還能具有磁性嗎?一起來看看吧
    磁鐵我們都知道,它對於鐵製品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那麼如果將熔化銅澆在磁鐵上,磁鐵還有磁性嗎?老外將一些銅片放在熔爐中煅燒,看著裡面紅彤彤的火焰,就知道裡面溫度有多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銅就被融化了,老外將融化的銅直接倒在了磁鐵上,大量的熔化銅將磁鐵都包裹住了,等到冷卻後,磁鐵完全被包裹在了熔化銅裡,仿佛鑲嵌進去的一樣。老外用夾子用力地敲了敲磁鐵,已經有磁鐵掉落下來,為了加速冷卻,老外往磁鐵上倒了一些水,再去看磁鐵已經沒有一點磁性了,看來磁鐵的磁性是經受不住高溫的考驗的,那麼小夥伴們知道為什麼磁性會在遇到高溫後消失嗎?
  • 關於極低溫度的五大事實,你get到了嗎
    在過去的150年中,科學家們研發了許多方法來達到極低的溫度。諸如液氮和液氦之類的沸點都非常低的流體已經在許多領域中廣泛使用。從懸浮的磁性鐵路系統和超光滑的新穎冰淇淋到最新的醫療掃描儀,月球陷阱等等,事實證明,極端寒冷對於下一波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極低的溫度會促進哪些技術的發展!
  • 物理學家:利用光,就能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利用雷射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的方法。磁鐵和磁鐵的磁場通常是由循環電流產生,就像在日常電磁線圈中發現的那樣。這些線圈的「旋向」(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決定了產生磁場的方向。
  • 物理學家:利用光,就能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利用雷射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的方法。磁鐵和磁鐵的磁場通常是由循環電流產生,就像在日常電磁線圈中發現的那樣。這些線圈的「旋向」(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決定了產生磁場的方向。科學家們的理論是,當非磁性金屬盤被線性偏振光照射時,這種光不具有自身循環電流的任何旋向性,因此磁性可以自發地在盤中出現。
  • 磁鐵磨成粉還具有磁性嗎?|No.172
    只要功夫深,磁鐵磨成粉!本期問題是,磁鐵磨成粉以後還具有磁性嗎?搭配BGM食用更佳 ╭(●`●)╯(點擊音頻圖標即可感受磁相互作用)1Q磁鐵磨成粉還具有磁性嗎?by non-trivialA換種說法,鐵磁性物質(這裡指常說的磁鐵,永磁體)顆粒大小和磁性的關係。
  • 磁鐵加熱會失去磁性,為什麼地球內部溫度很高還有磁場?
    如果原子中的磁矩完全抵消掉,那麼,該物質不會產生磁場,所以就不會表現出磁性,也就不是磁鐵。而如果原子中的磁矩疊加在一起,就會有一個淨磁矩,則該物質就會產生磁場,從而表現出磁性,這就是磁鐵。在磁鐵產生的磁場中,諸如鐵這樣的鐵磁性物質會被磁化,使得磁鐵和鐵磁性物質產生很強的電磁力作用,從而表現出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的現象。
  • 中國在高溫超導體領域發力,繼續領跑全球!
    其中,1911年,荷蘭科學家發現水銀在極低溫條件下的超導性,開闢了這個新的科學研究領域,1986年,德國科學家與瑞士科學家發現了臨界轉變溫度為35K的銅氧化物超導體。當時讓科學家苦惱的是,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這個極限溫度能不能突破,一直是科學家奮鬥的目標。
  • 高溫噴火槍加熱釹磁鐵,釹磁鐵還有磁性嗎?沒想到結果尷尬了
    釹磁鐵一種具有超強吸力的磁鐵 因此被稱之為「磁王」,那麼如果將釹磁鐵進行高溫加熱 , 釹磁鐵會失去磁性嗎?外國一小哥將三個小塊的釹磁鐵上下吸到一起,接著小哥使用高溫噴火槍對著三塊釹磁鐵一陣烘烤,短暫的高溫烘烤 磁鐵慢慢變得通紅 ,甚至越發明亮,忍受不了的釹磁鐵隨後便開始熔化,三塊釹磁鐵都粘在了一起,看著已經熔化的磁鐵 ,小哥關閉噴火槍等待釹磁鐵慢慢的冷卻,隨著融化的磁鐵慢慢變暗 ,能夠看出此時的磁鐵就像是一個沒有淬鍊的金屬,小哥用小刀觸碰釹磁鐵時 明顯看出釹磁鐵已經失去了超強的磁力
  • 如何才能讓磁鐵快速失去磁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電子在繞原子核旋轉的同時在自轉,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讓物體本身產生磁性但是,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性質。鐵、鎳、鈷等鐵磁材料的組成原子,具有特別的性質。在外界的磁場作用下,它們一個個好像訓練有素的戰士一樣,聽到口令,就唰地一下排得整整齊齊。
  • 進展 | 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非常規超導體包括銅氧化物、鐵基、重費米子以及部分有機超導材料等,它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磁性相互作用,且超導機制不能用傳統的基於聲子媒介形成的庫伯電子對凝聚圖像(簡稱BCS理論)來解釋,至今仍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的難題之一。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
  • 進展|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非常規超導體包括銅氧化物、鐵基、重費米子以及部分有機超導材料等,它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磁性相互作用,且超導機制不能用傳統的基於聲子媒介形成的庫伯電子對凝聚圖像(簡稱BCS理論)來解釋,至今仍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的難題之一。
  • 當磁鐵遇上了火焰,磁鐵:我撐不住了
    加熱後被吸附住的磁鐵紛紛落地。這是為什麼呢?很久之前咱們看過這麼一個實驗:用線牽住幾根針頭,靠近磁鐵,我們會看到磁鐵把針頭吸住了。這個時候我們用燃燒的蠟燭靠近被吸住的針頭:這就說明高溫可以消磁,我們要做的就是有磁性的物體要遠離高溫火源。下面有一個視頻咱們看一下:原因就是:磁鐵具有磁性,是由於其內部的自由電子運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 日月流逝,磁鐵會失去磁性嗎?背後的科學原理
    而物體中都包含數萬億個電子,理應每一個物體都有磁性才對,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一切都不是磁性的呢? 磁性材料不是真正的磁性材料,除非它的磁疇精確排列;任何單個磁疇方向的改變都會導致淨磁場強度的損失。各種自然因素可以促使這些磁疇隨機排列,最常見和最具破壞性的是高溫加熱。
  • 日月流逝,磁鐵會失去磁性嗎?背後的科學原理
    電子的運動是磁性產生的主要原因每一個電子都可以看做是一個微小的磁鐵,而物體中都包含數萬億個電子,理應每一個物體都有磁性才對,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一切都不是磁性的呢?答案是:微觀電子產生的磁矩相互抵消,宏觀物體不顯磁性。
  • 條形磁鐵加熱會失去磁性, 為何地球高溫液化的鐵核 卻產生巨大的...
    條形磁鐵加熱會失去磁性, 為何地球高溫液化的鐵核 卻產生巨大的磁場? 磁鐵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整齊,這是磁鐵具有磁性的原因。
  • 科學家在奇異的超導體中發現令人驚訝的量子效應
    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直接觀察到了高溫含鐵超導體中令人驚訝的量子效應。超導體是無電阻導電的,這使得超導體在遠距離輸電和許多其他節能應用中很有價值。傳統的超導體只能在極低的溫度下工作,但大約10年前發現的某些鐵基材料可以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進行超導,並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 庫珀對與超導體存在什麼關聯?
    從兩個心心相印的人墜入愛河,到以相同的淨電荷相互排斥的亞原子粒子,人們相信"異性吸引和同性排斥"具有普遍意義。然而,也有超出這一法則列外的現象,如超導性。圖註:在超導體上懸浮的磁鐵。這種鍵在極低的絕對溫度下出現,結合電子共同稱為庫珀對。超導如前所述,超導是導體失去所有電阻的物理狀態。1911年,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KamerlinghOnnes)在研究汞電阻的溫度依賴性時發現這一現象。在4.2K(-268.95°c)冷卻汞時,他注意到所有的電阻突然消失。
  • 我國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二維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高溫超導特性
    迄今合成的數十種銅基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雖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似的層狀原子結構,如果將這些層狀銅基超導體減薄至二維極限,是否仍具有相同的高溫超導特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二維極限下的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和塊體銅基超導體相同的超導特性。結合輸運和掃描隧道顯微學及譜學數據,團隊最終發現二維極限下的單層Bi-2212已具備高溫超導所需的一切因素。這一結論為高溫超導的二維理論模型,和既有高溫超導塊體材料表面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實驗基礎。
  • 磁鐵加熱到450度失去磁性,地球內部溫度5500度為何還有磁場?
    磁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一般來說是鐵氧體磁鐵,能夠對鐵質的物體產生磁力。但科學家經過試驗,鐵氧體磁鐵在加熱到450攝氏度的時候會失去磁性。問題就這麼來了,我們知道,地球擁有一個巨大的磁場,而地心的溫度達到了5500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下,地球的磁場怎麼還會維持呢?
  • 電能運輸或不再有損耗——中國二維高溫超導體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超導體材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這一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發現,汞在極低的溫度下,其電阻消失,呈超導狀態。此後超導體的研究日趨深入,一方面,多種具有實用潛力的超導材料被發現,另一方面,對超導機理的研究也有一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