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飲用水中存在汙染物PFAS且濃度高,可影響生殖系統

2021-01-18 自來水博士

PFAS最新研究結果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表了一份研究,統計了我國66個城市526份飲用水中PFAS數據,總共覆蓋約有4.52億居民。許多城市的自來水都受到了PFAS汙染,達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

這次調查發現,超過20%的城市飲用水中含有PFAS,可能影響到9850萬人,且濃度高於美國紐約州於2020年規定的飲用水中可允許的最大汙染物濃度。

PFAS的種類

研究結果表明,華東地區和西南地區飲用水中的PFAS,對民眾健康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大;長江流域的自貢、九江、連雲港等城市的居民所面臨的健康水平,已經超過了歐美機構發布的健康指導標準。

什麼是PFAS?

PFAS是全氟烷基物質和多氟烷基物質的統稱,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在全球範圍內被用於各種工業和消費產品中。各種PFAS全氟物質,特別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經常在地表水、地下水、自來水和垃圾滲濾液中被檢測到。

因為具有獨特的防熱、防水、防油汙的性質且能減少摩擦,PFAS被廣泛應用於各類產品,例如食品包裝、廚具表面塗層(不粘鍋)、紙張、紡織品、皮革、地毯、床墊和消防材料,以及在許多行業,如金屬電鍍和蝕刻,建築和壓縮,光刻和半導體。

PFAS出現在我們的飲用水中,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廣泛使用,這與化工廠的排放也有分不開的關係。美國杜邦和3M化工廠的廢水中,均被檢測出較高濃度的PFAS。3M的生產汙染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中的PFOA和PFOS的濃度分別高達42000和2700納克/升。

PFAS應用

由於PFAS的大量使用、可在水體中流動、持久難降解,以及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全世界逐漸對其開始關注了起來。許多PFAS已被證明能在生物體內累積,可與血液蛋白結合,能夠在人體內富集並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人類接觸PFAS會產生癌症、肥胖、膽固醇升高、免疫抑制、內分泌紊亂和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等症狀。

PFAS為什麼會出現在自來水中?

鑑於某些PFAS,特別是PFOS及其前體,自2002年以來在北美和歐洲逐漸被淘汰,一些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可能已經成為PFOS和PFOA的主要生產國。

PFAS循環

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FAS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由於產量的持續擴大,PFAS釋放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風險不斷增加,最終流向我們的飲用水,導致飲用水汙染。

PFAS來源

但是,常規自來水處理廠並不能夠淨化掉PFAS。常規淨化工藝包括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對PFAS這種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去除效果一般。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些常規的淨化工藝已經服役120多年,而PFAS屬於新型汙染物,常規工藝早就不適用了。所以,如果我們的飲用水水源存在PFAS汙染,那麼它們極有可能出現在我們的飲用水中。

化工廠導致PFAS汙染

各城市飲用水中PFAS濃度

清華大學的這份統計發現PFAS普遍存在我們的飲用水中,這與PFAS的廣泛使用以及工業生產分不開關係。

在調查的66個城市的飲用水中,四川自貢市最高,達到502.9ng/L。在自貢的一家化工廠附近,PFOA濃度甚至高達3165ng/L。再次證明,化工廠的排放是PFAS物質的重要來源。

其他大城市的飲用水包括成都、無錫、杭州、蘇州、昆明,PFAS的濃度分別高達119.4、93.6、74.1、61.3、60.4ng/L,這些濃度遠遠高於美國紐約州的指定濃度20ng/L。具體數據可參考下圖。

民眾該怎麼辦?

美國環保局官方推薦了4種去除飲用水中PFAS的方法: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樹脂,納濾和反滲透。

目前很多家用淨水器都是使用活性炭,比如說比較常用的過濾水壺,多是裝有活性炭過濾頭。也可以使用水龍頭過濾頭,簡單方便也便宜,但是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

也有很多人喜歡使用反滲透,儘管效果非常好,但是反滲透淨化後的水基本上接近純淨水,也就是水分子,沒有任何礦物質,而且維護和更換濾芯比較貴。

離子交換樹脂很少見。

所以一句話,看似PFAS在水中濃度很高、危害很大,但是它們的去除卻是非常的簡單,經過活性炭過濾就可以了,所以網友們不必過於擔心。

參考資料

Liu et al. PFASs in Chinese drinking water: risk assessment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2021, 33:6.

「自來水博士,研究水處理和淨化14年,致力於促進居民用水衛生和健康!若信息和圖片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科學燃計劃#

相關焦點

  • 美國環保局擬制定飲用水中高氯酸鹽的最大汙染物濃度指標值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19年6月26日,美國環保署(EPA)發布2019-12773號文件,擬制定飲用水中高氯酸鹽的最大汙染物濃度指標值(MCLG)。   據了解,美國美國環保署提議將飲用水中高氯酸鹽的最大汙染物濃度指標值設定為0.056mg/L (56µg/L)。有關人員可於2019年8月26日之前提交意見。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 【技術聚焦】水中隱藏的微汙染物不可忽視!
    1.2有機微汙染物的特性及危害a.有機微汙染物的特性:1)  來源廣泛且缺乏登記或管理:截至2017年11月25日,CAS有註冊記錄的化合物超過13455萬種,其中只有387671種(不足0.3%)為已管控或登記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及殘餘都可成為有機微汙染物的來源。
  • 百靈達(Palintest)推出飲用水中錳濃度高量程測試法
    卓越的水質和化學分析公司百靈達研發出一種檢測飲用水中高濃度錳的測試方法。這種新方法提供了技術領先的大尺度測量範圍,量程可達0.02-5mg/l,且不需要預先對樣品進行稀釋。反應後的溶液變成橙色/棕色,以顯示濃度大小。為確保測量精確,這項檢測要與百靈達7100型、7500型或8000型光度計配合使用。  在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評價了飲用水中錳引起的健康風險,並表決採納了新的錳濃度指導限值為0.4mg/l。濃度指標低至0.05mg/l可能仍會引起水的變色,導致消費者不滿。
  • 青島科大研發新型環境傳感器,可測量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含量
    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超標會引起急性腹瀉。
  • 影響甲狀腺
    高氯酸鹽是什麼? 茶葉為何會有高氯酸鹽?高氯酸鹽在正常的環境條件下可存在數十年,是一種持久的化學汙染物,分為自然生成和人類合成兩種來源。高氯酸鹽的汙染主要來源於人類的大量生產和使用。高氯酸鹽易溶於水,可汙染地下水、地表水及飲用水水源,也可經過土壤和水被植物所吸收並進一步富集。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環境保護署在多地的飲用水中發現了高氯酸鹽。1997 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某飲用水源中檢測到濃度高達260μg/L(微克/升)的高氯酸根,此後,在內華達州、猶他州和德克薩斯州等多處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檢測到了高氯酸鹽的存在。
  • 水中的環境汙染物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危險
    其中一種汙染物是高氯酸鹽,它是一種用於火箭燃料、煙花、化肥和其他材料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被認為會導致人體健康問題,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影響發育。近日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範德比爾特大學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報告了高氯酸鹽影響和損害甲狀腺正常功能的機制。他們說,這些發現表明,飲用水中可接受的安全高氯酸鹽濃度比之前認為的濃度要低10倍。
  • 暴露於常用除草劑中的沙袋鼠出現生殖異常
    這使得它們比許多其他哺乳動物更容易受到外部威脅,比如化學汙染物。 攝影:AUSCAPE, GETTY IMAGES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莠去津會干擾動物的性發育。莠去津是一種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可用於農田、住宅草坪以及其他有除草需求的地方。
  • 飲用水中金屬鋁汙染對健康的危害!
    鋁(A1)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金屬之一,分布廣泛,在自然界中大多數以複雜的鋁鹽形態存在,其含量約佔地殼總量的8%左右,僅次於氧和矽,居第三位,位居金屬元素的第一位,是居第二位的鐵含量的1.5倍,是銅的近4倍。因此毫不奇怪的因自然地理因素,飲用水水源中普遍含有鋁。巖石侵蝕,土壤滲漏,灰塵沉降、降雨,工業廢水等是鋁進入水體的重要途徑。
  • 納濾有效去除水中汙染物為飲水安全保駕護航
    雖然PPCPs在水環境的濃度很低,但由於其持久的生物毒性累積效應,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到生物鏈頂部捕食者甚至人體內,會對生物帶來致畸、惡性腫瘤、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方面的健康威脅。    我國水環境中藥品和個人護理品的汙染現狀    據《環境保護前沿》期刊發表的《水中藥物和個人護理品去除技術研究進展》一文介紹,我國對水中PPCPs汙染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有上百種PPCPs在我國地表水體中被檢出,其中抗生素類檢出濃度較高,珠江流域和遼河流域汙染較為嚴重。
  • 新型汙染物協同作用危害大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王玉珏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種類眾多的新型汙染物濃度極低,不會造成突發性危害,且短時間內其危害性也不會顯現出來,但由於其在水中往往會產生協同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會對生物和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我國所面臨的新型汙染物問題日趨嚴重,需要著手控制並削減這類汙染物的排放,並要從汙染控制過渡到風險控制。
  • Ames試驗檢測顯示:納濾膜去除水中「三致」物質效果顯著
    Ames試驗是檢測水中「三致」物質汙染情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Ames 結果呈陽性說明水中的「三致」物質含量很高。研究顯示,Ames 結果呈陽性的水,通過納濾膜進行處理後,可完全呈陰性,這說明納濾膜去除水中致突變物的效果顯著且穩定。潛伏水中的「三致」物危害不容小覷目前,水環境中有機汙染物的汙染狀況不容樂觀。
  • 最先進的水中汙染物高氯酸鹽的測定方法
    安捷倫科技(Agilent NYSE:A)和瑞士萬通公司(Metrohm AG)於2004年公布了一種更為靈敏的測定方法,用於檢測地表水和飲用水中高氯酸鹽的含量
  • 汙染物超標!臨沂這些飲用水被召回、下架!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規定,包裝飲用水中亞硝酸鹽(以NO2-計)最大限量值為0.005mg/L。水中的亞硝酸鹽可由硝酸鹽轉化而來,硝酸鹽有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水體被細菌汙染後,在一定溫度下細菌會釋放出硝酸鹽還原酶,將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另外如果消毒控制不當,也會導致輸水系統中亞硝酸鹽濃度升高。
  • 超靈敏電晶體可用於檢測水中除草劑濃度
    與現有的基於水凝膠的螢光傳感器晶片相比,一種新的基於聚合物的固態電晶體可以更靈敏地檢測飲用水中的除草劑濃度。詳細內容發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上。該傳感器是一種特殊設計的有機薄膜電晶體,基於羧基官能化聚噻吩(P3CPT)的半導體分子。
  • 給水排水 |監測數據:飲用水中嗅味物質N-氯代亞胺的分布規律
    結果表明:供水系統中N-氯代亞胺廣泛存在出廠水和管網水中,其濃度範圍為195.45~1 048.71 ng/L,檢出頻率為100%;N-氯代亞胺的濃度隨季節變化明顯,最高濃度水平出現在高藻期7、8月;在出廠水和龍頭水所檢樣品中,N-氯代亞胺濃度超出嗅閾值的頻率最高可達53.3%,對飲用水水質安全和品質提升構成嚴重威脅。嗅味是影響飲用水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判斷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指標。
  • 海水曬30分鐘後便可飲用,澳洲太陽能海水化淡技術登場
    最近,澳洲Monash University就推出了「30分鐘就搞定」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可快速又環保地將海水化淡,過濾水裡的鹽份和汙染物,消耗的能源也比過去的技術少。人類之所以不能直接飲用海水,除了是因為海水不僅口感不好讓舌頭以及喉嚨難受以外,濃度偏高的海水也可能造成人體細胞缺水,而海水複雜的成分也會影響其衛生狀況。不過,目前要興建海水化淡廠成本高昂,而且要處理副產品滷水(鹽水)的部分也不簡單,所以對於低開發國家與偏鄉地區屬於極大的挑戰。
  • AM:澱粉樣原纖維氣凝膠,用於可持續去除水中的有機汙染物
    有機汙染物對水體的汙染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風險。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具有持久性、流動性、環境累積性,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在有機汙染物中,農藥、酚類化合物和藥物被認為是新出現的令人擔憂的汙染物。
  • 清華最新研究:中國多個城市飲用水 PFAS 汙染超標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黃俊副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多個城市和地區的飲用水中都含有較高水平的 PFAS。 (來源: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該研究團隊指出,迫切需要對那些遭受 PFAS 影響的城市和地區採取措施
  • 我國新汙染物治理難在哪兒?
    因此,新汙染物可定義為: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目前已在環境中明確存在,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但因其生產使用歷史相對較短或發現危害較晚尚無法律法規和標準予以規定或規定不完善的所有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物。從國內外科學界、管理界的觀點來看,近些年新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新生態問題和新汙染問題兩類,新生態問題包括生境破碎化、永久凍土泥炭地縮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