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王耀光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題為「Self-Luminescent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Signal Probes 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的研究論文(IF=14.612)。該工作是由王耀光博士所在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李天鐸教授團隊和濟南大學魏琴教授團隊合作完成,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第一通訊單位。這也是該校(院)以第一單位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發表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科研動態(ID:likesci)
研究背景
近年來,電化學發光(ECL)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ECL是一種發光現象,它通過工作電極附近的高能電子位移產生激發態。這就需要發光體來完成發光過程。典型的發光材料包括三(聯吡啶)-釕(II) 、魯米諾及其衍生物等。儘管這些釕材料表現出穩定的ECL信號輸出和高效率,但在水溶液中使用時仍需要與其他載體材料複合。因此,探索具有優良光學性能的發光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成果簡介
基於此,齊魯工業大學王耀光博士等人發現某些鑭系金屬有機骨架(LMOFs)具有優良的自發光特性。將電致化學發光(ECL)技術成功應用於免疫分析臨床診斷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ECL信號探針。本研究利用鑭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LMOFs)作為ECL免疫分析中的信號發射體,以Eu(III)離子和5-硼鄰苯二甲酸(5-bop)作為前驅體製備了具有可調節光學性質的LMOFs,對其ECL發光機理進行探索。此外,通過調整Ni/Fe的原子比,製備了活性中心更多、穩定性和導電性更好的NiFe複合材料來作為檢測載體。以細胞角蛋白21-1(cyfra21-1)為靶標分子,得到了較好的檢測結果。研究表明Eu-LMOFs在ECL免疫分析中表現出較好的發光特性,同時還可大大降低假陽性/假陰性的概率。該研究策略為鑭系金屬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其它疾病標誌物的檢測應用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團隊簡介
王耀光博士於2019年以骨幹人才引進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加入分子工程團隊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化學傳感與技術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齊魯工業大學人才引進科研啟動基金各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n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論文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