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理停博士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2020-11-05 齊魯工業大學

作者:李海明 出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供稿審核人:沈建興 責任編輯:婁 峰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閆理停博士與沈建興教授、材料學院特聘教授趙學波及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IF=27.398)發表題為「A Freestanding 3D Heterostructure Film Stitched by MOF-Derived Carbon Nanotube Microsphere Superstructure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heets: A Superior Multifunctional Electrode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and Zn–Air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這也是校(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沈建興、趙學波及王連洲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閆理停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


發展可再生、安全、清潔、可持續的新能源及其所需的能源存儲與轉換技術是當下全球性的熱門課題,其中,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氫氧燃料電池、電解水等作為典型的能源存儲與轉換技術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和研究價值。其反應過程中的關鍵電極反應如氧氣還原反應(ORR)、析氧反應(OER)、析氫反應(HER)等,均涉及到反應中間體在電極上的吸附和離解的複雜反應過程,因此需要催化劑來加快反應的進行。相較於傳統的粉末催化劑,自支撐碳基膜材料不需要繁瑣的電極製備過程,不僅具備優異的導電性,可以為電子轉移提供通道,其較高的比表面積也可以暴露出更多的催化活性位點,提高膜材料的催化性能。該研究選用中空球形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作為「間隔物」和自犧牲模板,利用MOF自生長的碳納米管「針線」,將二維石墨烯片層「縫合」起來,構建了一種柔性三維自支撐的多孔碳納米管石墨烯複合膜材料。得益於MOF中金屬及有機配體的可控性,可以在膜結構中引入均勻分布的金屬納米顆、少層氮摻雜石墨碳「鎧甲」結構。這種特殊的納米結構不僅可以提高膜材料的催化活性,還可以大大提高膜材料的穩定性。該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適性,可用於多種納米結構的MOF及二維材料,可廣泛用於多種功能膜材料的合成與製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閆理停博士於2018年加入材料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催化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在MOF材料及其衍生催化材料的功能化設計、合成及在電催化中的應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已經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3313

相關焦點

  • 新能源研究重要突破,齊魯工大在納米膜材料研究成果登上頂級期刊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閆理停博士與沈建興教授、材料學院特聘教授趙學波及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IF=27.398)發表題為「A Freestanding 3D Heterostructure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2018-03-2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劉愛驊教授等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獲獎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及其合作者於國際頂級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在首屆《你最喜歡的綜述競賽》中榮獲第二名。美國化學會《Chemical Reviews》總編Sharon Hammes-Schiffer教授發表的年度社論(Chem.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2018-02-01 14:10:23 來源: 小玉科普 舉報   上一篇文章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期刊的重要參考因素
  • 我院應用數學研究所趙環宇在國際頂級期刊TKDE上發表論文
    我院應用數學研究所趙環宇高級工程師擔任第一作者的論文《An Optimal Online Semi-connected PLA Algorithm with Maximum Error Bound》(具有最大誤差界的最優在線半連續PLA算法)被數據挖掘與知識工程領域國際頂級雜誌《IEEE Transactions
  • 【喜訊】我校研究生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日前,經濟與管理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郝曉莉的論文「The Marginal and Double Threshold effec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Resource-based Regions in China」在經濟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2011-06-28 13:37:18   來源:安青網
  • 發表頂級醫學期刊的文章有什麼特徵?
    要發表高影響力的研究論文,良好的研究設計和執行、準確的數據和統計分析必不可少。(主要)研究者通常會宏觀指導研究設計和執行,但並不直接負責數據採集和交換、統計分析等工作。而研究數據作為整個研究結果和結論的核心,準確和清晰可讀是最重要的保障。良好的數據管理,可以為數據的保存、交換,統計分析乃至進一步在不同研究者間互通有無、同享數據奠定良好的基礎。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郴州科研項目論文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12月3日,記者從市一醫院獲悉,該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團隊撰寫的新冠研究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康復患者保護性抗體與T細胞免疫應答)》,發表在
  • 盤點| 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圈都發表了哪些文章?
    Nature、Science、Cell、PNAS是國際上公認的四大頂尖期刊,其上的文章是各個學科研究前沿的風向標。隨著我國核能研究能力及影響力日益增強,國內學者逐漸開始在這些頂級期刊上嶄露頭角。 應讀者要求,小編嘗試整理了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能領域發表的研究型論文。鑑於小編水平有限,如有遺漏,歡迎大家指出。
  •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時間:2020-09-15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
  • 國際地學頂級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發表太原理工大學...
    近日,太原理工大學李彥榮教授研究團隊在黃土地質與地表過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地學頂級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地學大類1區TOP 3期刊;影響因子9.5)發表論文「Loess genesis and worldwide distribution」。
  • 西華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文章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波)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韓志強副教授課題組在等量層流燃燒研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題為「On the equivalent effect of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 深究「螢火蟲同步閃光」背後的奧秘 陝西科學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近日,陝西兩位青年科學家對這一燒腦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針對這一挑戰,來自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的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王震教授提出了系統同步統一解析框架,對不同維度的網絡同步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上。
  • 河海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宋亞瓊)近日,河海大學水文院本科生王子銘、莫然、李承龍、林雨竹在該校青年教師徐興濤博士指導下,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發表題為「Nanoarchitectured metal–organic
  •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 人民中科疫情期間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近日,人民中科(山東)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中科」)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人民網內容風控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物體關係圖和教師推薦學習的視頻描述算法,被2020年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錄用接受。