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光了肇事方賠償的10多萬元、家裡的積蓄以及雙方家人資助的錢之後,劉永林向親朋好友借了大筆錢來填補這個窟窿。
劉永林正幫妻子捋著頭髮,在他的照顧下,妻子漸漸有所好轉。晨報見習記者 周坤 攝
他曾是年入6萬元的巧手木匠,6年前,車禍讓他的妻子變成了植物人。從此,他每天起早貪黑,在「護工」、「按摩師」、「護士」多個身份中切換,無微不至地照顧妻子。6年來,肥西人劉永林從對醫療護理一無所知,到能專業地為妻子換洗和餵藥。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漸漸地從無意識到如今能偶爾給出一個微笑。劉永林說,這樣他就很滿足了。
噩耗 6年前車禍,妻子成了植物人
如果命運不在2008年跟劉永林開玩笑,現在他依然擁有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
「1999年和我愛人認識,當時她可是桃花鎮原橋灣村有名的美女。」劉永林說,當時他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孫桂菊,隨後兩人熱戀、結婚、生子。擁有木匠手藝的他,每年能為家裡掙五六萬元。
2008年的一天,正在工地上忙活的劉永林接到電話得知妻子遭遇車禍。回到家裡,他發現妻子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瞪著一雙無神的大眼。醫生說這是重度顱腦損傷,雖然最終脫離生命危險,但成了植物人,並為家裡留下了30萬元的醫藥單。
花光了肇事方賠償的10多萬元、家裡的積蓄以及雙方家人資助的錢之後,劉永林向親朋好友借了大筆錢來填補這個窟窿,幸福的生活從此戛然而止。
照顧 幹慣粗活的丈夫,學起了護理
妻子出院後,劉永林全身心投入到家中,除了要應付妻子後期的療養費、孩子的學費、一家人的日常開銷、還清一大筆債務外,更大的挑戰來自照顧毫無知覺的妻子。
「剛開始沒經驗,吸痰、餵湯都讓我手忙腳亂,灑得她全身都是。」談起前期的手足無措,劉永林略顯尷尬地笑了。最初幾個星期,這個做慣了粗活的男人,不得不三番五次請護士到家中,請教如何照顧好病人。
一段時間後,劉永林漸漸掌握了要領。「早上6點餵雞蛋湯,10點餵骨頭湯,下午4點餵牛奶,晚上將稀飯打碎餵食,每天餵5餐,還要餵藥3次,更換2次紗布,清洗氣管2次,每月換1次胃管,每天還要清理四五次排洩物,不定時吸痰等。」劉永林說。
好轉 妻子如今已恢復了一點知覺
原本擁有6萬元的年收入,劉永林的日子過得很有「底氣」,但如今,他因照料妻子無法工作,整個家庭靠著每個月600元的低保金和親友的救助生活。「胃管每個月換一次,一根就是180元,還要買大量衛生紙,我讓家人幫我批發,這樣能便宜點。」
劉永林與鄰裡的關係融洽,朱某等鄰居時常贈送他一些自家的土特產,劉永林說,如果沒有周圍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也許就撐不到現在。
「問我為啥這樣做?做人要有良心,也是為了孩子。」劉永林坐在妻子的床邊,溫柔地為她捋著頭髮。
「別摳、別摳。」劉永林喊著,「現在她恢復了一點知覺,有時候就要去動胃管。」劉永林扭過頭來接著說,「現在好多了,以前也不認得我,現在頭和手腳能微微動動,偶爾還能對我笑一笑,我就滿足了。」
在劉永林的照顧下,妻子的情況漸漸有所好轉。「醫生說了,醒過來比較困難,但現在情況越來越好了不是嗎?」劉永林回憶,曾經嶽父嶽母都勸過他放棄,「我不答應,畢竟夫妻一場,好壞都要一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