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飛淺娛
英國位於歐洲西部,是島國。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和周圍的小島組成。英國全境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塞暑變化不大,適於各種花草木林生長。英國人民非常喜愛花草,在他們的房前、房後盛開著各種茂密、鮮豔的花朵。有些品種是從未見過的,但品種最多的還是月季花或薔薇花。
英國的國花,有的說是月季,有的說是玫瑰,有的說是薔薇。因為就血統來說,這三種花卉是同屬薔薇科薔薇屬的姊妹參花。它們的血緣相互交融,複雜錯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人們總將三者相互混叫,在外文中還多用同一名字,不細加區分。所以說,英國的國花是薔薇,也就包括了月季和玫瑰在內。
薔薇的栽培歷史悠久。薔薇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意思是高尚的藝術。傳說在四千年前,亞洲古錢幣上就以薔薇花紋為主題。早在公元前一千年,波斯、巴比倫一帶就廣為栽培薔薇,並稱它為維納斯(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的聖花。公元前六百年左右,一位希臘女詩人薩福,因為覺得它在花叢中能顯出莊嚴的女性美,所以給予它「花中皇后」的美稱。對薔薇花的喜愛,以後由中國、古羅馬、英國繼承了下來。1272年英王愛德華一世把薔薇花圖案鑄在王室的徽章上,從此蕾薇成了英國王室的標記。
薔薇本來是和平與友愛的象徵,可是在英國歷史上卻有過一場有名的「紅白玫瑰戰爭」。1455年,英國最有勢力的兩家封建貴族,蘭卡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為爭奪王位展開大戰。前者以紅玫瑰為族徽,後者以白玫瑰為族徽,這場著名的封建混戰便稱為「紅白玫瑰戰爭」。經過三十年的戰爭,出身於蘭卡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於1485年取勝併入倫敦加冕,稱亨利七世,成為英國歷史上都鐸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七世登基後,娶了約克家族愛德華四世的女兒伊麗沙白為王后,以這種政治性婚姻做手段來彌合蘭卡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的矛盾,使「紅、白玫瑰」合為一個家族。
近代歐洲薔薇花的栽培推廣,始於十九世紀初的拿破崙一世皇后約瑟芬。當時她幾乎收集了所有的著名品種,花了三十多年時間,建立了一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約瑟芬花園」。據說,在花園裡有二十二個中國品種。當時,拿破崙知道英國有經印度傳去的「斯氏中國朱紅」、「柏氏中國粉紅」、「中國黃色茶香」、「中國緋紅茶香」四個品種,很想引進。英國因懾於拿破崙的武力,便派船把這些花護送到了法國,並種在了約瑟芬花園中。英法雙方為此還暫時停了海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個英國人精心培育出一種新的薔薇品種。它的花朵直徑達十六釐米,淡黃花瓣邊上鑲著層紅暈,光彩照人。這位英國人為了使這新的品種免遭法西斯納粹分子所挑起的戰火蹂躪,便把它分別寄送到美國等幾個國家繼續培植。戰爭結束後,人們以它作為反對強暴、熱愛祖國、增進友誼的象徵,於是在國際上被命名為「和平」。它的出世被譽為宛如歐洲的文藝復興,給整個薔薇花壇帶來了新的繁榮。1973年,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後,美國友好人士欣斯德爾夫人和女兒,帶著兩株「和平」來中國,一株送給了毛澤東主席,一株送給了周恩來總理。
薔薇花色美麗多變,香味沁人心脾,位列群芳之魁,尊為「花中皇后」。它除了給人以美的享受外,還有重大的經濟價值。有的果實可以釀酒,有的花可以提煉香料;在醫藥上,其根、葉有理氣活血,拔毒消腫的效用,花可以止現在,歐、美、日本等都組織有研究薔薇的專門協會,如英國、美國都有國家月季協會。英國著名的「朋山月季園」是皇家月季協會總部所在地,該會擁有會員近百萬人口。在這個公園裡,展出得獎的新老品種達四百餘種。園中還有一個藏有各種月季書籍和雜誌的專門圖書館,可供會員閱讀。另一個英國著名的瑪麗皇后月季花園是1935年初建的,近年來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再擴建,每年夏季都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薔薇是英國人民所喜愛的國花,也是世界人民所喜愛的花卉,它的足跡幾乎遍於全世界。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分享,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一起分享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