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真的等來奇蹟
沉睡兩年的兒子,在媽媽的眼皮底下漸漸甦醒
早上5點多,天還沒有亮透。
武警浙江省總隊醫院病房裡靜悄悄的。王金燕輕手輕腳地起床,將摺疊床收起。她在病床前俯下身,親親床上那個人的臉蛋,溫柔地說:「兒子,早上好。」躺著的人,是他的兒子孫振明,年輕、白皙,眼睛沒有睜開。
兩年了,兒子沒有給她一個眼神,或是隻言片語。她不願用「植物人」來形容兒子,「雖然他沒醒,但是他能感應到。」所以,她沒有一次在兒子的病床前哭過。
如今,沉睡了兩年之久的孫振明,真的醒了!在經歷一次氣管手術後,他含糊地喊出了一聲「媽媽」。
不放棄,果真會等來生命的奇蹟。
兒子遭遇車禍成植物人
她天天在醫院照顧
孫振明是江蘇淮安人。2年前,孫振明22歲,有一個即將結婚的女朋友,和即將出生的寶寶。2017年7月26日,這對戀人和雙方父母見面吃飯,其樂融融。晚上,他送完女朋友一家後打車回家,遭遇車禍。
「轟!」腦袋劇烈撞擊後,孫振明昏迷不醒,被送到當地醫院,心跳呼吸幾乎全部停止。
凌晨4點,孫振明被推進手術室。漫長的等待是煎熬。幸好,人活下來了。
後來孫家又請來權威專家,到上海仁濟醫院做了顱骨修復手術。孫振明有了呼吸、心跳,能睜眼,卻看不見,聽不到,說不了。
經人推薦,當年11月,這家人到了武警浙江省總隊醫院,聽人說這裡的康復特別好,說不定孫振明能好。
漫長的康復之路開始了。
醫院特色專業康復醫學科主任胡曉華針對孫振明的情況,制定了一套詳盡的康復計劃,其中包括和其他醫院的聯動治療。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家屬的陪護。「護理和飲食很重要。比如說我們要求每兩小時翻身敲背,飲食後半小時不要移動病人等等。」胡曉華特意囑咐,床前呼喚也很要緊,多講講以前值得回憶的事情。
王金燕天天泡在醫院,請了一名護工。丈夫老孫在家裡看顧廠子,20天來看兒子一次。王金燕和護工都在醫院裡陪床。每天晚上10點多睡下,凌晨12點起夜,幫孫振明翻身、敲背、餵水,3點多再重複一次,5點多索性起床了。
除了配合做康復訓練,王金燕就是不斷和兒子聊天,「兒子,今天的雨下得特別大,好多人傘都撐不住。」「兒子,今天醫生說你狀態挺好的,白白胖胖的,肌肉也沒萎縮。」「兒子,你不知道,病房裡又住進來一個跟你差不多情況的,比你還小呢。」「你爸說,特別想你,周末就來看你了。」……
兩年來,王金燕回家的天數總共不超過一周。
他在媽媽眼皮底下甦醒
醫生直呼奇蹟
很多人來勸,「投入這麼多,值得嗎?他要是一輩子都醒不過來怎麼辦?」
為了給孫振明治療,這一家已經花了將近500萬元。老孫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意,只能不停地賺錢,才能支持兒子治療。「我們是不會放棄的,有他,我們這個家才完整。」
今年6月3日,王金燕坐在床邊發呆,一回頭,發現孫振明的右腳翹在了左腳上。以前可從來沒有過呀,會不會是神經性反應?王金燕想。
阿姨倒在一邊提高了嗓門:「快看看,手指是不是動了?」王金燕趕緊去看兒子的左手,果然,手指微微顫著。抑制不住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立刻給老孫打電話,那頭也哭了。
「真的是奇蹟!」胡曉華也很意外。一般來說,昏迷6個月以上的病人,甦醒的概率不到10%,沉睡的時間越長,概率越低。孫振明昏迷將近兩年時間後甦醒,這是她遇到的第一例。
7月26日,孫振明又接受了氣管手術。術後他的第一句話便是「媽媽」。
昨天上午,孫振明躺在病床上閉著眼。「他還在睡覺呢。」王金燕說。
她拍拍兒子,孫振明迷迷糊糊睜開了眼。王金燕幫他抬起左臂,「來!先跟大家打聲招呼。揮揮手。」
正好到了做復健的時間,做的是蹬腿,鍛鍊的是小腿力量和協調性。孫振明動作慢但流暢。「他還挺配合,可能知道這是對自己好的。」王金燕說。
目前只是萬裡長徵才開始,未來的路還說不定。王金燕說自己不怕,兩年都過來了,以後的路只會越來越順。(楊茜)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