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8年天宇「年度大戲」,備受矚目的「火星大衝」就在昨晚今晨結束了,十五年一遇的天文奇觀,你是不是又不知道,又錯過了呢?
不少人問火星大衝是什麼意思?我就給那些童鞋們科普下,當火星繞日公轉運行到與太陽黃經相差180度時,稱為「衝日」。此時,火星與地球、太陽幾乎成一條直線,地球正好處在火星與太陽之間的位置上。從地球上看去時,火星午夜頭頂附近可見。因而「衝日」時,人們可整夜觀測難得一見的火星:太陽一落山它就從東方升起,至次日早晨,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它才從西邊落下。
這種天象每十五或十七年才會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3年8月29日。「大衝」期間,火星與地球距離達到最近,看上去比平時顯得更大也更為明亮。橙紅色的火星將成為高懸子夜的一顆耀眼『明星』。
上圖是2016年「火星衝日」時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火星
「火星大衝」示意圖(1990年-2005年)
火星是位於地球的公轉軌道之外的第一顆行星,火星的英文名Mars源於西方羅馬神話中戰神瑪爾斯的名字。
羅馬神話中戰神Mars的雕像
而在中國古代,火星則被稱為「熒惑」,因為它的亮度經常變化,而且在天空上的運動軌跡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讓人迷惑。
火星在天球上逆行軌跡的演示動畫
火星之所以看上去是橙紅色的,是因為其表面覆蓋著大量赤紅色的赤鐵礦(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所致。
火星是一顆沙漠行星,經常發生沙塵暴,地表除了兩極存在著由水冰和乾冰為主要成分的極冠,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另外,據7月25日的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稱,在火星南極的冰川下,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直徑約20千米,這也是第一次發現水在火星的持續存在)。
火星上發生沙塵暴前後的對比動畫,圖左是沙塵暴前,圖右是沙塵暴時(2018年7月)
雖然火星衝是地球上觀測火星的最佳時機,但用肉眼所見也僅是1顆略帶紅色的明亮小星點,對火星有興趣公眾,建議可用大口徑較高倍率(最好200倍以上)的天文望遠鏡用來觀看,才可以一窺其表面特徵。火星衝的觀測並不限於7月份這幾天,在前後數周所見大小差異不大。衝時並不是與地球最近時刻,最近時刻在7月31日15時51分,火星距離地球約5758萬9633公裡。
在「閃閃紅星」高懸天際之時,月全食也將登臨夜空,與之遙相呼應。專家介紹,本次全食階段發生於北京時間7月28日凌晨3點30分到5點14分,持續時間較長。在中國境內,由於本次全食發生在後半夜,天色已漸亮,因此僅極西部地區可見月食全過程,其餘大部分區域可見「帶食月落」。
大衝後,火星將從摩羯座逆行至人馬座,它依然是星空的主角。但隨著它漸行漸遠,與地球的距離逐日增加,亮度也會逐日降低。8月1日它的亮度為-2.8等,到了8月15日就降到了-2.52等,到了月底就降到了-2.12等。同時,它在天文望遠鏡中的視直徑也會逐日變小。因此在整個8月裡要抓住晴天的晚間,惜時的觀看它。
天文資料顯示,火星每十五或十七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衝。天文專家表示,下次火星「大衝」發生在2035年9月16日,如果再錯過,就要等到205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