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和色溫也算是攝影基礎這中的一個小難點,很多人常常搞錯,把這兩者給弄混,今天咱們就來講一下這兩者的關係。
一.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相機的白平衡。
比如說我們把一張白紙放在不同光線下會出現不同的色調(自己可以去嘗試一下),中午太陽光下會更白,而在黃昏下會偏黃。但是我們的眼睛始終覺得這個白紙是白色的,這是因為人的眼睛和大腦是非常強大的。但是相機就不行了,相機拍出的效果則是黃昏下紙張就偏黃,它只會客觀地記錄環境的色彩。而白平衡的合理使用,就可以讓實際環境中的白色呈現出真正的「白色」

二.那攝影中的色溫是什麼呢?
這裡的色溫和我們平時對色彩的認識有所區別,一般來說我們會把黃色、紅色、橙色等顏色歸類為暖色調,而白色、藍色、青色等顏色會被歸類於冷色調。從色溫上來說紅色則是偏低則是偏低的逐漸增加為橙色、黃色、白色最高是藍色。如下圖,可以保存收藏。舉幾個例子藍天白雲下的色溫是偏高的為冷色調,而日落時分則是色溫偏低為暖色調,不同的場景一般都有對應大致的色溫範圍。

三.怎麼利用相機調整k值來控制白平衡,從而將環境的色溫給合理的展現出來。
1.第一種方法就是利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這樣的話相機會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擇合適的k值。也可以直接調出場景模式,比如說在大晴天拍照時,我們可以選擇太陽的圖標,那麼在白熾燈下拍攝我們可以選擇燈泡的圖標。還有幾個模式大家可以去實際操作一下。

2.相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用的,但是也會出現一些偏差,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來手動控制白平衡。這也是白平衡中的一個難點,請大家好好理解以下的話。首先,我們前邊提到過,在黃昏下拍攝色溫偏低應該是暖色調,色溫約3000k左右,結果你也把相機的白平衡調成3000k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樣出來的效果則是紅色的落日變成了藍色的。為什麼這樣呢?我們把色溫調低那麼相機會認為此時環境偏紅,所以為了平衡相機會將畫面添加藍色調以此達到白平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k值調高,相機會認為這個場景是冷色調,所以會添加紅色也就還原了落日的紅色。

所謂的白平衡就是補償,不管你怎麼去記憶白平衡調節,你都要了解他的原理,千萬不要弄反了。不懂得可以在問我,或者評論交流一下。
本文由啊哈大朋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