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中白平衡的位置
我們看到的白色物體拍出來難道不是白色嗎?
答案還真不一定。
冷暖光源下的二哈玩偶
讓我們看這兩隻二哈,可以明顯看到左邊二哈身上的白色是偏黃的,原因就在於照射在二哈身上的光源不同,鎢絲燈(白熾燈)發的光線為偏黃色的暖光,照射在物體上再反射出來的光線進入到相機便會偏黃,這就造成了相機在不同光源下拍攝的色彩會產生偏差,而白平衡就是為了消除這些色彩偏差,達到還原色彩的目的。
不同光源的色溫
白平衡是靠色溫來調節的。色溫是用開爾文溫度單位(K)來表示顏色,光源的顏色和它的所受的熱力溫度相關,色溫越高,光線越偏藍,色溫越低,光線越偏紅,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暖色調。因此白平衡就是根據不同的色溫對應的顏色,增加相反的顏色,就可以抵消掉偏色的影響。
相機中的白平衡預設
相機常見的白平衡模式有:自動、日光(5200K)、陰天(6000K)、鎢絲燈(2800K)、螢光燈(4000K)、閃光燈(5600K)等等,除了自動白平衡模式外,選擇不同的光源色溫對應了一個預設的顏色偏向值,比如選擇了低色溫的鎢絲燈,那麼為了使白色還原,相機會自動加入藍色來平衡畫面色調,就好像是加了一個藍色的濾鏡一樣。
由於環境的色溫很難用肉眼判斷出準確的數值,一旦不是在標準的光源或者在光源很複雜的環境中,準確判斷白平衡就會變的比較困難,此時相機可以使用手動設置白平衡。
白平衡手動調節
可以通過用RAW格式拍攝一張標準的18%灰卡或者白卡作為白平衡基準,然後在拍攝照片,此時的白平衡判斷會更加準確,後期時也更方便準確還原。
標準色卡
由於白平衡是通過增加藍/紅來還原白色,所以白平衡也可以充當濾鏡來使用,用來增加畫面的暖調和冷調。比如在拍攝夕陽時,白平衡模式設置為鎢絲燈,拍出來畫面將會變的更加溫暖。
利用鎢絲燈預設增加暖色(右)
白平衡其實更像一個濾鏡,在拍攝時就可以調節冷色和暖色,因此根據個人的喜好,也不一定非要還原真實的白色,有時增加暖色或者冷色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於營造不同的環境氛圍。
更多攝影筆記,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