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2020-08-07 姿勢分子knowledge

早在1979年,NASA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途徑木星的時候,曾經接收到了非常詭異的超低頻無線電輻射。科學家們推測,這種他們稱之為「哨聲」的現象,是木星大氣層中的閃電。

後來,隨著伽利略號和卡西尼號兩個探測器對木星的近距離探測,人類終於第一次見證了太陽系最巨大的氣體行星,竟然和地球擁有著類似的氣象。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而隨著人類對木星探索的深入,目前最先進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2011年發射升空,向我們展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事實。就在當地時間8月6日,負責朱諾號探測器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的木星閃電研究成果,主要作者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Heidi Becker。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木星大氣中的雷電和地球沒有什麼不同。但朱諾號探測器的觀測告訴我們: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在這個太陽系最巨大的行星上,有一種新形式的閃電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淺層閃電(shallow lighting)。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除了展示木星別樣的雷暴天氣之外,淺層閃電還向我們暗示著木星的另一個秘密的答案。科學家們利用朱諾號探測器的微波輻射儀對木星進行成分分析後,發現其大氣中的氨含量比理論低了一些。而且,隨著木星大氣的移動,氨的含量也在不斷的變化。這些問題都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的朱諾號首席研究員Scott Bolton表示:「此前,科學家們就發現木星有一些氨消失的『洞』,但沒人發現這個『洞』有多大,也沒有人意識到它們在木星絕大部分區域都廣泛分布。我們正嘗試利用氨水雨來解釋氨的缺失,但是這種雨也不能完全與觀測結果相匹配。我認為,更深處或許有冰雹之類的結構可以鎖住更多的氨。當Heidi發現了淺層閃電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我們可能發現了氨與高層大氣中的水相結合的證據,可見這個謎題的關鍵就在於閃電。」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圖片說明:根據朱諾號的數據繪製出來的木星雷暴,十分壯觀,令人窒息)

Becker形容說:「通過近距離飛掠木星頂層大氣,朱諾號向我們展示了更小、更淺層的閃電,這種閃電形成的高度要比我們以往想像的更高,這非常令人驚訝。」

Becker和她的團隊嘗試還原了木星雷暴的整個過程:強烈的雷暴將水冰的結晶物提升到木星高層大氣,距離水形成的雲層達25公裡。按說這裡的溫度低於0℃,水是會保持固態冰結構的。但是,由於這裡有氨,導致水冰融化,並且與之結合成為氨水。

她指出:「在這個高度上,氨就像是防凍劑一樣降低了水的熔點,形成了含有氨水溶液的雲層。在這樣新的狀態下,氨水在滴落的過程中會與上升的水冰晶體碰撞,從而導致雲層帶電。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因為地球上絕沒有這種氨水雲層。」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圖片說明:中心處明亮區域皆是底部「彈出」的雲層,它們是木星雷暴的頂端,也是產生低層閃電的根源,圖片來自朱諾號探測器)

除此之外,該團隊還對木星的另一個現象進行了分析,他們在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雜誌》的論文中討論了他們稱之為泥漿球(mushball)的木星獨特氣象。所謂的泥漿球,指的是由2/3的水和1/3的氨氣結合形成的冰雹,其內部結構為氨水和水冰相互覆蓋,最外層包裹著厚厚的水冰殼。它的形成過程和地球的冰雹類似,隨著在大氣層中的上下波動而增大,只是結構有所不同。

來自法國蔚藍海岸大學的朱諾號聯合研究員、第二篇論文的主要作者Tristan Guillot描述說:「到最後,泥漿球會變得非常大,連上升氣流也帶不動它們。於是它們會落到深處,進入到更溫暖的環境,然後蒸發。它們的作用就是把氨和水都帶入深層大氣中,這就解釋了為何我們利用朱諾號的微波輻射儀檢測時幾乎沒有任何發現。」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上面這張圖更加詳細地描述了淺層閃電和泥漿球的共同演化過程:

  1. 首先,在木星可見雲層之下大約65公裡的深處,形成了一片雷雨雲頂層典型的砧狀雲。
  2. 在水分比較高的溼潤對流推力下,會形成一個比較強的上升氣流,將液態水和水冰的晶體向上推。
  3. 在上升大約19公裡後,所有的水全部都以固態形式存在。但是它們並沒有停止上升的趨勢,而是一直上升到距離木星大氣層頂端約23公裡的高度,也就是上圖中綠色虛線所標記的位置,溫度已經在-100~-85攝氏度之間。
  4. 上升到這個高度的水冰晶體在這裡就會遇到氨氣,這些氨氣將會發揮防凍劑的作用,將冰晶熔化,然後與水結合為氨水,最後包裹上厚厚的冰殼,形成泥漿球。這些泥漿球就會像我們剛才分析的那樣,超過上升氣流所能承載的極限而落下去,再回到溫暖的深層大氣中蒸發。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圖片說明:NASA繪製的木星表面大氣以下翻湧的雲層和劇烈的雷暴動畫)

Bolton告訴我們:「這兩個發現結合在一起,對於解開木星氨氣失蹤之謎來說至關重要。事實證明,木星的氨氣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在傳輸的過程中偽裝了起來,與水結合在一起並且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外衣。這個理論的答案可以說是簡潔而又漂亮,當水和氨以液態形式存在時,我們無法直接觀測;而在它們到達了能夠蒸發的深度時,我們才能在如此之深的位置檢測到它們的存在。」

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氣體行星,擁有著極為濃厚的大氣層,而且沒有固體表面。因此,它的大氣結構和演化可以說極其複雜,對我們來說有很多的未知。我們只知道那是一個狂野的世界,卻很難穿破重重迷霧看到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屏住呼吸,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再過幾年,朱諾號可能就會耗儘自己的能源,最終以墜入木星大氣層的方式完成最後的探索,屆時我們也將擁有一個更新的視角來看看那個恐怖的世界。即便如此,木星大氣層的強大壓力也會導致朱諾號獲得的信息極為有限。那些秘密何時才能完全解開,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吧!

相關焦點

  • NASA首發木星雷暴動畫,仿佛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
    除了展示木星別樣的雷暴天氣之外,淺層閃電還向我們暗示著木星的另一個秘密的答案Becker和她的團隊嘗試還原了木星雷暴的整個過程:強烈的雷暴將水冰的結晶物提升到木星高層大氣,距離水形成的雲層達25公裡。按說這裡的溫度低於0℃,水是會保持固態冰結構的。但是,由於這裡有氨,導致水冰融化,並且與之結合成為氨水。
  • NASA公布木星雷暴畫面,世界末日也不過如此吧!
    導讀: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也是一個氣態行星,木星厚厚的大氣層帶來了巨大的氣壓。木星的天氣非常恐怖,尤其是木星雷暴,無論是規模還是殺傷力都遠非地球的雷電所能比,今日,NASA製作出了木星雷暴的動畫,場面相當震撼!
  • 迷霧突襲引發末日危機!災難電影《呼吸》定檔
    定檔海報展示出災難下城市與人物的悲涼,「全城窒息」版預告則傳達出末日來臨時的緊張感與窒息感。預告中,馬蒂厄蹲在頂層的樓梯處,看著已經升至腳下的致命濃霧焦慮不堪。他用手觸碰濃霧後思考片刻,屏住呼吸,順著牆外的水管奔向了迷霧之中。隨後妻子安娜也同樣凝重地深吸一口氣,跟著衝入濃霧,與馬蒂厄一起以身犯險。
  • 推薦六部比較硬核的喪屍世界末日科幻片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未知都是充滿著恐懼,充滿著恐慌,所以在這樣的心態作用之下,出現了許多以未來世界末日為題材的科幻電影,題材也越來越多,比如喪屍,比如天災,再比如外星人入侵等等,只有想不到,就沒有拍不出來的。
  • 靈籠:披上末日科幻片的外衣,展示末日社會片的內核
    靈籠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末日廢土下人類的生活,燈塔的高科技,以及科幻感極強的重力體,但是靈籠的主要方向是反映未來末日的科學技術嗎,或者是有對這方面細緻的描寫嗎?從內容的比例,和嚴謹度來看,作者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末日的科技上,只是將其作為點綴,襯託末日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任何脫離劇情講科學嚴謹性都是不實際的,即使是《星際穿越》這樣的純科幻片,結尾也是用「愛」這個不那麼科學的方式收場。所以要討論靈籠的科學性就要和劇情分開講,首先可以從最容易理解的邏輯性入手。
  • 末日來臨無法《呼吸》,求生道具版海報教你如何在毒霾中倖存
    由丹尼爾·羅比執導,《金錢世界》羅曼·杜裡斯與邦女郎歐嘉·柯瑞蘭寇主演的3D災難電影《呼吸》將於10月25日登錄全國院線。近日片方曝光一組求生道具版海報,從稀疏平常的物品中營造出末日求生緊張感。影片《呼吸》講述了城市被致命迷霧淹沒時,馬蒂厄(羅曼·杜裡斯飾)和妻子安娜(歐嘉·科瑞蘭蔻飾)為拯救患病女兒薩拉(芳汀·阿杜安飾),離開安全地帶,屏住呼吸末日跑毒,在絕境中尋求一線生機的故事。面對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的未知氣體,人們必須利用手邊一切資源自保求生。
  • 英國遭遇極端天氣侵襲,巨大單體雷暴雲低空壓境,宛如世界末日
    據外媒6月19日報導,一場暴雨和壯觀的雷暴天氣襲擊了英國的部分地區,這一不穩定的天氣現象給英國各城市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惡劣天氣使得英國東南部的部分地區房屋出現了斷電,門前的道路被淹,尤其是肯特郡的勒納姆僅在一個小時內就有42毫米的降雨量。
  • 木星上的強烈雷暴可能會形成「蘑菇」,從天而降
    木星上的雷暴如此強烈,以至於會產生富含氨的冰雹,被稱為「蘑菇」,可能會從天空落下。朱諾·坎普(JunoCam)在2018年在木星的北半球發現了一個旋風。NASA「朱諾」號宇宙飛船對木星的新觀測,不僅會徹底改變我們對這顆氣體巨星的認識,還會改變我們對這顆巨大行星總體大氣的認識,這些大氣主要由氣體構成,所承受的壓力要比我們在地球上所熟悉的要高得多。木星和地球上的雷暴確實有一個共同點:這些自然現象使水在兩個行星的大氣中移動。
  • 科幻片《末日激戰》中字預告 「獵鷹」成AI戰爭機器
    科幻片《末日激戰》中字預告 「獵鷹」成AI戰爭機器 2021-01-07 17
  • NASA否認「六星連珠」預示世界末日
    從5月10日開始,天空出現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六星連珠」的奇觀,並將持續數周,這一天象又被世界末日論者拿來煽風點火了。美國《時代》雜誌網站10日報導稱,在六星連珠持續期間,每天清晨人們用肉眼就能看到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大致沿黃道排成一線。
  • 影單來了|跟《流浪地球》一樣強悍的末日科幻片,還有這5部!
    沒錯,在這部電影裡,地球同樣變成了一個被漫天冰雪覆蓋的極寒世界,人類社會一片混亂。氣象學家傑克還在與同事們研究對策。但他的兒子,卻被困在曼哈頓的圖書館裡,靠著燒書來維持體溫。於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救援,也隨即開始!
  • 霍金預言被推翻走下神臺, 我國教授算出世界末日, NASA亦令霍金難堪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霍金成名以後,他不斷拋出世界末日言論,並積極推進他和俄羅斯億萬富翁聯合進行的尋找地外行星的天文項目——「突破攝星」。由於霍金對世界末日的預言,一會說是200年以後,一會說是2032年前後,最近又變成了600年以後,所有,霍金的預言幾乎變成了小孩子的兒戲一般,叫人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 木星的多種打開方式?在木星展覽館一次看個夠吧!
    圖源solarsystem.nasa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碎片W撞擊木星這四張木星和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碎片W的發光的夜面撞擊的畫面是1994年7月22日由伽利略號太空船拍攝的。 圖源solarsystem.nasa四種不同波長的大紅斑這些馬賽克(每幅6幀)顯示了在紅外線(左上角757納米),紫外線(右上角415納米),以及弱(左下角732納米)和強(右下角886納米)甲烷吸收帶紅外線裡大紅斑的樣子。
  • 致命濃霧席捲全城 電影《呼吸》上演末日求生_手機網易網
    影片講述了地震引發未知的致命濃霧從地底迅速蔓延全城,馬蒂厄(羅曼·杜裡斯 飾)和妻子安娜(歐嘉·科瑞蘭蔻 飾)為解救患病的女兒薩拉,屏住呼吸,在絕境中尋求一線生機的故事。今日,片方曝光了「霧來了」正片片段和「跑毒版」海報,揭秘濃霧來臨時人們驚險逃生的緊張時刻。
  • 世界末日前的抉擇-簡評《末日少女珍娜的生存日記》
    世界末日前的抉擇-簡評《末日少女珍娜的生存日記》 2018-07-31 01:29  維權騎士品牌館l動漫
  • 《2012》首發劇照 瑪雅人翻開世界末日第一頁
    《2012》首發劇照 瑪雅人翻開世界末日第一頁 時間:2009.01.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男子撿回一隻身上滿是不明生物的海龜,細看後屏住呼吸!
    在這個世界上大海是生存有生物最多的一個地方,在裡面滿是一些稀奇的東西。所以這也吸引了許多人來到海中釣魚,有位男子這天來到海邊釣魚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收穫。他撿到了一隻小海龜,但是這隻海龜並不像是健康的樣子,它的行動異常的慢,而且身上滿是一些凸凹不平的東西。
  • 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
    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說起宇宙文明,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很多人也都從科幻片當中看到過宇宙文明的景象——當中不乏宇宙飛船、星球大戰等等科幻鏡頭,還有外星人的出現。不過,在科學家們眼中的宇宙頂級文明究竟有多先進呢?對此nasa方面則表示: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那麼接下來,不妨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聽聽科學家們的說法吧。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朱諾在木星的高層大氣中探測到了短促有力的紫外閃光。這些現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木星大氣中的「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聽起來又酷又好玩有木有?大氣精靈(sprites)和調皮小鬼(elves)是雷暴發生時附近大氣區域的光學現象,都屬於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簡稱TLE's)。
  • 美國「地獄大火」仿佛末日!2020變災難元年!地球終於清算?
    澳洲、菲律賓驚現數百道閃電驚雷!  01  美國爆發「地獄大火」,宛如世界末日整個大氣層火紅一片,    甚至汙染到了世界另一端的南美洲...    (點擊觀看視頻↓)  造成近1.5萬戶停電,還引發了270多場電氣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